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观城

中国城市报 2022年09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江西省南昌市:

让生态前湖“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中国城市报记者胡安华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9月19日   第 10 版)

  整治后的云溪水入湖口。图片由南昌市前湖水系治理专班提供

  “四面碧树三面水,一城香樟半城湖”是江西南昌这座城市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南昌市持续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一定成效,当地生态环境从水浊味臭问题多到水色一天、绿意盎然,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前湖水系是南昌“一江十河串百湖”水系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谷滩红角洲片区水体景观的主要内容,总汇水面积达61.8平方公里。今年年初,南昌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三个月初见成效、半年取得明显成效、一年内大见成效”的治理目标,制定了全流域控源截污、边坡覆绿、生态修复、水体活化、工地管控等系统治理方案。

  

  水清岸绿润民心城市品质再提升

  

  近年来,随着南昌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前湖水系及周边区域成为新城崛起的重要版块,常住人口由2012年的不到17万人,增加到45万余人;每日产生的生活污水由原来的5.6万吨,上升至15.7万余吨。

  

  据了解,由于先期建设的单位、小区未实施雨污分流,已实施雨污分流的部分单位、小区存在错接、漏接、混接等问题,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前湖水系,导致前湖水体水质恶化。

  

  以莲花路、瑞金路为界,前湖水系分为坝上、坝中、坝下三部分。坝上汇水区域周边开发建设地块多,存在少量污水直排和施工黄泥浆水偷排问题,导致前湖水库水体浑浊、透明度低,水生物难以生存,进而破坏了前湖水体的生态链,恶化了水生态环境。

  

  “之前南昌市相继采取了局部截污纳管、引水活化、生态治理等手段,但成效不明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极端情况下,前湖水系甚至出现了发黑、发臭现象,一度成为周边居民的烦心事。”南昌市城管执法局二级调研员罗红辉表示。

  

  水环境治理成效事关民生福祉与城市品质。居住在南昌市前湖水系周边的居民向记者表示,曾有一段时间,岸边杂草丛生,湖中还不时有恶臭味飘来,人们路过时都得小跑,唯恐避之不及。

  

  群众的烦心事就是政府的揪心事。南昌市副市长王强谈道:“今年以来,南昌市委、市政府以群众的获得感、舒适感、幸福感为指向,为彻底解决前湖水系突出问题,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前湖不断努力。”为此,南昌市和红谷滩区分别成立了前湖水系治理工作专班,市区联动,齐抓共管,打响前湖水系综合治理攻坚战。

  

  参与前湖水系治理的专家向记者表示,前湖水系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既包括前湖水体本身的治理,又包括上游和下游有关问题的整治。江西省生态环境厅赣北生态环境监察专员办公室多次指导前湖水系专班,要求认真对照《南昌市中央环保督察典型案例三年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聚焦重点、分类施策、细致排查,强化污水源头治理,加快推进力度,切实把每项工作落细落实落到位。

  

  如今,通过半年多的专项整治,前湖水系水质量显著提升、水环境明显改善、水生态持续向好。“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了,傍晚时分,我经常和朋友到湖边跑步、散步,家门口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我们都挺开心。”南昌市民李女士说。

  

  努力念好“六字诀”持续做好亲水文章

  

  据了解,前湖水系坝上部分有华南水渠、云溪水渠,为前湖上游水系;坝下部分有清远渠、红角洲景观渠,是前湖下游水系;坝中为前湖水库,湖体面积约2500亩。

  

  系统治水,长治久清。“清、截、护、活、通、巡”六字,是前湖水系前期整治的具体措施。记者了解到,“清”指清淤疏浚,“截”指截污纳管,“护”指护坡覆绿,“活”指引水活化,“通”指水系联通,“巡”指执法巡查。

  

  其中,“截”方面,南昌市通过对前湖上游的云溪水系、华南渠水系沿线开展拉网式排查,排查出59处有问题的排口,采取了截污纳管等措施进行整改。

  

  生态环境部门水质加密监测结果显示,云溪水渠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分别下降49.3%、26.2%和58.1%;华南城水渠曹家桥处水质从劣V类提升至IV类,主要污染物氨氮下降78.5%,有效解决了污水直排水渠问题。

  

  “护”方面,南昌市全面开展水系沿线裸露黄土、菜地整治和边坡覆绿工作,已完成周边岸坡覆绿23万余平方米,种植各类苗木1.16万余棵,栽种水生植物及沉水植物215万余株,清理违规菜地14万余平方米,有效减少了黄泥水对前湖水系的影响。

  

  “从去年11月中下旬开始,南昌市每天从赣江引入约17万立方米的活水补充前湖,特别是对边缘弯角区域水体通过安装活水泵的方式进行活化,进一步提高了前湖水体流动性。”红谷滩区红角洲维保大队长谈小兵表示,为补充完善前湖生物链条,该市已向前湖投放逾5万公斤草鱼、鲢鱼、螺蛳等,进一步丰富了前湖生态链系统,提高了前湖水体净化能力。

  

  据悉,南昌市将从坚持全流域系统治理、强化污染源头整治、坚持从严长效管理、构建共治共享格局四个方面着手,持续抓好前湖水系治理,持续做好亲水文章,确保实现“量变到质变”“一年大见成效”的目标要求,让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

  

  彻底排查治理隐患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参与前湖水系治理的专家认为,虽然目前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治理工作总体还未走出长治、长效、长好的路子,部分水系存在隐患点排查工作不彻底、整治措施不治本、整治效果易反复的问题,管理薄弱点依然存在。比如云溪水沿线仍存在污水溢流问题、华南渠黄泥水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以及沿线环境整治不到位等,影响前湖水系治理效果。

  

  针对此问题,南昌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云溪水污水溢流排查整治。由前湖专班、红谷滩区、市水投公司联合对云溪水沿线污水管道进行排查,查清外水进入污水管网和污水溢流原因。

  

  为进一步加强华南渠黄泥水问题整治。“南昌市将组织红谷滩区、中电建继续做好治理后续的管理工作,对华南渠周边私接管道排污、工地偷排黄泥水等问题进行详细排查,对相关责任单位严厉处罚;对区域范围内的裸露场地进行覆盖整理,避免黄泥水进入雨水管再排入渠内,解决华南渠黄泥水问题;督促新建区、市水投公司加快推进曹家桥上游路网建设,抓紧组织施工,科学安排工期。”中国电建集团南昌前湖水系治理项目负责人魏越波表示。

  

  据悉,南昌市还将进一步加强前湖水系沿线环境管理,督促红谷滩区、新建区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前湖水系沿线复绿、护坡等维护管养,持续巩固岸线修复成果;对沿线工棚、工地污水进入雨水管网及菜地等问题加强巡查监管,建立管理台账,销号管理;保持前湖常态化生态补水,保障前湖水体水质和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