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大国匠心

中国城市报 2022年09月0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容铁:

将忠诚和信仰画在离天空最近的地方

■梓涵 付星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9月05日   第 14 版)

  容铁创作《经幡送福图》。

  书画艺术家容铁。

  在许多人心中,西藏总是神秘又神圣。他们说西藏美,美得令人失了语;也说西藏净,净得让灵魂得到了升华;还说西藏清,天清水清人也清。在这里,孕育了诞生于世界屋脊的西藏文明,也滋养了祖祖辈辈生活在此的质朴牧民。在这里,一花一草就是一个小世界,一步一景就是一幅意境优美的人文画。而本文受访者容铁就是在这美、净、清的圣地里,创作了千余幅字与画,把对国家的忠诚与信仰,把对援藏工作的一腔热情,把对这里人民群众的喜爱,书画在这个离天空最近的地方。

  

  如果要评选西藏的名片,一定少不了援藏工作者的身影!

  

  自1994年党中央作出对口支援西藏战略决策以来,已有9批近万名援藏干部踏上世界屋脊。他们在风雪中前行,在砥砺中奋进,在伟大的时代里孕育伟大的梦想,在伟大的梦想中铸就伟大的辉煌。

  

  作为援藏工作大军中的一员,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容铁自2014年报名参加书法志愿者进藏活动伊始,他的援藏公益活动就从未停止过。

  

  让美丽的书法教育之花绽放在雪域高原

  

  2014年援藏当年,容铁即动员多位艺术家为西藏白内障患者募捐了近100万元手术费,并与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一起支持60多位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手术。

  

  第二年,容铁组织100余位著名书法家赴藏采风。

  

  2017年,他对接中国美术馆策划了西藏精品唐卡汇展。这期间,他在西藏学校开展“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活动,并将其执笔编著的全国首部汉藏双语版《书法指导与练习》赠送给西藏当地的学校……

  

  援藏迄今八年多来,容铁始终坚持投身公益事业,助力西藏发展。

  

  “我强烈感受到当地老百姓有多么地喜欢文化、需要文化。”在西藏的工作生活中,容铁深刻体会到了当地群众对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的喜爱。于是,2019年8月,西泠容铁援藏工作室揭牌仪式在西藏大学举行,“蒲公英计划”是工作室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广汉字书写为主旨,以培训书法教师为主要公益工作目标。

  

  这项工作对于容铁来说意义重大。2015—2017年,容铁就参与了文化艺术援藏工作。在此期间,他开设雪域高原书画大讲堂,为当地干部及书画爱好者公益教授书法及相关知识;也曾向拉萨市教育局捐赠《书法指导与练习》5000余册,让西藏的孩子们能够循序渐进地进入传统书法的学习殿堂。

  

  文化扶贫首先要扶“志”与“智”,让老少边穷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容铁的工作之一。这项工作,不仅仅要为了孩子们搭建现代化的学校与设备、提供足质足量的文化书籍,更重要的是抓紧藏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教育精准扶贫提供相应的服务。

  

  100多年前,梁任公在其《少年中国说》中写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国家教育的好坏,决定了一国少年之智、富、强、独立、自由与进步。如今,在一代又一代的文艺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之下,越来越多的生长在祖国各个地区的孩子们享受到了公平而高质量的教育。

  

  “蒲公英计划”项目通过加强西藏师资团队汉藏书法的整体水平,融合汉藏文化,使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容铁高兴地说:“开展‘蒲公英计划’,主要以培养书法教师为目的,每次上课,几乎没有人缺席。”他认为,“蒲公英计划”的展开不仅提升了西藏教师的书法水平,还可以培养教师们养成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长远来看也是在培养一代代西藏青年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中华文化始终是西藏各族同胞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

  

  用一枚小小的邮票讲好新西藏故事

  

  文化生活丰富了,物质生活自然也不落下。在谈到他眼中的西藏有哪些变化时,容铁说:“我把新时代西藏的发展变化都画在了邮票上”。他随手翻开面前的画册,指着一组画面精美的邮票让我们看。

  

  去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了纪念邮票一套。容铁作为该套邮票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向我们讲述了创作过程中的小故事。“这套邮票,我设计了五个主题,分别体现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辉煌成就、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大主旋律内容。”

  

  “这里面包括西藏原始的自然风光和其独有的动植物,其中有大家不是很熟悉的黑颈鹤。我画黑颈鹤是因为这种动物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一定要在很好的环境中才能够生存。这体现了我国在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容铁说,“此外,在画面中我增加了新西藏的科技力量——高铁和飞机。当然,这套邮票中最突出的部分是西藏人民载歌载舞,充分体现了西藏干部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

  

  “如果你现在去西藏,看到的景象就是邮票上的画面:优美的风景、现代化的基建、淳朴的藏民、热心的干部,还有在雪域高原上悠然生活的小动物。”容铁语不停顿地娓娓道来,许多援藏过往都深深地印刻在他脑海里、融化在他血液中、流淌在他画笔下。他表示,要在创作中画出新西藏的这种美好,画出西藏和全国人民一起奔向小康的过程,画出我们西藏人的精神面貌。

  

  用作品回馈带给他创作灵感的藏族同胞

  

  作为国内的知名艺术家,容铁书、画、印皆精通。进藏后,除了做公益,容铁一有时间就去西藏的各个地区采风,去过了西藏70多个县中的50多个县。在西藏每一处碧水蓝天的景色中,他就像海绵一样吸取着这片土地上独特而又神秘的艺术气息。

  

  因此,在谈到艺术创作时,容铁说:“艺术家在画室里创作不是真正的艺术创作,艺术要走到人民群众当中去感受。我是镇江人,以前我画江南山水,画水墨光晕。但是到了西藏之后,我才打开了雪域高原山水人物画的窗口。只有在这里深入地生活、工作、和当地人民群众吃住在一起以后,我才可以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书画里面,把我对西藏的热爱融入进去了。这样的作品才能更加生动,更有生活气息。”

  

  采访中,容铁一直强调创作要来源于生活,经过反复地体验、反复地捶打,才能提炼出更好的文化元素。无论走到哪儿,他都随身携带一本速写本和一部相机,记录下路过的风景和擦肩而过的人群,这些都成为容铁创作的灵感源泉。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雄浑壮阔的西藏山水,给了容铁独特的灵感。多年来扎根西藏的生活,让容铁原来细腻的笔法增添了笔触的苍劲和画风的豪放,“你看我画牦牛,是通过牦牛画出雪域高原上藏族人的一种精神,一种不屈的精神。这是光看照片画不出来的。”容铁在谈论创作时强调了西藏的人文风情与自我创作间的相互影响。

  

  天道酬勤。容铁以西藏为主题的创作《吉祥西藏》《日出拉萨河》《佛相万生》等作品均获得了业内的好评。在积极创作之余,容铁不忘公益使命,将自己创作的1000余幅作品陆续捐赠出去。从边防哨所到草原牧区,他把作品一路送到了西藏军民的手中。在这个过程中,容铁也与西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只有和西藏的人民群众做足交流,你才能知道他们喜欢的艺术是什么。真正受到群众喜爱的艺术,才具有最旺盛的生命力。”容铁说,“艺术为人民群众提供多角度、多层次、多色彩文化作品的同时,更要为人民服务。因此,和藏区群众交流也是我进行艺术创作获取灵感源泉的方式。”

  

  转眼间,容铁与西藏结缘已过8年。在1个小时的采访中,容铁带我们又一次回到援藏的那段岁月。都说一次援藏路,一生高原情。容铁和千千万万的援藏干部一样,在结束这段旅程后,也未曾忘记过那用青春丈量的雪山高度、用汗水滋润绿色原野的美好时光,也更加期待与西藏的下一段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