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版:特色办学

中国城市报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北京市润丰学校:

打造问学课堂 培育创新意识

■张义宝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10月10日   第 22 版)

  适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中国梦正式开启,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刻不容缓的光荣使命和实践行动。自去年7月的“双减”新政开启以来,加之今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最新版颁布,就让2022年的中考成为社会的重点关注,其命题导向的重点聚焦、难点突破的策略应对,更引发广大师生及家长的热切讨论。“双减”对于中考将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引导学生、家长应对新中考?未来的新中考将走向何方?诸如此类的问询求答已然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化解“内卷”、着力“破圈”的探索建构主题。

  

  厘清“四化”新方略聚焦“双向”主阵地

  

  北京市润丰学校作为九年一贯制学校,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深思熟虑、精准定位,明确提出了“‘双减’方向自主化,课后服务课程化,校本实施机遇化,教育生态创生化”的“四化”方针和策略,深信“‘双减’的主阵地在学校,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的“双向”定位和定力。

  

  为此,润丰学校牢牢把握课堂教学这一“源头”要素和“关键”环节,在开启新十年质量强校的新征程中,根据学生身心特征和发展需求,积极构建与教育的竞合本质属性相适应的“问学”课堂,将课堂变革与“双减”的减负提质、“新课标”的素养导向深度结合起来。“问学”课堂已成为攻坚克难、应对“双减”政策实施后的中考的第一抓手,也成为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时代之问”的第一阵地,更是培养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新人——“拔尖创新人才”的第一时空。

  

  真学须真问引领自主创新方向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创新的第一起点。“应答机器”最终成不了真正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学贵有疑、教贵启问,学会生疑、学会问学。在中小学阶段,应该把问题权还给学生,学生应该是问题的主人。为此,润丰学校确立了“敢提想提问题的学生是好学生、善提会提问题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学会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是最可贵的学生”的新问题观。

  

  “问学”课堂的本质是一种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高阶思维能力落地生根的必要条件和根本路径。学校“问学”课堂聚焦“学习”和“问题”,努力解决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关注学习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过于关注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的问题,回归学习本质,做到“学”与“问”联动、“学”与“问”相济,以“问”促学、以“问”促思,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教学各因素和谐共生,实现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人与教材(包括教师与教材、学生与教材)、人与教学工具、学法与教法、教学过程与心理年龄特征等五个维度的和谐,充分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在“问”与“学”的和谐氛围中塑造积极向上的阳光性格,铸就阳光的学习生涯。

  

  十六字要诀促进问学课堂落地

  

  如何让“问学”在常态课堂中落地生根?润丰学校构建了“问学”课堂“四六环节”基本结构:启问导标——自学调控——内化反馈——总结反思——自主检测——问题解决,形成了“以问导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问题解决”的“问学”课堂十六字要诀和“书声琅琅、问题多多、议论纷纷、鼓励阵阵”的“十六字”理想课堂景观。

  

  在常规实践训练中如何操练?一是强化问学课堂“3+1=1”流程的逻辑演绎,“3”是指“独立学习(个体的)、合作学习(组内的)、竞争学习(组际的)”,第一个“1”是指“创新学习”(目标),第二个“1”是指“自主学习”。每节课设计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先从“独立学习”开始,接着是“合作学习”,然后进入“竞争学习”,才能达到“创新学习”阶段,只有达到“创新学习”境界才能进入新一轮的“以问导学”,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这样遵循“3+1”学习流程的自然演绎,才能形成自主学习的逻辑建构。

  

  二是聚焦问学课堂的“331”操作要领。第一个“3”是课堂中的“三问”,分别设计在课堂的伊始,新知识学习结束后以及课堂结束前。新课开始时,对本节课教学内容或课题进行直接提问,引导学生关注于“想研究什么?想知道什么?”等问题;新知识学习后,则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的困惑之处进行提问,引导同学互助解决;课堂结束前,则更加关注有独特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的学生,针对课堂和知识的内容进行“你还有什么新问题?新发现?”之类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形成课堂间问题闭环。第二个“3”和“1”则是教授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和竞争学习,最后则指向于创新学习,依次推进、循环往复。这样一个完整的“3+1”学习方式才能形成真正的自主学习,而这个“自主学习”的问学课堂是以问学为导向的,即“以问导学,启问导标,问题解决”,要以学生为主题的问题为导向,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学习。“问学”课堂让学生能在一系列“有问题”的教学中不断尝试,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最终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进而在“问学”课堂中“润品立德”,在学科教学中“丰智强体”。

  

  问学课堂实现课堂育人价值

  

  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这样的“时代新人”有两个特征,一个是“接班人”,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这是落实“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因此课堂教学,立德树人必须为先;一个是“建设者”,这个“建设者”具有现实意义,就是国家到底最缺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工作者就要培养什么人才。目前,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拔尖人才,这样的人才首先要有强烈问题意识和想象力。

  

  基础课程是学校育人的核心,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学校所有的课堂都应注重“真实验、真提问、真质疑”,要以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为主要导向,围绕学生自己的真实问题进行学习目标确定。所谓“课堂三问”的“问”,一定是学生问,而不只是老师问。一个能够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一个真正有创新能力的好学生,善问会问、自问自解,能够引导学生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并学以致用后再提出新问题,那就实现了所有课堂当中最高境界——问学是求知目的,求知成为问学手段。

  

  问题是创新之源泉、创意之活水,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敲门砖”。“问学课堂”本质上是自主的课堂、和谐的课堂、竞合的课堂。我们要追寻“会学了”的最好境界,还要处理好“鱼、渔、鱼塘”的三者关系,要得“鱼”,更要学会捕鱼,最可贵是创生出具有完整生物链的生态“鱼塘”,才能有生生不息、取之不竭、食之不尽的“鱼”。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堂完成从“他我”“自我”向“无我”的教学境界嬗变。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学习小主人、管理小主人、创新小主人。长此以往,一定能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学习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素养人才。(第一作者系北京市润丰学校校长,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特级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