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企业风采

中国城市报 2022年09月0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既为祖国献石油 也为生态添新彩

中国石化加快全产业链绿色转型

■中国城市报记者王楠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9月05日   第 07 版)

  中国石化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项目齐鲁石化碳捕集环节装置。中国石化供图

  近日,中国石化全国首座社区超级充电站——莲花超级充电站在福建省龙岩市建成投用。该项目规划面积约4800平方米,集加油、充电、光伏、休憩等为一体,可同时为24辆车充电。中国城市报记者全亚军通讯员傅美丽摄影报道

  近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的一则消息显示,其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1万亿元,同比增长27.9%,盈利实现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业绩的达成,是中国石化近年来将传统产业与绿色理念融合发展,扎实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的成果,也是其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交出的一份优秀答卷。

  

  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石化满怀信心,提出以更高的“颜值”、更壮的“筋骨”,引领带动能源化工行业向着绿色发展长路大步迈进。

  

  砥砺前行数十载全面谱写新篇章

  

  资料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天然气的国家之一,早在宋代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有关于石油的记载。我国陆上第一口油井位于陕西省延长县城西,于1907年勘定钻采成功,获得工业流油,名曰“延一井”。这口井结束了中国大陆不产石油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石油石化战线的前辈们艰苦创业、矢志奋斗,开展石油大会战,实现了我国石油石化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突破。

  

  1981年,我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为用好1亿吨原油,1983年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成为上世纪80年代初推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标志性事件。经过一代又一代石油石化人的努力,我国成为世界上具有完整石油产业链的国家之一。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七大产油国、第二大炼油国。

  

  2021年,中国石化全年境内原油产量3515.49万吨,海外原油产量417.73万吨,天然气产量339.68亿立方米;全年加工原油2.55亿吨,生产成品油1.46亿吨,其中,汽油产量6521万吨,化工轻油产量4541万吨。

  

  在全国各地,中国石化高质量建成一批炼化供氢中心,以及74座加氢站、超1000座充换电站、超1000座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点。易派客、易捷、石化e贸三大电商平台竞相发展,共享服务稳步推进。在与中国油气企业甲烷控排联盟合作后,中国石化碳资产管理和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考察时指出,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在此背景下,中国石化人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着眼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全方位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坚决当好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推动者、洁净能源供应的引领者、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参与者。

  

  据中国石化董事长马永生介绍,中国石化研究确立了国内油气勘探开发“优先发展”战略定位,实施“七年行动计划”,努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此外,中国石化还将围绕构建“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突破思维定势,跳出自我局限,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技术先导型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更大力量。

  

  不忘初心抓技术多措并举提效益

  

  一直以来,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领域都是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攻坚的领域。为了找准自身定位、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技术优势,中国石化多年来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坚定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坚决扛起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职责。

  

  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石化关于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的油气勘探理论取得新进展,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炼油方面,完成世界首套全馏分原油催化裂解技术工业试验,多产丙烯和低硫燃料油组分的MFP技术工业应用取得突破,成功开发生产针状焦产品;化工方面,在国内率先完成原油直接裂解制乙烯工业试验,成功开发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等15类绿色环保汽车轻量化新产品,系列氢化苯乙烯类弹性体开发取得突破。

  

  累累硕果为中国石化斩获诸多荣誉:2020年,中国石化获得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项、银奖4项、优秀奖11项。

  

  据东海证券研报数据,今年上半年,7大国际石油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9102.08亿美元,同比增长64.36%;合计净利润874.25亿美元,同比增长115.91%。

  

  中国石化紧抓国际油价上涨机遇,持续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夯实资源基础,提升经营效益,实现了增产增效。在勘探方面,深化基础研究,加强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和圈闭预探,取得了一批油气新发现。其中,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渤海湾盆地和苏北盆地页岩油、四川盆地深层天然气和普光陆相页岩气勘探等取得重大突破。

  

  为了加快顺北、塔河、海上等原油重点产能建设,中国石化强化老油田高效调整和精细挖潜,推进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等天然气重点产能建设,强化天然气全产业链的优化和创效。上半年实现油气当量产量3404万吨,同比增长2.9%。其中,境内原油产量1755万吨,同比增长0.8%;天然气产量17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4%。

  

  面对良好开局,中国石化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公司将积极拥抱能源转型和产业变革,深入实施世界领先发展方略,持续优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能效提升保供应低碳发展显担当

  

  中国城市报记者梳理资料可见,近年来,世界多个地方出现了极端高温天气,包括我国四川、重庆等地区。极端天气对能源供给造成了很大影响,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全人类的现实关切。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是中国石化新征程部署中多次提到的议题。在这场气候“保卫战”中,石化行业处于何种地位?对此,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在2022年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上表示,碳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因,能源尤其是化石能源是碳排放的主体。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严峻形势下,中国石化未雨绸缪,多年前即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实施能效提升计划,扎实开展碧水蓝天专项行动,深入推进绿色企业行动计划。

  

  中国石化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中国石化累计节能555万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1443万吨,实现CO2回收和资源化利用640万吨,实现甲烷回收22亿立方米。

  

  在绿色动能的加持下,中国石化各项业务均得以提升,上游增储稳油增气提效成果显著,炼化规模优势、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2021年全年经营业绩创近10年最好水平。全年派发股息每股人民币0.47元,派息率达到80%。以2021年加权平均股价计算,A股和H股的股息收益率分别达10.8%和14.3%。

  

  谈到绿色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部署与举措时,中国石化总经理赵东表示,在“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的大势推动下,石油石化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减碳减排、绿色发展压力逐步增大。“我们要加快速度,把绿色油气田、绿色炼化产业、绿色储运体系、绿色循环体系打造成行业迈向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重要抓手。”赵东说。

  

  据悉,中国石化已经部署“碳达峰八大行动”和33项具体措施,以达成“加快全产业链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中和”目的。其中包括全力削减碳排放总量、全力增强绿色能源供给、全力优化企业能源结构、全力攻坚绿色低碳技术、全力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

  

  此外,中国石化还加大力度发展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助力减碳等相关业务,实现CCUS产业化发展。届时,依托于CCUS“技术开发—工程示范—产业化”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创新体系,能够延展清洁固碳产业链,打造碳减排技术创新策源地,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