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城市教育

中国城市报 2022年08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山东省日照市:

“集成式”教改推动“关键小事”放心办

■陈云峰 逄仁霞 孙晓彤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8月22日   第 19 版)

  山东省日照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所急所需所盼,不断推出“放管服”改革举措。近年来,日照市以解决教育领域诸如上学报名、午餐安全、放学接送、校医配置等“关键小事”为切入口,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

  

  招生入学“一网通办”

  

  义务教育学校入学需要家长到现场报名,而且所需证明材料多,排队时间长,有时还要往返多次,报名过程让家长不胜其烦,成为“操心事”。日照市重塑招生入学流程,建设义务教育招生平台,实现了招生入学“一网通办”“零证明”“零跑腿”,解决了家长入学报名的难题。

  

  建设平台,家长全程“一网办”。日照市出台了《“数聚赋能”2020专项行动方案》,将义务教育招生入学“一网通办”纳入数字日照建设总体规划。教育、大数据、财政等部门通力配合,及时解决技术、经费等问题,招生平台建设从安排部署到数据互通再到投入使用,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即实现入学手续全程网上办理。

  

  数据共享,入学材料“零证明”。日照市各部门形成共识、打通堵点,将公安、住建等8个部门的户籍信息、不动产登记信息等11项数据资源全部接入平台,通过数据共享直接从网上调取,不需要家长再提交证明材料,实现了招生入学“零证明”。

  

  平台对接,入学报名“零跑腿”。日照市义务教育招生平台接入了“爱山东·日照通”APP,家长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APP给孩子报名,真正实现了招生入学“零跑腿”。

  

  开展中小学集中配餐服务

  

  学生处在成长期,要吃得饱、吃得好,但学校作息时间与家长上下班时间不同步、部分学校没有食堂,孩子在校时的午餐成为家长的“烦心事”。日照市对全市184所未建食堂学校进行集中配餐,在城区学校招标确定具备生产规模和资质的配餐公司对学校配餐,在农村学校由乡镇中心校食堂为周边学校配餐,解决了学生的午餐难题。

  

  建立“联动化”工作机制,严格餐前把关。抓实制度供给,建立“校长统一领导、分管人员具体负责、管理员专职管理、值班教师协调配合”的配餐安全工作机制,确保学生吃得放心舒心、营养可口;抓实“五关”监测,充分调动各组成单位积极性,严把配餐车辆到校关、服务人员接餐关、分餐配餐关、学生用餐关、餐具回收和餐食垃圾交接关等5道关口,做到问题即发现、整改即到位;抓实监督检查,通过联合检查、延伸检查等形式,加强日常监督。

  

  实行“闭环化”管理模式,强化就餐监管。一方面,强化线下监管,落实校长陪餐制度,推行学校家委会代表、值勤教师陪餐制度,及时反馈每餐饭菜质量,并广泛征求学生、家长意见建议,确保学生吃得舒心、放心;另一方面,创新掌上监管,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智慧监管”模式,42家学校食堂、6家配餐企业全部接入市场监管部门智慧监管平台,各相关部门单位和学生家长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配餐制作全过程,实现了配餐服务“掌上监管”。

  

  创新“特色化”就餐环节,优化餐后服务。各学校树立“一言一行皆教育,一餐一食俱课程”理念,将饮食卫生教育、营养健康教育、劳动技能教育、节约粮食教育、团队合作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垃圾分类环保教育、助人为乐美德教育、师生情感感恩教育等九项课程融入配餐服务全过程。

  

  优化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

  

  中小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存在时间差,成为广大家长的“揪心事”。日照市充分发掘校内外教育资源,不断创新课后服务模式,解决了中小学生课后无人照管的难题。

  

  落实五个全面保障,解决家长后顾之忧。落实学段全面保障,在全省率先将86所初中全部纳入课后服务范围,全市339所义务教育学段学校全面开展课后服务;落实有需求的学生全面保障,各学校每学期编制课后服务计划,提前告知学生及家长,将有服务需求的中小学生全部纳入,应收尽收;落实服务时间全面保障,将14.2万名在校午餐学生的中午在校时间纳入课后服务范围,下午根据需求提供不同时长的课后服务,结束时间晚于家长下班半小时,对课后服务结束后仍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实现与家长接送的“无缝”对接;落实服务质量全面保障,将课后服务项目与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紧密结合,构建起以答疑辅导、课外阅读、艺体特长、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课后服务体系,开发特色活动项目100余门,让学生在课后服务中培养兴趣,提升能力;落实资金全面保障,县级财政为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按每课时不低于50元的标准核增绩效工资总量,市级财政按每生每年8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每年两级财政投入1亿余元,实现“学生全免费、教师有补助、财政全保障”。

  

  细化三项措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拓展服务渠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投入600余万元建设日照教育云平台,上传本地教学资源294.5万件,其中视频资源19.6万件,向学生提供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高质量学习资源。破除“校内校外”壁垒,强化内外联动:积极“走出去”,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大胆“引进来”,从驻日照高校选派214名优秀体育生进入114所中小学开展体育服务,整合驻日照高校、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等16支志愿队伍230名志愿服务者开展志愿送教,遴选8家科普机构36名优秀科普人才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惠及学生14.7万名。守住底线,确保管就管好,坚持不加重课业负担,不借课后服务名义组织集体教学或“补课”。

  

  健全四个机制,压实学校服务责任。健全安全运行机制,将课后服务纳入学校安全常规管理;健全意见征集反馈机制,建立“征求—反馈—整改—落实”的沟通闭环机制;健全教职工关爱工作机制,在发放补贴的基础上,将参与课后服务工作量、教研创新等情况纳入教职工工作评价考核,在评先树优、职称评聘中予以倾斜,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职工,学校统筹安排“弹性上下班”;健全督查评价机制,日照市将课后服务纳入对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将课后服务纳入对学校考评体系,评价结果作为学校评先树优和校长职级评价的重要依据。

  

  改革校医配备模式

  

  校医是学校师生健康的守护者,肩负着学校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学生体质监测、心理健康疏导等重要职责。日照市按照“政府主导、医教结合,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系统集成推进校医改革,出台《全市中小学校医配备与管理的意见》,破解了困扰多年的校医配备管理瓶颈,盘活了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大幅提升了学校卫生健康水平,形成了教卫联动、医校共建、合作多赢的局面。

  

  坚持教卫联动、医校共建,确保“招得进”“派得出”。日照市打破了传统的教育系统招考配备模式,实行教卫联动、医校共建,创新建立了“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资金保障、公立医疗机构派驻校医、学校享受卫生保健服务”的模式,由教育、卫健部门牵头,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协同,由卫健部门从学校周边的公立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机构就近统筹选派校医,逐步实现全市公办中小学校医配备全覆盖。

  

  坚持软硬并重、资源共享,确保“选得强”“配得足”。在选派校医时,除了必须持有卫生专业执业资格证书、学历、年龄等硬性条件外,对校医的政治素质、医德医风、专业能力、身心健康等“软件”也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确保选派的校医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精、医德医风好;坚持资源共享的原则,按标准为规模较大的学校配备1名专职校医,鼓励一校配备、多校共享,乡镇中心校配备的校医以服务派驻学校为基础,同时辐射服务周边暂未配备专职校医的中小学,让校医作用发挥最大化。

  

  坚持严管厚爱、激励为主,确保“留得住”“用得好”。日照市坚持“三管齐下”:一是靠待遇留人。明确提出校医派驻学校期间不转行政关系、只转组织关系,享受派出单位平均绩效,保障各种待遇和机会同等对待,同等条件下表现优秀的校医优先;校医在派驻期间工作量视同派出单位工作量,在学校服务年限作为基层支医锻炼工作经历;财政部门按照每名校医每年10万元的标准补助医疗机构业务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岗位吸引力明显增强。二是抓培训育人。建立卫健部门定期培训为主、教育部门集中培训为辅的校医培训机制。三是凭实绩用人。卫生健康部门按学年选派校医,每名校医在同一所学校连续服务期限一般不少于1学年,学校负责校医日常管理,根据实绩和贡献确定校医年度考核标准,校医的年度考核在派出医疗机构进行,由学校出具工作鉴定。派驻结束后,由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学校对校医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推优评先、职称晋升和安排使用的主要依据,激发了校医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人尽其才、人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