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乡村振兴

中国城市报 2022年09月0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京蒙协作硬核驱动 兴农科技惠民富民

■中国城市报记者宋浩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9月05日   第 16 版)

  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星耀镇瓜农喜获丰收。

  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村级光伏扶贫电站。

  驱车从北京出发一路向北,穿过层峦叠嶂的燕山山脉,一进入内蒙古自治区地界,视野顿觉开阔,绿草如织、风景如画的锡林郭勒大草原,让人心旷神怡。

  

  比美丽景色更让人振奋的是京蒙协作促振兴的动人故事。2021年5月24日,北京市第六批东西部协作内蒙古挂职干部团队锡林郭勒盟工作组(以下简称“锡林郭勒盟工作组”)来到这里。一年多来,他们带着首都人民对草原人民的深情厚谊,让产业发展的种子深深扎根并茁壮成长,为千里草原再添发展活力。

  

  “乡村振兴怎么干,产业发展是关键。”锡林郭勒盟工作组的挂职干部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纷纷表示,伴随着一批项目的落地,来自北京的资金和技术力量,不仅推动了锡林郭勒的产业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为锡林郭勒乡村振兴增添了新动力。

  

  取长补短新模式引发新变革

  

  走进正镶白旗星耀镇的西瓜产业园区,远远望去,犹如一片白色的海洋。“通过大棚种植和新品种引进,不仅提高了产量,也保证了品质。”在一处大棚内,正镶白旗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马国祥指着长势喜人的一片西瓜苗告诉记者,就在几年前,当地瓜农一直被西瓜病虫害问题所困扰。

  

  “以前我们主要通过对瓜田进行合理的轮作倒茬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但轮作周期长,治标不治本,导致西瓜产量和品质降低,大家的种植积极性越来越低。”说起以前的情况,瓜农张晓敏直摇头。

  

  京蒙协作开始后,来自北京市大兴区的农业技术专家带来新的嫁接技术后,这一问题得以彻底解决。“把西瓜嫁接在南瓜上、摘掉小头瓜、只保三茬瓜,三株瓜苗绑一起、只结一颗甜小瓜,打记号、分岔种、分批卖……”如今,这些专家们为瓜农编的形象又好记的顺口溜,成了当地瓜农耳熟能详的致富经。

  

  “我们在发展中盘活温室大棚、养殖区、集体土地等一批闲置资产,以现代设施农业为产业发展和优化结构调整的切入点,为当地种植业发展带来新理念、新技术。”正镶白旗委常委、副旗长谢庆华告诉记者,截至2022年4月,正镶白旗星耀镇建成、改造农业大棚1800余座,2021年园区内瓜菜薯合计产量740万公斤,实现收入1800万元,带动当地农户300余人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在太仆寺旗宝昌镇边墙村的一处育苗基地,来自北京市昌平区的农业技术人员正在指导当地农民进行草莓育苗作业。“这里生产出来的草莓种苗粗壮,根系长,抵抗力强,不容易感染病虫害,完全符合优质一代苗标准。”太仆寺旗委常委、副旗长马瑞满告诉记者,这些种苗将全部由昌平区相关企业回购,确保当地种植户的收益得到保障。

  

  苏尼特右旗蔬菜农场位于赛汉塔拉镇东8公里处,原名“知青蔬菜农场”,始建于1957年,有耕地660亩,其中露天地540亩,自建简易棚120亩,因种植设施简陋,传统种植季节性强,亩产仅为4.5吨左右,户年均收入3万元左右。2021年,在京蒙协作大力帮扶下,16座日光温室大棚、14座日光拱棚的乡村振兴蔬菜产业基地扩建项目正式开工。2022年,为继续扩大产业规模,还将再投入1800万元,建设20座日光温室大棚、20座日光拱棚以及冷鲜包装库、育苗育种展示中心、育苗大棚等。

  

  “项目全部建成后,我们将承包给有经营能力的企业、合作社,在满足旗内学生、居民食用新鲜健康蔬菜的基础上,销往北京市场,保守估算年产蔬菜150万公斤,产值900万元,利润可达450万元。”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副镇长苏义拉巴特告诉记者,该基地能够长期提供就业岗位近100个,户年均增收4.5万元左右。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随着京蒙协作的不断深入,锡林郭勒盟现代设施农业逐渐走上发展快车道,当地通过土地流转、吸纳务工、带动种植、利益分红等形式,成为了百姓增收最为稳定的途径。

  

  变废为宝新能源发展风光无限好

  

  走进位于锡林郭勒盟西部的苏尼特右旗,有些“斑秃”的草原让这里略显荒凉。“我们这里属于荒漠化草原,常年降雨量比较少,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苏尼特右旗委常委、副旗长隋国勇告诉记者,“但这里风能资源好,日照时间长,年平均大风(八级)日数为62天,最多年可达118天;风速≥3.0米/秒的日数可达296.9天,占全年总日数81%,有效风时数为8402小时;全年平均日照时数3200—3300小时”。隋国勇通过这些数据看到了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机会。

  

  此前,在苏尼特右旗赛汉塔拉镇巴润宝拉格嘎查,北京天润新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45亿元建设37万千瓦风电、5万千瓦光伏、5万千瓦光热、2万千瓦储能等各种能源互补组成的可再生能源微电网项目已经并网发电,年度可提供新能源电量约5.6亿千瓦时,2021年实现产值近2000万元。

  

  “发展新能源项目不仅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也符合我们苏尼特右旗的实际情况。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决定还是要在新能源项目上持续发力。”2022年4月,在隋国勇和当地干部共同推动下,北京京东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万千瓦牧光储综合示范项目在苏尼特右旗顺利开工,该项目投资9.83亿元,占地7000亩,建成后预计年均生产绿电3.4亿度,年均减排二氧化碳25万吨,年均营业收入近1亿元,年均税收1250万元。

  

  “我们这个项目最大的创新就是采用了‘光伏+储能+综合治沙+养殖’的模式,不仅解决了发电不稳定的问题,也实现了生态改良和传统牧业的兼容。”项目负责人吴磊告诉记者,目前该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年内将实现并网发电。

  对症下药高科技护航新生活

  

  “受地理条件影响,锡林郭勒盟居民饮用水中普遍存在微生物和重金属超标等诸多问题,给当地百姓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太仆寺旗政府办公室主任吴占东对此深有感触,在他的印象中,不达标的饮用水给当地农牧民造成诸多健康风险。

  

  在这样背景下,北京科泰兴达高新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水质净化的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投身到京蒙协作中来。在公司创始人孟繁欣的带领下,公司研发团队针对性地研发出适合内蒙古高寒地区复杂水质水处理成套工艺技术,成功解决了水处理过程中的低温和水质复杂等难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地一位牧民老人因为水质问题患大骨节病,20多年只能靠拄拐仗行走,生活十分不便。在用上净水设备一年后,疼痛逐渐缓解。“让农牧民喝上安全的水,消除了因水而带来的健康风险,节省了大量医药费,减少了因病致贫的现象,促进了农牧区的稳定和繁荣。”马瑞满说。

  

  “近年来在京蒙协作方面的支持下,我们公司在太仆寺旗建立了专业化生产基地,在内蒙古地区建设水质提升工程30余项,为农牧民安装小型家用净水机3万多台,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及偏远地区几十万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说起这些年来的辛苦付出,北京科泰兴达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思觉得颇为值得。

  

  “京蒙协作带给草原的变化是方方面面的,不仅为草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也给人们带来全新的发展理念。”在太仆寺旗旗委常委、宣传部长贺希格图看来,随着京蒙协作深入推进,北京和锡林郭勒大草原联系更加紧密。

  

  “锡林郭勒与北京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是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和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北京具有市场、资金、科技、人才等优势,通过京蒙协作,两地可以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锡林郭勒盟行署副秘书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北京市第六批东西部协作内蒙古挂职干部团队锡林郭勒盟工作组组长左乐恩表示,未来锡林郭勒盟工作组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导更多的北京企业来草原投资兴业,努力增强当地的造血功能,为促进锡林郭勒乡村振兴贡献北京力量。(图片由锡林郭勒盟乡村振兴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