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康养

中国城市报 2022年06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运动康复产业市场孕育广阔商机

■中国城市报记者刁静严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6月27日   第 20 版)

  真空跑步机、电动脚踏车、悬吊架、握力器……你听说过这些运动康复器材吗?

  

  今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一则“雪道尽头是骨科”的话题,把运动康复推到数亿公众面前,让不少人关注到需求量不断上升的运动康复产业。事实上,该行业在我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人们对运动康复存在认知偏差、消费者难以承受昂贵的康复治疗费用、运动康复机构申请医疗牌照难、康复治疗师人才稀缺……都让行业的发展无形中增加了许多门槛。

  

  运动康复需求快速增长

  

  “如果不是运动时发生意外,怎么也不会接触到运动康复这个领域。”北京白领小柯在今年年初滑雪时,不慎发生意外,膝盖韧带断裂,做完手术后,小柯在家里足足躺了一个月。

  

  小柯告诉记者,手术和康复锻炼对于患者同样重要。“做完骨科手术后,身体算是恢复了一半,剩下的康复工作就需要专业的康复治疗师接手来完成,‘伤筋动骨一百天’,患者通过治疗师专业指导,进行康复训练,达到恢复功能的目的。”她举例说,有些患者以为手术后可以自行慢慢恢复,但缺乏了专业医师指导和定期复查,有可能导致关节和软组织粘连,无法伸屈自如,最终影响到恢复正常生活的进度。

  

  有些患者不愿意进行运动康复,是因为治疗费用并不低,对于很多刚刚接触、不了解其重要性的患者来说可能难以接受,并且有些机构需要一次性付清阶段性治疗的费用,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一次运动康复治疗大概在600元-1200元,稍高端的运动服务价格甚至超过了1200元。在二线城市价格会稍低一些,一次治疗的价格在500元左右。

  

  运动康复是指通过特定的运动方式来加快患者身体功能恢复,起初,该项目多是针对运动损伤的运动员设定的。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运动康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以及经济水平和科学锻炼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将科学运动与健康生活联结在一起,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运动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在运动损伤后,人们希望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调整和训练,尽快恢复原有日常生活,乃至完成更高的运动目标。

  

  据国家体育总局的预计,到203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能够达到6.3亿人以上。运动损伤在运动群体的发病率约为10%-20%,这就意味着,未来约有1亿人需要运动损伤的康复治疗。

  

  运动康复门店3年复合增长超过40%

  

  “长期伏案的白领一族,腰椎间盘突出成为了一种职业病。很多人不把这当回事,不到迫不得已就一直拖着,结果病情越来越严重,甚至最后需要通过手术来缓解疼痛。”身处北京的运动康复从业者林先生告诉记者,腰椎间盘突出就可以通过运动康复来调整、治疗。“运动康复可以调整患者错误身姿体态,经过康复治疗师指导和仪器调整,改善肌肉力量,解决疼痛困扰。”

  

  很长一段时间内,公众对运动康复存在认知偏差,行业在夹缝中艰难生存。其实,与字面理解不同,运动康复机构不仅提供患者运动损伤修复、运动体能保障等项目,还有更多综合服务项目,比如上班族常见的肩颈腰腿慢性疼痛康复、青少年的脊柱侧弯修复等。

  

  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有关“运动康复”的项目,发现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方向,即运动康复、身体保养和体能训练,分别针对疼痛消除、功能恢复;肌肉养护、预防损伤;强化训练、增强体质。

  

  林先生向记者介绍,康复机构会根据患者需求来设计恢复方案,服务包括骨科术后、运动损伤、肌骨疼痛、体态矫正、体能训练、慢病康复、产后康复等。康复医疗服务及康复医疗器械能够帮助患者加快身体机能恢复、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

  

  机构还会为不同需求的患者制订不同方案,“比如术后人群,可能主要是达到功能恢复的目的,经过康复治疗后可以达到不影响正常生活的要求。如果是爱好运动的年轻人或专业运动员,除了基础的恢复功能外,他们还需要了解更多的运动医学知识,进行专项素质训练,患者康复之后可以继续高质量运动。”林先生说。

  

  据《中国运动康复产业白皮书》,2018年涉足运动康复领域的机构门店数超过了100家,2020年底已经接近了400家,3年复合增长超过40%。

  

  康复治疗师人才不足

  

  合格的康复治疗师需要具备医学和体育运动的学科背景,近年来运动康复行业的急剧扩张,让人才不足的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康复治疗师更是少之又少。

  

  据调查,目前国内运动康复人才培养分为体育院校的运动康复专业和医学院校的康复治疗学专业。根据学信网数据,开设运动康复的高校有79所,开设康复治疗学的高校有178所。尽管每年毕业生数量达上千人,但行业赛道快速增长,人才培养的速度赶不上需求扩张的速度,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状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运动康复是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而我国公众对运动康复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美国,公众有疼痛方面的困扰时会去遍布社区的康复机构调整与治疗,而在我国,公众多半会选择隐忍,或是做个推拿理疗缓解疼痛,很少有人了解到可以通过康复医学进行科学诊治。

  

  有行业研究人员将运动康复与同为消费医疗领域潜力较大的口腔、医美进行对比分析,与口腔、医美多是为高值耗材花费不同,运动康复的产品和服务主要以恢复功能为目的,核心是康复治疗师的技术与理念,消费者多是为治疗师的康复技术和治疗方案买单。因此该行业对于康复治疗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为解决人才不足问题,已有一些机构采用内部培养机制,如优复门诊设立了优复研究院,聘请专家对招收的应届生进行培训,借鉴欧美国家的康复中心诊疗环境,从而提升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此外,冉冉运动康复和北京体育大学合作成立运动康复研究中心,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也向外输出标准化方案,帮助行业从业人员快速发展。

  

  行业已着手组织人才培养计划,比如中国康复医学会、和睦家医疗集团(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等机构联合推出“康复治疗师规培计划”,通过2-6个月的课程,让从业人员达到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水平。

  

  康复治疗可纳入医保吗

  

  近年来,康复市场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趋势,康复医院和康复科诊疗量持续上升。根据动脉网数据,2019年,与康复相关的诊疗人次达到了5267.7万人次,创下新高;2020年受疫情影响回落至4837万人次,预计后疫情时代诊疗人次仍将稳步增加。

  

  需要补充的是,医疗可以分为严肃医疗和消费医疗。简而言之,严肃医疗主要是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治疗疾病,而消费医疗主要改善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而在运动康复体系中,需要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共同参与,医生诊断患者是否需要康复治疗,如果需要,患者则需要去医院的运动康复科或运动康复机构,由康复治疗师接手,进行评估、设计康复方案并执行。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流程结构,是因为康复治疗师没有处方权。

  

  那么,运动康复究竟是严肃医疗还是消费医疗?医保能否报销康复治疗费用呢?

  

  不得不说,运动康复独特的模式使得行业同时涉足严肃医疗和消费医疗。记者了解到,市场上已有一些康复机构根据严肃医疗和消费医疗将业务分为门诊和拉伸两个板块,将严肃医疗的术后康复、保守治疗等放在门诊部门,将偏向消费医疗的项目如运动康复、体能训练等放在拉伸部门。

  

  与此同时,许多公立医院也设立了运动康复科。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医保支付项目扩容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持续为康复治疗提供资金保险。早在2010年和2016年,人社部先后出台两项政策将9项以残疾人为主的康复项目和20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报销项目从物理治疗延伸至各项治疗性项目和康复评定项目。截至目前,我国已有70项康复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对于行业的发展,优复门诊联合创始人孙晓怡表示:“现阶段,机构需修炼内功,做好自身标准化建设,加强同业交流,建立行业标准。有了这些准备,再加上大众认知的提高,运动康复才会迎来快速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