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品牌

中国城市报 2022年05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河南西平为何寿星多

■刘正良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5月30日   第 11 版)

  仲夏五月,在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五沟营镇吕哨村一处农家小院前,今年103岁的韩棉坐在沙发垫上,斜倚在今年102岁吕振清的怀里,这对百岁伉俪已经携手走过了80多个春夏秋冬,至今仍恩爱如初。 

  在西平县,像他们这样的百岁老人不是个例。吕振清说:“我们俩在这里可算不上最老的寿星。出山镇韩堂村村民韩丛今年109岁了,仍耳不聋、眼不花,偶尔还可以做针线活。” 

  据西平县民政局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底,西平县常住人口64.7万人,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有79255人,占总人口的12.2%;80岁以上的老人18599人,占总人口的2.9%;100岁及以上老人53人,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8.3;已超过世界长寿之乡中百岁以上老人的评价标准。 

  西平人为什么如此长寿?第一,西平县的长寿文化根脉深厚,源远流长。西周时,西平为柏皇氏后裔封地,称柏国。据《蜀王本纪》记载,柏国先祖柏灌、鱼凫等“各数百岁”,强大的长寿基因世代繁衍,西平历史上有许多“百岁仍童颜”的长寿记录。 

  第二,尊老重孝蔚成风气,世代传承。近年来,西平县委、县政府组建了专门为老人服务的西平县老龄工作委员会,并先后筹建了20所乡镇敬老院,3所公办福利院,5家社会养老服务中心,37所社区老年人照料中心,3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2019年以来,对80—89岁、90—99岁、100岁及以上老人,县民政部门每年分别发放60元、100元、500元的高龄津贴。每年重阳节期间,西平县组织“西平县长寿文化节”,宣传长寿知识,表彰孝德先进单位和个人,号召全社会关爱老人,主动为老年人办好事、做实事。 

  三是邻里和睦,心宽情畅。乡村居民世代相邻而居,相互知根知底,相互之间心里不设防,空间无界限。家有病疾遇灾难,有医保、社保、低保、特困户供养、社会救助等托底,让人们坐安心、行宽心,心情舒畅。 

  四是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西平县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14.7℃,多年平均降水量800—1000毫米,年无霜期222天,年均日照时数2100小时;全县山青田绿,森林覆盖率达39.47%,人均绿地面积13.45平方米,城市综合绿化率达42.56%;光照充足,水源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空气质量优良率多年居河南省各县(市、区)前列。 

  五是物产丰富,饮食健康。西平县土地开阔、肥沃,土壤中锌、硒等微量元素含量丰富,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其中西平小麦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被列入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优厚丰富的农产品给西平人带来了更大的饮食选择空间。西平人就地取材、就地加工,突出了自然、生态、简单的饮食特色。在多样化的饮食结构中,西平人更偏爱易消化、易吸收的健康汤食,且各种饮食均以新鲜为主,低盐少油。 

  六是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影响深远。西平县是冶铁文化的发祥地,依托冶铁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西平大铜器民间艺术表演,已在西平县接续传承了1400多年。目前,全县80%以上的自然村都有自己的铜乐队,每逢节假喜庆之日,声音洪亮、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大铜器表演在西平县随处可见,丰富了西平人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西平人的健康长寿。西平铜器表演队还多次在全省、全国民俗文化表演赛中斩获大奖,目前该表演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是医药卫生资源丰富,服务优质。西平县西部有近百平方公里的伏牛山余脉,其间林茂水丰,各种野生中药材储量富足。西平民间有自采、自备、用民间药方自治小病小伤的历史传承。群众偶感不适,随时采用中药或食疗的传统方法进行治疗,为人民健康长寿作出有益贡献。 

  遇到无法自我解除的病痛,随时可到各级医疗单位就诊。目前,西平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已实现城乡全覆盖。全县已发展县级公疗医院4所,乡镇医院17所、民营医院13所、个体诊室29所、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 

  八是起居适时,生活规律。久居山村乡野的西平人,世代和太阳同步,日出而起,日落而休,星密而息。一家炊烟起,百户碗碟响,一日三餐,同时同步。一人举锄头,百人侍农田,出工收工,常并肩而行。对他们而言,太阳是最好的补钙剂,劳动是最好的保健操,午憩子眠是最好的化妆品,五谷杂粮是最好的营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