第19版:党建交流

中国城市报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星光熠熠照鹭江聚“流”汇力耀航程

厦门探索构建流动党员管理新格局

■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11月28日   第 19 版)

  厦门市湖里区通过“云签约”与河南新县以及福建平和县、连城县、浦城县党委组织部门签订流动党员双向共管协议。

  厦门市外卖骑手流动党员曾祥富利用休息时间参加抗疫志愿服务。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积极探索新时代流动党员管理新格局、新模式,从组织设置、平台搭建、作用发挥、服务保障等方面入手,着力破解流动党员“基础信息排查难、组织生活开展难、管理服务落实难、先锋作用发挥难”等现实问题,有效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为厦门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激发动能。

  

  政治领“流”锚定方向标

  

  厦门市立足党员教育管理全局,从抓好顶层设计、严格督促指导入手,扎实推动工作开展。

  

  高站位统筹谋划。成立市流动党员管理试点工作专班,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担任专班组长,各区、各系统也相应成立工作专班;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列为本年度基层党建重点任务,出台《厦门市流动党员管理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层层推动各级党组织扛牢主体责任,形成齐抓共管态势。

  

  全方位联系指导。市委组织部分管领导5次带队深入基层一线,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督促指导。市级专班与各区、各单位专班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外地先进经验做法,研判本地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先后下发3期试点工作“温馨提示”,明确工作方向,推广工作经验,凝聚上下同心合力。

  

  争进位比学赶超。建立“周例会、月报送、季调度”制度,实施常态会商、定期晾晒;召开2次全市流动党员管理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通过组织参观典型示范点、安排先进单位交流发言等方式鞭策各成员单位动真碰硬,营造赛马争先氛围。

  

  筑巢聚“流”打通回家路

  

  厦门市围绕“亮身份全要素宣传、找党员全链条摸排、建组织全领域覆盖”目标,多措并举促使流动党员“寻径归家”。

  

  “线上+线下”全要素宣传发动。线上多渠道发力,发出《致全市广大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制作《流动党员“集”合啦》等微视频,运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新渠道广泛传播,得到年轻群体广泛关注;线下大规模宣导,在全市广泛设置流动党员报到点、发放宣传单,在户外广告大屏等载体滚动播放宣传片,将流动党员报到“二维码”广泛张贴在“曹操专车”等全市多个平台的网约车上,引导流动党员主动亮明身份。

  

  “源头+末端”全链条摸排查找。抓源头,协调人力资源主管部门,在就业人员信息采集时加入“政治面貌”要素采集,创新探索在企业员工招聘中党员优先聘用,吸引“口袋党员”主动亮身份;抓末端,全面发动全市3000余名社区工作者深入城中村、大型企业和在建工地等流动党员较为密集的场所和领域,通过“走企+入户+扫街”等方式摸排发现4895名流动党员。

  

  “横向+纵向”全领域组织覆盖。横向到边,积极建立园区、楼宇、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4540个,覆盖非公企业8837家、社会组织1798家、商务楼宇207栋;先后与三明将乐县委、河南新县县委等10个党委组织部门签订双向共管协议,成立59个异地驻厦党组织,扩大党组织覆盖广度。纵向到底,在全市每个镇(街道)、村(社区)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站,配套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49个;依托行业主管单位专门成立互联网、快递、物流等行业党委10个,以行业为单位将流动党员组织起来,延伸党组织覆盖深度。

  

  强基育“流”筑牢硬堡垒

  

  厦门市针对流动党员管理客观困难,从加强理论武装、严格日常管理、创新线上服务三方面精准发力,夯实基层基础。

  

  理论武装有深度。打造“流动阵地”“指尖课堂”,引导流动党员利用点滴时间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政策方针;举办“全市流动党员培训班”,组织优秀代表参观厦门市建设成就,牢记初心使命;因地制宜“送学上门”,开展“榕树下的党课”“我在工地讲党课”等现场党课讲授活动;为流动党员举办“政治生日”主题党日活动、流动党员入库仪式并发放“学习大礼包”。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训流动党员300余人次,促进流动党员由流入向融入转变。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全市共组织1900余名流动党员集中收看实况转播。

  

  日常管理有尺度。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联动机制,根据流动党员客观情况与个人意愿,分情形划拨到不同党组织,确保管理不断档。湖里区指派责任心强、政治过硬的党务干部担任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推动基层党组织班子成员与流动党员结对联系,定期了解流动党员参加“三会一课”等党内政治生活情况,关心关怀学习生活适应情况,切实做到“六个清楚”;集美区设立流动党员管理专员,组织流动党员代表参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授仪式,严格落实跟踪提醒制度,对亮明身份后履行党员义务不到位的20余名流动党员加强谈心交流,及时督促整改,增强流动党员归属感、责任感。

  

  线上服务有温度。在自主研发的信息化平台“厦门党建e家”上专门增设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模块,颁发《流动党员电子活动证》,为流动党员提供学习教育、党费缴纳、咨询求助、志愿服务、建言献策等在线服务功能,实现“一机在手、党建随行”;探索出台《流动党员积分管理清单》,通过平台自动记录流动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等行为,让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情况可见、可评、可追溯,为评优评先、典型培育提供扎实有力依据。

  

  创先引“流”激发原动力

  

  厦门市聚焦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为流动党员搭建干事创业的舞台,引导流动党员争当“流动先锋”,在融入并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实现人生价值。

  

  鼓励发挥专长勇担社会责任。引导流动党员结合自身能力特点领岗服务,使流动党员“双向”有为。贵州省赤水市驻厦门(长沙)流动党支部为赤水引入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戈千崖风景区等多个项目,有力促进“山海协作”;中联永亨等非公党组织评选“流动党员之星”,激励流动党员参与技术创新;万顺叫车等新业态企业组建“先锋突击队”,参与高考生接送、疫情防控定点接送等活动达2000余人次。

  

  鼓励建言献策参与基层治理。鼓励流动党员结合所见所闻为厦门发展建言献策。引导快递物流业流动党员当好“近邻文明使者”,通过“i厦门”随手拍等渠道收集反馈问题;举办“流动党员服务区”等主题实践活动,将流动党员代表纳入街道“近邻智囊团”;组织流动党员为“理想中的城中村”提出建议19条。今年以来,全市流动党员累计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2000余人次,先后捐款捐物154万余元。

  

  鼓励服务大局助力发展超越。在全市中心工作一线吹响“集结号”,号召流动党员投身急难险重工作。在东部体育会展新城、翔安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一线深入推行“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阵地上、党员冲在一线上、组织关爱在心坎上”的党建工作法,流动党员代表吴民晖带领技术骨干参与技术攻坚,合力解决填海造地、施工工艺等一系列复杂问题,确保项目如期推进。

  

  倾情暖“流”画好同心圆

  

  厦门市着眼温暖人心,通过载体建设、关心关爱、表彰激励等系列举措,为流动党员安居乐业、争当先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厚植扎根鹭岛、服务鹭岛的情怀。

  

  着力打造活动载体。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职工之家、爱心驿站一体推动200余个流动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广泛引入各部门资源,完善便民服务功能,全市内各党性教育基地、党群服务中心面向所有流动党员开放共享。在莲前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划拨专门会议室作为外地驻思明区流动党支部日常活动场所,在黄厝社区简帛图书馆打造流动党员服务驿站,为流动党员提供免费读书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发挥样板效用。

  

  着力加强关心关爱。协调总工会与人民法院联合设立“劳动争议诉调衔接法律服务站”及“劳动争议巡回法庭”,为流动党员提供法律援助;联合民政局、红十字会与其他社会组织将流动党员纳入慰问关怀对象,提供生活服务、就业支持等帮扶;积极协调社工组织、教育机构帮助子女托育、就学,有效解除流动党员后顾之忧,把党组织关怀温暖送到流动党员心窝。

  

  着力培树先进典型。推动将流动党员和流动党员党组织纳入本市各级表彰范围,大力选树作用发挥好、社会反响好的先进典型,贵州省赤水市驻厦门(长沙)流动党支部先后获评“思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赤水市红旗党支部”;举办寻找流动党员群体“先锋传递者”活动,连载4篇流动党员微故事,大力宣传快递小哥苏勇彬、专车司机余炳文、外卖小哥曾祥富等流动党员典型事迹。

  

  流光熠熠焕新彩,潮起鹭江再扬帆。作为全省流动党员管理的试点城市,厦门将继续推动实践探索,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质效,引导流动党员为厦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图片由厦门市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