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让每一个学生得以更适合地发展;培根铸魂,培育担当民族使命的时代新人,这是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城关镇第三完全小学(以下简称“城关三小”)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的深刻回答。
城关三小坐落于郧阳城关杨家山南麓,具有30余年的深厚文化底蕴,其外部环境幽雅、设施一流,处处充满现代生机。解读其内涵,学校与“三”有着不解之缘:德育之立校、立业、立品“三立品牌”,课堂改革之“三度导引”体验式课堂,教育服务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学校以争创“文明校园、安全校园、特色校园”为工作目标,精细化学校德育管理,努力打造城关三小教育名片,走特色办学之路,取得了突出成绩。
亲情润德呵护成长
2018年春季,城关三小被郧阳区委、区政府确定为“郧阳区留守儿童集中就读学校”。学校立足实际,加大投资建设力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保障机制,主打“亲情牌”,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开心。
完善机制,让关爱得到保障。近年来,学校不断完善留守儿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保障机制。与郧阳区妇联合作,建立“留守儿童之家”;为了让留守孩子们共享亲情关爱,学校开通了三部“亲情电话”,同时,学校还通过周末开放电子备课室,让孩子们与千里之外的父母进行“亲情视频”,让万水千山阻隔也不了“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交融;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学校择优选拔年轻富有经验的青年骨干教师,派送往北京、武汉、十堰学习,充分利用周一至周五课余时间为“留守儿童”免费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构建网络,让关爱落到实处。建立留守儿童特别档案。学期初,学校德育处和班主任对在校学生进行一次全方位调查,摸底造册,对留守儿童的情况深入了解,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动态,建立特别档案。开展亲情结对帮扶。学校根据留守儿童生活、学习、身体等情况,实行“一帮一或一帮多”,落实“校长室—德育处—班主任”的“三位一体”帮扶模式,扎实落实留守儿童“十个一”活动,开展留守儿童认“爸爸(妈妈)”微心愿圆梦结对帮扶活动。帮扶教师会及时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解决他们的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活动润德点燃梦想
城关三小是城区里唯一一所有乡村少年宫的学校。自少年宫开办以来,学校依托现有资源,设有音乐、绘画、剪纸、舞蹈、七巧板、航模、海模、棋类等10余类20多个社团活动小组。
组建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2018年以来,学校从全校教师中遴选年轻、有专业专长的教师作为活动指导教师,列支专项经费对辅导员进行培训。此外,学校还从社会引进优秀人才担任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志愿者,不断充实学校少年宫外聘辅导员力量。
拓展活动途径,促进“双减”落实。近年来,城关三小以乡村少年宫为平台,积极探索建立校外活动与学校教育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把乡村少年宫活动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保证了学生每天都能参加课外活动,有效地落实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快乐一辈子”;学校还把平时的常规活动开展拓延到暑期,根据志愿者特长设立更多的活动项目,形成了校外教育与少年宫活动紧密衔接,拓展了教育的途径和领域,促进了“双减”工作的落实,有效推动了素质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周边教育资源,丰富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涵养红色基因,培育时代少年。每周一节少先队活动课,开展主题队会及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结合郧阳区的文化、历史、名人、革命遗址等,带领学生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活动,激发学生从小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的红色情怀。
习惯润德塑好人生
学校以少先队工作为着力点,以少先队干部为抓手,全面开展习惯养成教育。
抓礼仪养成教育。“升旗仪式”是少先队建设的主阵地,近年来,学校以少先队为依托,把升旗仪式与弘扬中华文化、礼仪教育、红色基因传承、学生素质发展相结合,每周一个主题,学生通过诵读、演讲等形式,接受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中华礼仪教育。学校制定了《城关三小升降国旗制度》,对周一升旗仪式每一个程序进行了规范,增强学生仪式感;制定了《城关三小仪容仪表规范》《城关三小礼仪教育实施方案》,从问候、就餐、穿着、交往、尊师、集会等方面进行教育,每学期开展“礼仪之星”评选;每年9月新生入校,学校举行一年级新生入学礼,点砂启智、明礼立志;对一年级新生开展为期一周的军训活动,训练学生规范的坐立行走姿势和集会知识教育。
抓文明养成教育。每年开学初,学校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学习、践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提高学生对养成文明礼貌良好形象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自觉地规范自己平时的言行,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学校少先队成立了文明礼仪岗、志愿服务岗、文明监督岗,全方位对学生的仪容仪表、文明行为习惯、环境卫生进行全天候的检查监督提醒,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每学期少先队各中队开展以“文明伴我行”主题班队会,加强了学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促使学生提高文明意识,自觉践行了文明礼仪,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结合文明校园创建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文明寝室”评比,进一步落实了文明养成教育;加强路队文化建设,学校制定了路队管理制度,要求每个班按住址分成四个路队,每个路队有队长、有名字、有口号、有队歌,出校门时队要齐、步子稳、口号响、队歌亮,出校门后不乱队、不聚集、不喧哗。
书香润德读书启智
多年来,城关三小以“积善读书”为校训,提倡快乐阅读,打造书香校园。
建智慧图书馆,实施图书漂流。2018年4月,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与城关三小结为对口协作学校,东城区财政拨款100万元,援建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并采用图书漂流的方式捐赠图书5万册,大大改善了学生阅读环境。学校把现有15万册图书全部造册并和县图书馆联网,建起智慧图书馆,成为全区唯一一所郧阳图书馆的分馆。
丰富阅读活动,打造书香校园。学校设立班级图书角,组织“捐一本好书,读一本好书”活动;举办图书漂流活动,提倡高年级向低年级捐赠图书,并写上温馨寄语;建立读书活动的激励机制,定期开展“书香班级”“读书之星”“书香家庭”评选和“悦读书郧阳”“爱国主义读书教育”、读书分享沙龙等常规活动;开展亲子阅读共享美好时光活动,加强对学生及家长读书活动的指导,促进读书活动向家庭延伸。
劳动润德实践育人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备的条件。学校每年通过开展“劳动美”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和劳动教育。
分层定责考核。低年级倡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整理好仪容仪表入手,培养整理书包和清洁书桌的能力;中年级提倡“和植物做朋友”,班级分小组认领校园内的盆景,及时浇水、施肥、清理杂草;高年级采用安排值日的方式,每天及时打扫卫生区、清理地面垃圾,营造干净整洁的校园育人环境。学校对表现好的班级进行“劳动之星”的评选,并由大队值日干部进行检查评价,每月一汇总,纳入优秀班级量化考核中。
开辟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必须要有劳动实践基地。为了解决劳动实践基地用地这一难题,学校把校内花坛、盆景划分到班级,作为劳动实践基地,由班级管理,定期除草、追肥、浇水、剪枝,既解决了基地问题,又培养了劳动能力;依托“农户+”模式,让学生进农村、入农户、下农田,让农民当学生“劳动课老师”;依托“企业+”模式,让学生进企业,感知体验企业工人的劳动。
组织实践活动。每年开学学校都要明确劳动课时,确定劳动内容,丰富劳动形式,强化劳动教育。比如,一年级学生开学两周后开展整理书包、课桌比赛;寄宿班学生举行铺床叠被、洗衣刷鞋比赛;依托企业分批组织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体验周活动;依托农户参加耕种、施肥、收割、喂鸡喂猪等劳动体验;定期对各班的劳动实践基地管理情况进行检查评比,随机抽查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等。
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城关三小连续五年被十堰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校园”称号,连续三年被郧阳区教育局授予“平安校园”称号;2019年,被郧阳区教育局授予“德育工作特色学校”,被郧阳区妇联确定为“留守儿童之家”,被共青团郧阳区委确定为“留守儿童爱心驿站”等。
“五育并举,德育为首”。在今后的工作中,城关三小将立足实际,不断进取,润德铸魂,培育新时代人;特色立校,擦亮学校品牌,因校制宜,努力把学校建设成特色更加鲜明、人民更加满意、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德育特色品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