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乡村振兴

中国城市报 2022年08月0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

“北京红娘”巧搭桥 草原特产销四方

■中国城市报记者宋浩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8月08日   第 13 版)

  北京市朝阳区挂职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工信局副局长王宁(中)和察右后旗残联、企业工作人员一起直播带货,推介当地特色农副产品。             
  戴小红摄

  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宏福农业现代产业园内,工人正在采摘装运特色番茄“宏福柿”。    
  宋浩摄

  7月中旬全国各地大多天气炎热,但一场夜雨过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已有了些许凉意。身临其中,清爽惬意,方知乌兰察布“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的名号一点都不虚。“这里常年平均气温低、无霜期短,是马铃薯、燕麦等农副产品的绝佳生长之地。”乌兰察布市政府副秘书长、北京市第六批东西部协作内蒙古挂职团队乌兰察布市分队(以下简称“乌兰察布分队”)领队李晓光自信地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当地百姓尤其是农牧民把我们称作‘北京红娘’,会‘打扮’更会‘牵线搭桥’,不仅让当地农畜产品圆了品牌梦,也带给了他们实实在在的收益。”

  

  2021年,伴随着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序幕的拉开,北京市7个区与乌兰察布市8个旗县再度牵手。来自北京的资金、项目和人才支持,汇聚成一股暖流,将乌兰察布市乡村振兴工作推向新的高潮。

  

  品牌赋能“小土特”成就大产业

  

  “别的地方西红柿论斤卖,而我们的‘宏福柿’则是论个卖,一个小柿子卖1元钱。”在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简称“察右前旗”,下文“中旗”“后旗”同此)宏福农业现代产业园,察右前旗委常委、副旗长武振刚拿起一株准备放入包装的小西红柿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说,“我们的西红柿连枝一起包装,每株20个,售价20元。”

  

  “‘宏福柿’从育苗到出果,全部采用精准水肥控制、蜜蜂授粉、生物防治、无土栽培、饮用水灌溉的先进生产方式;在冬季则采用工业废热来进行供暖,并通过传感器采集、大数据分析、电脑全控制等先进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创造出适合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我们的番茄产量达到传统日光温室番茄产量的6—8倍,全年不断季向市场供应。”宏福农业现代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借助京蒙协作方面的支持,2021年,一期30万平方米的园区创造了当年投资、当年建设、当年见效的“前旗速度”,如今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在商都县,为助力当地乡村产业振兴,来自北京市平谷区的挂职干部们将“京红一号”优良品种蛋鸡引入该县,半年累计实现产值400万元,初步实现养殖户户均5000元的增收目标。“经过我们协调,这些鸡蛋成了北京市场上的抢手货。商都养殖户得到了实惠后,养殖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商都县委常委、副县长郭云飞表示,下一步,该县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争取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在内蒙古自治区,提起“卓资熏鸡”来几乎无人不知。这个从传统手工作坊中走出来的食品产业,却在新时代面临着做大做强乏力的困境。“传统企业习惯了吃老本,在研发、技术改进方面投入力度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品牌的进一步提升。”卓资县委常委、副县长邢净说,今年该县熏卤食品产业园即将投入使用。园区将引进国际标准、国内一流的活鸡屠宰、蒸煮、智能灭菌、无菌包装等各类全自动生产流水线设备,通过技术提升和产品研发创新,着力优化“卓资熏鸡”地理标志品牌。在京蒙协作的支持下,目前挂职团队积极对接北京专业运营团队,在与卓资县共同推进产业园区管理运营方面进行磋商,努力实现当地熏鸡企业组织模式创新,构建有效的企业管理架构,初步形成卓资熏鸡产品升级思路和相对成熟的产品销售方案。

  

  近日,察右中旗“京一根”无明矾鲜粉生产线投产,将当地优质的马铃薯淀粉生产成为高品质的无明矾粉条,并开发无明矾即食酸辣粉、螺蛳粉、凉拌粉等休闲食品,将乌兰察布的优质马铃薯资源与当代时尚消费紧密结合,极大地扩展了马铃薯的消费场景。

  

  “通过技术植入、文化植入、专业认证等一系列方式,乌兰察布的农副产品在市场上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落地乌兰察布市,品牌战略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李晓光说。

  

  “电商+直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在“察右后旗火选”抖音直播间里,北京市朝阳区挂职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工信局副局长王宁正在热情地介绍着当地特色农副产品。中国城市报记者翻阅“察右后旗火选”主页面发现,很多视频都是在察右后旗火山边上拍摄的。截至发稿前,该抖音号粉丝量已经达到了4.1万人。

  

  “独特的火山土壤、清冷的草原气候、充足的日照温差以及绿色、生态、健康的耕种理念,让察右后旗所生产的红皮马铃薯、花菇、石磨面粉、小南瓜、牛羊肉等产品具有天然有机的特质。”王宁说,虽然品质优,但受制于之前销售网络的不完善,察右后旗农副产品曾外销不畅,价格也很低。

  

  为了打破这一困局,王宁组建了一支直播带货团队。他们围绕“察右后旗火选”所涉及的特色产品进行直播带货,在取得销量的同时也将当地独特的火山文化和草原文化宣传了出去。“直播不仅让我们的产品有了好的销量,更提升了整个地区的知名度,为本地农牧业走品牌化发展之路奠定了基础。”察右后旗委常委、副旗长刘立波说。

  

  在察右中旗的相关抖音直播间里,来自北京的挂职干部贾伟介绍起手中的一个个农产品如数家珍。从首次面对镜头时的不知所措到如今的收放自如,贾伟逐渐在互联网上开辟了一片察右中旗乡村振兴的新天地。

  

  “不仅是抖音直播,为了能够让本地特色产品有一个稳定的线上销售平台,来自北京的挂职团队引进企业帮助我们免费制作了一款销售小程序,并在2021年国庆节前顺利上线,促进产品线上销量稳步提升。”察右中旗委常委、副旗长于建伟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线上销售模式的推广应用,为当地乡村振兴工作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据了解,在京蒙协作的大力支持下,乌兰察布中国特产助农馆已在京东APP上线,目前已有30种产品上架,开启乌兰察布农畜产品线上平台销售新模式。

  

  “‘直播+电商’的线上销售新模式,不仅让来自草原的好产品走出草原、走向世界,也为当地农牧民拓展出了发家致富的新路径。”在李晓光看来,乡村振兴工作只有与时共进,才能更好地助力当地发展。

  

  产销对接铺就助农致富路

  

  2021年国庆节期间,一场以“京蒙协作与爱同行”为主题的察右中旗京蒙协作建设项目成果展暨农特产品展销活动在北京市房山区成功举办。活动中,参与者现场观看了京蒙协作建设成果宣传片,观赏了乌兰牧骑献上的马头琴、蒙古舞、草原歌曲等精彩的表演,并通过试吃近距离了解察右中旗出产的各类特色农畜产品……当天共实现销售额74.4万元。

  

  同期,依托京蒙消费帮扶,在北京双创中心展厅举办的乌兰察布市绿色农畜产品推介会暨第十届马铃薯展洽会,通过线下、线上、社会动员三种营销模式对400多种优质农特产品进行了展示推介,签约13份供销合作协议,交易金额达到1.6亿元。

  

  2022年春节前,乌兰察布分队协调相关单位在北京乌兰察布大厦举办了“乌兰察布优质农畜产品新春品鉴会”,冬奥组委、神华集团、金隅集团、北京科技大学等20余家单位参加活动,促成多个销售订单和采购意向。

  

  在北京市怀柔区的四子王旗特产馆,来自草原的精品羊肉受到当地市民的普遍好评,回头客比比皆是。“北京的市场消费能力强,草原的牛羊肉品质好。京蒙协作既丰富了北京市民的菜篮子,也充盈了草原牧民的钱袋子,可谓双赢。”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委常委、副旗长姜军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

  

  从地图上看,乌兰察布市化德县距离北京并不远,但由于交通不发达,发个快递也需先到呼和浩特中转才能到达。在这种条件下,拓展北京的定向消费市场对于化德县的农牧业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为此,经过化德县挂职干部们的协调,在北京市东城区建立了“北京市东城区双创中心化德分馆”,在和平里商圈设立化德农副产品的品鉴推广线下店,同时还计划统筹推广乌兰察布的其他特色农副产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力争使项目有效落地实施,从而深化、优化、细化我县以及乌兰察布的农副产品销售推广工作。”化德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奇称。

  

  平时是急行军,战时是先锋队。2021年7月,察右后旗当郎忽洞苏木黄羊城嘎查花菇滞销。就在种植户一筹莫展之际,来自北京的挂职干部帮他们解了燃眉之急,“顺便”也敲开了北京大洋路市场、便利蜂、京客隆等商家的大门,全年销售后旗红土豆、阿斯尔牛肉干、西泉村胡麻油、菜籽油等特色农畜产品3000余万元。

  

  2021年以来,通过京蒙协作,乌兰察布农特产品销售额达28.87亿元。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既是对京蒙两地人民深情厚谊的真诚回应,也是乌兰察布分队全体队员辛勤付出的直观体现。

  

  “乌兰察布分队在推动当地乡村振兴工作中,能够立足当地优势产业为发展找出路、谋新局,并利用线上线下平台畅通农畜产品进京销售渠道,扩大特色农副产品销售规模,为当地经济发展开拓出一条新路。”九江学院国际经济研究中心孙飞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对乌兰察布市京蒙协作的经验和做法给予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