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品牌

中国城市报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

山区明珠全力打造振兴发展样板

■中国城市报记者张永超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10月10日   第 11 版)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城全景。清流县委宣传部供图

  开栏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亿万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新征程上面对新的挑战,唯有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方能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本期起,《中国城市报》开设“踔厉榜”栏目,聚焦典型县、乡、企业和人物在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社会责任等领域实现的新跨越、书写的新篇章,从不同侧面生动呈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宏大图景和鲜活场景。

  

  大道向前,踔厉笃行。

  

  从传统的内陆山区农业,到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从开采加工各种矿产资源,到加快形成氟新材料、绿色新型建材两大百亿元产业集群;从深藏山水阴阳中的太极之城,到加快推动文旅康养产业聚合发展;从沉淀于市井街巷内的客家古邑,到努力打造“小县大城关”山区样板……清溪长流、不舍昼夜。十年来,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民生福祉显著提升。

  

  一条条路径之变,一项项实效转化,生动诠释着清流县在新时代振兴闽西革命老区的发展实践。

  

  深化改革新发展开启新征程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侧、九龙溪上游,因“清溪环绕,碧水洄流”得名,是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清流县这颗“山区明珠”,从岁月沉吟处发足走来,在改革创新中奋进向前,一次次跨越山的重围,一步步突破涧的阻隔。

  

  清流县古时被称为“南方塞外”车马不踏之地,境内丘陵山地连绵起伏,水流谷壑纵横交错,“路隘林深苔滑”是其在新中国成立前的真实写照。

  

  踏平坎坷,大境通达。多年来,从山路到公路再到铁路的建成通车,一直是革命老区清流人民的迫切愿望,也一直是清流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兴泉铁路兴国至清流段开通,结束了清流不通铁路的历史;泉南高速公路改扩建新增清流县桐坑互通及连接线工程的各项手续已完成全部批复,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鸣笛声唤醒一路青山绿水,为清流发展增添了强劲动能。

  

  如今的清流县,公路、铁路路网贯通、通达四方,要素资源加速流动,发展动脉提级畅通,清流人民走在了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上。

  

  不仅是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清流县在重点领域深化改革中也奋勇争先。

  

  近年来,清流县抓医改、重实效,城乡住院病人平均自付费用全市最低;抓林改、强职责,林业执法“一带三”模式成为典型经验在福建省推广,入选省林业执法改革、碳中和建设试点县,林业碳汇首单交易体量全市最大、价格全省最高;抓教改、出成绩,深化“总校制”办学,2021年、2022年高考成绩屡创新高。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发展的“强磁场”、地方的“金名片”。一段时间来,清流县全力打好“大招商、招好商”攻坚战,不断创新完善招商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积极推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管家”服务,打造项目服务的“高速公路”,尽可能让投资商“少跑路”“不跑路”。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吸引了南方水泥、雅鑫电子、东莹化工、中欣高宝等企业增资扩建、投产达效。

  

  开放协作也取得新突破。清流县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以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为依托,继续保持全市台企最多、投资最大、产业最特的优势,被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确定为第七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主动与华润各业务板块对接,签订《华润集团对口支援清流帮扶协议》以及总投资60亿元的华润(清流)绿色高新建材产业园项目;积极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加强与集美区山海协作,集美(清流)产业园二期、拔里田园综合体等共建项目正加快推进。

  

  从贫苦老区走向奋进之路,清流县的改革创新、振兴发展步履铿锵。2021年,清流县地区生产总值156.9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7008元、20617元,分别是2012年的2.2倍、1.8倍、2.2倍。截至2020年底,全县985户在库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7301元,比2012年增长了6倍;31个贫困村平均村财自有收入达21.34万元,23个市级贫困空壳村全部退出,历史性完成了决战贫困决胜小康的伟大使命。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将闽西革命老区打造为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样板。清流县在倾力打造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先行区的新征程中阔步向前。

  

  优势转化产业跟着资源走

  

  城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产业体系的强力支撑。作为老区、山区,如何补齐短板、追赶先进?关键在于产业,在于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氟产业是推动清流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得益于当地丰富的萤石矿资源,经过30余年的发展,清流氟产业从最初的单纯卖萤石原矿,到初级产品加工,再到转型升级集聚发展,目前已形成了无机氟化物和氟精细化学品两大体系。

  

  据了解,全县氟产业规模企业达16家,2021年氟新材料产业产值22亿元,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38.5%;税收达2亿元,占工业税收比重63%,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顶梁柱”。

  

  同时,清流县近年来持续优化布局,加快氟新材料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推动开发园区提档升级,打造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集约高效的氟新材料产业园区体系,现已入驻东莹化工、中欣氟材、雅鑫电子、氟化稀土等企业,形成环保型制冷剂、含氟精细化学品、无机氟化物等3条氟新材料产业链,氟产业集群打造取得质的突破。

  

  放眼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如今的山城明珠工业动能强劲充足,且促进工业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清流经验”也尤为亮眼。

  

  在清流县嵩溪镇塘背村和林畲镇向阳村碳中和示范林,福建三明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出资购买了278亩林地,通过买断25年碳汇的投资模式,同清流县林业基金站合作规划种植碳中和林。

  

  该县还在今年出台了《清流县建设实力一流的工业县十条措施》,并鼓励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绿色改造、清洁生产、机器换工等技改措施,同时强化节能申报奖补,大力宣传碳中和示范林,建设示范林面积328亩,以县域碳中和促进低碳城市建设,为工业减碳按下“快进键”。

  

  在清流县嵩口镇范元村国有林场松改林地,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与清流县开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合作,采取“公司+基地+家庭林场”的模式,利用林下空间资源和造林地的间作套种,建立“华润+”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并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设中药材岗梅、草珊瑚种植基地666.7公顷。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清流县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法宝。清流县也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以温泉为特色、文化为底蕴、旅游为载体,打造“水韵清流·康养福地”文旅品牌,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2021年,清流县接待森林康养游客31.6万人次,实现森林康养收入1.9亿元。

  

  综合治理增进更多民生福祉

  

  近年来,清流县为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街道还是那条街道、小区还是原来的小区,可是居民们的感受完全变了个样:“我们大院新修了路面,明沟改暗沟,还划了停车线,居住环境有了质的提升。”“政府为我们小区铺设了新井盖、粉刷了墙体,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在清流县龙津镇渔沧社区举行的居民夜谈中,社区居民兴奋地交流着城区人居环境改变后的感受。

  

  以党建引领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近年来,清流县通过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持续激发社区治理新动能,聚焦“灯不明、路不畅、管不通”等群众身边微小事,探索实施全民共建“微改造、大提升”活动,用足“绣花功夫”让干部群众动起来、老旧小区美起来、背街小巷“活”起来,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文明实惠。

  

  在清流县的山区乡村,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工作实效同样出彩。清流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促发展、促改革、惠民生,聚焦农村党支部难建强、产业难壮大、人才难育留、生态难管护等发展瓶颈,通过党建引领促组织联建、人才联育、夜谈联访、生态联治的“四联”模式,将党建引领嵌入乡村振兴“经络”,有效推动组织振兴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促共融。

  

  一条条乡村公路通达四方,一栋栋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一排排路灯笔直挺立;水泥路、入户路连通每家每户,自来水管网、农村电网全面完成升级改造……交通便利、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的乡村振兴画卷在清流县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