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乡九月,丹桂飘香。近日,第五届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拉开帷幕。
本届论坛以“共建数字丝路共享数字未来”为主题,设置1个主论坛和中国—东盟“双千兆”发展论坛、2022中国—东盟卫星应用产业合作论坛、2022中国—东盟丝路电商论坛、中国—东盟数字安全论坛等4个分论坛,以及中国—东盟数字技术成果展。
中国—东盟信息港是由中国和东盟各国共同建设,以推动中国—东盟数字互联互通,搭建双方在数字政府、数字企业、数字产业、新型通信和金融科技等领域合作平台。
当下,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的新蓝海,承载着助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使命的中国—东盟信息港,如今正如火如荼加快建设。
数字设施互联水平显著提升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近年来,中国—东盟信息港聚焦南宁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等关键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断提升面向东盟的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力。
如果将传统公众互联网比作客车、货车混行,时常拥堵且沿途停靠站点众多的城市公路,那么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就像高速客运专线,不仅专供客车行驶,还能快速一站直达。
据了解,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是面向外向型园区建设的直达我国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局的专用链路,可有效改善园区用户访问国际互联网的质量和性能,提升用户跨境信息交互体验,是国际“信息高速公路”。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建设柳州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商已完成建设草案、网络架构、工程投资估算等工作,陆续开始施工。
信息要想“跑”起来,不但“路”要好,“换乘”也要方便快捷。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作为我国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用于汇聚和疏通电信、移动、联通等骨干互联单位之间的通信流量,相当于全国“信息高速公路汇聚枢纽”。而像这样的“枢纽”,并非每个省份都有。
2021年12月14日,作为中国—东盟信息港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南宁正式成为我国第15个互联网顶层节点,成为打通数字和信息化时代中国与东盟连接的重要通信枢纽。
“绕道”变“直行”,网络“通路”更顺畅。南宁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运营后,各电信企业区内网间平均时延从50毫秒左右降至4毫秒左右,降幅近90%,网间丢包率降至0。
作为工业互联网建设基础中的“基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可视为支撑工业互联网互联互通的神经枢纽。它对机器和物品赋予唯一的“身份证”,通过标识解析系统,实现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的信息共享和使用。
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作为重要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之一,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的中间环节,主要面向行业和区域,是衔接国家顶级节点和企业的重要枢纽,是标识解析体系的关键环节。
打通企业“数据孤岛”,促进工业互联网数据互通。中国—东盟信息港累计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7个,其中在建5个,已建成2个二级节点累计标识注册量超2.4亿,累计标识解析量超6.9亿。
多边信息共享领域持续拓展
联动发展、成果共享已经成为当下各方的一致希冀。即使相隔万里,只要打通信息共享的通道,就能奔涌出无限活力。
累计应用上线总数3144次,累计流水线构建总数1万多次,当日容器服务调度近2万次……自2020年起,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东信”)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在老挝、柬埔寨、缅甸落地云计算创新中心,项目投入运营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眼下,作为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平台公司,中国东信积极推进澜湄云计算创新中心二期项目建设,计划完善澜湄云计算创新中心建设目标,扩大规模,着力在网络安全及容器云管理平台方面提升安全和质量水平。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国—东盟信息港在东盟多个国家建设的海外云计算中心进入运营阶段,在老挝推出的公务员办公平台协助超过8500名公务员实现日常线上办公,在菲律宾上线的智慧办公平台在线用户数突破1000人。
镜头转至国内,中国电信东盟国际信息园、南宁五象远洋大数据产业园等10多个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正如火如荼地建设,规划承载能力规模达到34万标准机架。
截至今年6月底,北部湾大数据交易中心挂牌交易数据产品达193个,交易规模达6900万元,实时接口调用次数超过7.1亿次,累计注册会员126家,提供东盟十国超700万家海外企业征信数据,为境内近3万家外贸企业提供深度数据查询服务。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不难预见,未来中国—东盟信息港将汇聚各方力量,共建共享,打破信息不对称的壁垒,促进互联互通,让参与各方享受信息畅通带来的成果和机遇。
数字技术合作转化加快推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中国和东盟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5G、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
中国东信董事长兼总裁鲁东亮介绍,截至今年8月,中国东信已与9个东盟国家开展近20个项目的对接及落地合作,将中国互联网应用领域先进技术和成熟商业模式在东盟国家进行合作推广。在马来西亚,中国东信与马来西亚运营商Celcom合作推出的基于ESIM技术Elinking超级APP,引入了马来西亚本国水电煤气等生活缴费服务;在印度尼西亚,中国东信与印尼电信运营商启动了物联网试点项目,主要为印尼人民提供包括本地通讯、国际漫游、电子支付及物联网相关业务服务;在老挝,中国东信为老挝政府打造的GChat即时通讯APP已于2020年完成交付,计划在未来3年内覆盖老挝25万公务员,助力老挝政府数字化转型……
中国东信仅仅是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技术转化加快的缩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网信办主任,论坛组委会副主任韦凤云介绍,目前已建成运营中国—东盟(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国—东盟区块链创新中心、中国—东盟信息港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并打造了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与泰国、老挝等9个东盟国家分别建立政府间双边技术转移工作机制,与7个东盟国家组建了技术转移联合工作组,建立包含超2600家成员的技术转移协作网络。
数字技术赋能创新发展,中国—东盟合作前景广阔。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论坛共签约32个项目,签约企业分别来自柬埔寨、新加坡、越南等国家,以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广西等省区市,合计总金额超100亿元人民币,涵盖数字经济、跨境贸易、物联网、5G通信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助推中国—东盟信息港和数字广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