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文化

中国城市报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数字化时代中华诗词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办

促进中华诗词主动全面拥抱数字化

■王文娜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11月28日   第 14 版)

  数字化时代中华诗词发展高峰论坛举行的“中华诗词新媒体传播平台”揭牌仪式。          
  宋瑞龙摄

  中华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数千年中华文明最璀璨的结晶。在当下数字化时代,古老的中华诗词文明如何焕发新生机?为探讨这一问题,11月22日,数字化时代中华诗词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

  

  论坛由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国家开放大学支持,中华诗词学会科技与文创诗词工作委员会、环慈(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北农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学说教育、多牛科技、凯叔讲故事、九舟科技、诗词云、繁星戏剧村协办。论坛主题为“数字化时代中华诗词的传承与发展”。论坛包含“中华诗词与科技”“中华诗词与文旅”“中华诗词与传统文化教育·文创”“中华诗词与新媒体”四大板块。

  

  论坛邀请诗词、文旅、科技、传统文化教育、文创、新媒体、演艺、企业等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共同探讨数字化时代下,中华诗词的传承与弘扬、“破圈”与传播、创新与发展,擘画中华诗词未来发展前景,全面展示中华诗词的无穷魅力、文创活力、诗词教育的前景以及新媒体传播的价值与方向。

  

  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在中华诗词学会官方抖音号“诗词家”、官方视频号“中华诗词学会”,“文旅中国”视频号、微博、APP,哔哩哔哩网站(B站)“哔哩小红旗”,DoNews,“中国反邪教”视频号、快手号,“诗词云”官网、视频号,以及国开终身教育平台等线上平台全程直播。

  

  主办方助力中华诗词“破圈”发展

  

  论坛现场,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周文彰作了题为《让中华诗词更广泛深入地融入数字化时代》的致辞。周文彰讲道:“数字技术也深刻改变着中华诗词的学习、创作、传播、教育、收集、储存、出版等各个方面。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是,如何让中华诗词更广泛、更深入地融入数字化时代?当代中华诗词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点,就会走出诗词圈,进而越来越广泛地走向社会、走向大众,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总编辑宋合意介绍近年来该集团不断探索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实践途径,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果。2018年,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自主研发的“中传云”平台上线;同年10月,“文旅中国”客户端上线,其作为文化和旅游部在移动互联网的主要舆论阵地、文化和旅游系统发布政务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新媒体统一平台,为推动文化和旅游系统媒体深度融合,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区块链技术,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于今年上线了中国文化传媒新文创藏品平台、文旅中国“云演播”服务平台,并启动了“文旅中国元宇宙”项目建设。

  

  宋合意表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受邀与中华诗词学会共同举办数字化时代中华诗词发展高峰论坛,就是要聚理论与业界之精英,议数字化与中华诗词文化发展融合之策。

  

  多领域嘉宾为诗与数融合献策

  

  在论坛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今天的高科技不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速度、效率,更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维和生活方式。诗歌和数字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字’来表现。数字以数为字,诗歌以诗为字。数字和诗字,一个强调科学,一个强调艺术;一个强调理性,一个强调感性。这两个‘字’虽领域不同、特点不一,但也可以结合起来,共同展现魅力。对于今天的时代而言,我们要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传播诗的情怀、诗的理想。”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副总编辑陈新华表示,党的二十大主题的诗性表达赋予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以强烈诗意,必将增强人们的诗词文化自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趋成为现实,必将带来中华诗词文化的繁荣兴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将掀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诗词的再学习热潮。党的二十大对繁荣发展文艺创作的指引,必将造就更为广大的诗词创作生力军和后备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中华诗词的创作、传播、运用培育着更为肥沃的土壤。“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将使包括现当代诗词入文学史在内的中华诗词学术研究工作更受重视。“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诗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千军万马”“千家万户”加入中华诗词事业提供了更多契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有力提升中华诗词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昭示着当代诗词走向全球的美好前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高校诗词工委主任王玉明认为,“理工男”多有真情实感,不乏诗心,或者如叶嘉莹先生所说的“赤子之心”,亦有学习诗词和表达情感的欲望。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包括诗词),在价值观上都是追求“真善美”。科学技术侧重逻辑思维,但也需要文学艺术最擅长的灵感思维和顿悟思维;诗词创作也需要逻辑思维,科技与人文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是一加一大于二,而不是此长彼消的。

  

  科技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国际人才交流》总编徐庆群称,展现科技创新的成就、精神与力量,是中华诗词的使命,也是当代中华诗词创作的源头活水之一。运用科技创新的成就、精神和力量,中华诗词才能发展得更快、更炫、更强。中华诗词与科技创新的结合、融合,就是一种文化创新,就是中华文明传承的精神标识和精髓之一,就是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一部分。

  

  江西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章学方表示,中华诗词发展应统一思想、坚定自信,围绕“十四五”目标积极作为、主动“破圈”;充分应用科技手段,在推广传播上全面融合、大胆创新;采取段位分级方式,在诗词教学上改进方法、破旧立新;积极推广中华通韵,在诗词创作上解束松缚、推陈出新;紧跟文化产业发展,在产业推进上跨界合作、立异标新。

  

  中华诗词学会副秘书长、诗词云平台负责人张谷一说,中华诗词学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对该学会网站使用诗词大数据理念重构升级,开放学会网站数据接口,助推全国30余省份、近700家社团建立了地方诗词数据平台,并打通了底层数据关联,进一步形成了中华诗词学会的诗词大数据体系架构。在张谷一看来,将大数据技术用于诗词领域,可带来三方面的优势:共享性、独立性、扩展性。诗词大数据建设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诗词科技工作者世代相继的工程。诗词薪火相传,大数据建设永无止境。

  

  哔哩哔哩公共事务总监王欣认为,传统文化是B站最主流的核心文化圈层之一,而中华诗词是传统文化中最夺目的一颗明珠。作为年轻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B站投资出品、独播优秀国风动画《中国古诗词动漫》,以及《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大型纪录片精品,打造庞大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及宝藏up主(视频等内容上传者)群体。B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年轻化阵地,愿为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作出应有贡献。

  

  多牛集团董事长王乐称,诗歌要破解困境,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受众要从中老年人普及至更年轻的群体,面向大众才能有广泛讨论和关注的空间;其次,诗歌文字表达要转变深度难懂的文风,要让大家都能读得懂,看得懂;最后需要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信息技术融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元形式,具有丰富性、生动性、即时性等特点。

  

  新平台、新形式拓中华诗词展示舞台

  

  为进一步加大新媒体传播力度,助力中华诗词“破圈”发展,论坛上,中华诗词学会为科技与文创诗词工作委员会加挂了“中华诗词新媒体传播平台”牌子,周文彰为平台揭牌。中华诗词学会科技与文创诗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环慈(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军对“中华诗词新媒体传播平台”作了介绍:“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华诗词新媒体传播平台’应运而生。平台将在中华诗词学会的领导下,以中华诗词学会科技与文创诗词工作委员会和环慈(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主要依托单位,遵循三点宗旨开展工作。一是做好中华诗词‘五个一百’精品评选展播活动,用诗词讲好中国故事;二是建好新媒体平台,展示当代诗词风采;三是依托线上线下,服务诗词发展。”

  

  论坛还举行了“中华科技颂”短视频大赛颁奖仪式。中华诗词学会科技与文创诗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安徽中科合鼎智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闫志军在颁奖时说:“此次获奖的18项视频作品,围绕科技颂——‘喜迎党的二十大’主题科技诗词佳作选中的诗词作品进行了二次创作,使用吟唱、朗诵、书法、配图等形式,配合视频剪辑等手法,最大程度地展现出科技诗词的丰富意蕴与美妙音韵,将科技诗词的文艺魅力传播给更多人,也能够带动更多文艺爱好者弘扬时代精神、讴歌伟大科技成就。”

  

  据了解,本次高峰论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诗词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条件下“破圈”发展,使之更深入、更广泛地融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征途中作出新贡献。

  

  参与论坛的嘉宾均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以中华诗词为纽带,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一起推动数字化时代中华诗词的可持续发展,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唱出新的美妙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