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雪糕刺客”火了。在网友看来,它们潜伏在便利店的冰柜中,看起来其貌不扬,等到了收银台结账时,就用超出预期的高价“刺”你一下。有“社交恐惧症”的消费者往往不好意思放回去,只得忍痛掏钱买下。
网络上的戏谑背后,是消费者的抱怨与不解——为什么在印象中“平易近人”的雪糕,突然间就变成了“刺客”?记忆中的平价雪糕又去了哪里?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1年,雪糕冰激凌行业的市场规模由不足900亿元增长至1600亿元,六年间累计上涨超90%。欧睿国际咨询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整体冷饮平均单价上涨了30%。
“雪糕刺客”之争,折射出的新消费现象值得社会关注与深思。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与采访。
侵犯知情权雪糕刺客不受待见
近日,从“雪糕刺客”初现端倪,到网友们从借用名人名句、经典作品,创作“雪糕文学”,再到怀念起童年时代冰柜里消失的雪糕,随后聚焦“钟薛高”们……一根雪糕撬动了一部“雪糕刺客传”,也把不少雪糕品牌推上了风口浪尖。
“我出去只买10元以内认识的雪糕,例如冰工厂、绿色心情、光明奶砖等。10元以上的价位,买一杯冰奶茶显然更‘香’。”江苏省南京市的罗女士表示,夏日消暑时,自己对雪糕的预期价格比新式茶饮更低。
艾媒咨询调研发现,2022年网友对单个雪糕的接受价位大多在3元到5元之间,所占比例为37%;其次是5元到10元之间,占比为33.9%;此外,也有网友接受价位较低,在1元到3元之间的占比为11%;而接受价位在10元以上的较少。
“高价雪糕对我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贵而不解渴,我会感觉自己被坑了。”黑龙江大庆市的小刘表示,雪糕一般在100克左右,高价雪糕性价比太低,很难满足解暑需求。“但出现‘雪糕刺客’现象,更多是因为冰柜中的雪糕价格不够透明,很多便利店没有明确标识。”
雪糕触达消费者的渠道多了,冰柜里多了许多消费者没有价格预期的“生面孔”。记者在线下便利店探访时注意到,711等便利店已经在冰柜附近贴上了价格标签,但是由于冰柜摆放较为混乱,消费者难以轻易将雪糕与价格对上号。而部分社区小卖部中,冰柜上则没有标识,价格全靠询问老板。
“一部分零售渠道没有尊重消费者充分的知情权,让很多人没有这部分高端消费预期。”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没有明码标价是产生大量负面舆论的根本原因。“消费者对品牌的不满并非全都是因为雪糕价格提高,而是高端产品占比提高了,却没有清晰告知消费者价格结构。商家不应该让消费者结账时才知道价格,而是在冰柜里就该清晰标明。”他说。
艾媒咨询还发现,2022年,我国受访消费者中,超六成消费者对雪糕高定价的态度是认为其溢价太高,营销成本堆起来的;有18%的受访消费认为物有所值,物料成本确实高。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般来说,雪糕、冰淇淋的生产成本不会很高,部分雪糕之所以卖得那么贵,更多是因为被赋予了社交属性、情感需求等附加值。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供需双方应当是公允理性价格共同的决定者。”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有的时候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群体,在购买了一些企业推出的价格虚高的雪糕后,得到了苦涩的消费体验,一些充满营销噱头的网红创新雪糕热潮,也终会因为失去消费者口碑而褪去。”
挺进线下渠道冰柜主权争夺战
近日,记者走进北京朝阳区的一家711便利店询问:“有5元以下的雪糕吗?”
“我们已经不进5元以下的雪糕了,大部分在10元左右,最高价是22元的钟薛高。”店员的回答揭示出便利店的一个普遍情况——便利店进货时更倾向于定位高端人群的雪糕,比起平价雪糕,高价雪糕的利润更高。
据了解,雪糕市场的主战场仍在线下。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雪糕线上、线下的销售占比为5%和95%。2021年,这一数字达到20%和80%。雪糕经销环节多且销售季节短,对于冷链物流的要求高。而平价雪糕利润空间低,当然会被寸土寸金的便利店拒之门外。
“高价雪糕的背后其实是渠道之争。”业内人士表示,原本应当在线上与消费者“井水不犯河水”的高价网红雪糕,如今悄无声息进入线下便利店,挤占了平价雪糕的生存空间,才引起了消费者的反弹,一场“雪糕保卫战”自此打响。
为了捍卫自己心中的平价亲民雪糕,网友们纷纷买爆“雪糕护卫”。13年来始终0.5元一包的雪莲就是其中代表。外卖平台数据显示,7月以来,雪莲的销量环比上月同期暴涨199%。截至记者发稿,抖音号“雪莲冰块”的粉丝量达到78万人。
雪糕越来越贵,雪糕企业到底赚不赚钱?
首先,雪糕的成本是在不断上升的。雪糕业内人士表示,2020年疫情后,冰淇淋原料中最普遍的牛奶和糖价格均大幅上涨。冷链物流成本、渠道成本、终端费用也在上扬。据了解,一根雪糕想要抵达消费者面前,需要至少经过四个环节。厂家、一级代理商、二级批发商与零售终端。尤其是在离消费者最近的社区店、便利店、夫妻店等终端,拿走的利润十分可观。
记者采访发现,网红高端雪糕的营销投入也很高。一些公寓、写字楼的电梯间经常成为该类雪糕的营销阵地,短视频平台与小红书APP也经常有推广。此外,明星代言也是常见的营销手段。
纵然成本上升,但雪糕行业的盈利空间依旧可观。
朱丹蓬表示,定位高端、定价较高的雪糕毛利率在100%以上,普通的雪糕毛利率也能达到60%—70%,这或是雪糕企业向高端进军的原因。
高端雪糕市场的确存在,而且还很火爆。作为高端互联网冰淇淋品牌代表,钟薛高去年推出66元“最贵雪糕”,今年原价68元的“杏余年”雪糕被黄牛炒到200元。而作为跨界合作的代表,今年贵州茅台与蒙牛合作推出茅台冰淇淋,据“i茅台”数据,
茅台冰淇淋自发售以来销售持续火爆,日销售额超百万元。由于黄牛炒作,部分电商平台的线上售价在100元—240元/杯不等,相较原价的66元最高涨了近3倍。
事实上,我国的雪糕市场正在逐步走向细分。“高端产品市场正在不断放大,进入品牌越来越多。一些新品牌越过下沉市场,直接进入高端市场。此外,原有企业也在跟进打造高端产品,使用品质更好的纯牛奶等。还有部分跨界品牌,例如茅台就打造了‘茅台+冰淇淋’,利用老牌产品的特质吸引年轻消费者关注,天然具有话题度,定价也更高。有些消费者反响很好,也有的昙花一现,尝尝新鲜就不会买第二次。甚至有些品牌,消费者没买就垮掉了,前期投资收不回来,只能黯然离场。”赖阳表示。
加强监管,构建透明价格机制
此前,网红雪糕钟薛高深陷“添加卡拉胶”“雪糕烤不化”等舆论风波,许多网友纷纷表示,针对的并非只是一支雪糕,而是钟薛高的傲慢态度。也有网友认为,拒绝平价雪糕铺货是零售终端的问题,最后被转嫁为品牌与消费者的矛盾,而钟薛高天然因为其高价与话题度走上风口浪尖。更有声音认为,年轻人的钱包本就不富裕,高价雪糕的出现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无论如何,来自消费者的声音需要被听取。7月7日,钟薛高通过《中国企业家》回应,近两年一直在积极推进线上线下全渠道布局,同时,公司已经在推动线下渠道单独冰柜的陈列,以便于消费者做区分。
值得注意的是,7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正式实施,规定经营者在标价时应当真实准确、货签对位、标识醒目等。交易场所提供者提供的标价模板不符合本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近日,上海奉贤区市场监管对雪糕开展价格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小卖部、超市、冷饮批发店等,市场主体在销售雪糕过程中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价格违法行为。江苏南京市浦口区市场监管局检查发现,2家超市雪糕未张贴价格标签,均已立案查处。
“消费是往上走的,而不是往下走的,想要让消费者向下适应很难。”赖阳认为,雪糕消费也存在棘轮效应,“今后的雪糕市场,高端产品的占比会越来越大。但是现在消费者的选择,不止是看光环,还要看品质与体验。”
“现在企业陷入误区,一创新就高价,一高价就创新。”刘俊海认为,创新的同时应当提高雪糕的性价比,提高雪糕的口味与品质。“消费者吃了舒心放心,就主动传播企业或品牌,金奖银奖不如消费者夸奖,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口碑,雪糕企业不但要追求利润合理化,还得有社会责任担当的思维,做受人尊重与信赖的现代食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