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乡村振兴

中国城市报 2022年05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中办、国办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首次明确乡村建设行动路线图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5月30日   第 14 版)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首次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的任务和路线。

  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什么?《方案》部署了哪些重点建设任务?如何确保行动落实落地?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中央农办)负责人就相关问题进行解读。

  “183”行动全面

  部署乡村建设

  乡村建设的一个基本目标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是保障基本功能,解决突出问题。《方案》围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12项重点任务,“硬件”“软件”一起抓,概括起来就是“183”行动。

  中央农办负责人介绍道,“1”就是制定一个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明确村庄布局分类,积极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8”就是实施八大工程,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公路建设、供水保障、清洁能源建设、农产品物流体系完善等,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3”就是健全三个体系,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

  乡村建设涉及领域广、部门多,《方案》将重点抓好统筹协调、清单管理、评估考核、示范引导等四个方面确保落实落地,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数量服从质量、进度

  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

  中央农办负责人强调,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必须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逐步使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在理念上,坚持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搞大包大揽、强迫命令,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

  在目标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结合农民群众实际需要,不搞齐步走、“一刀切”。

  在推进上,坚持遵循城乡发展建设规律,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财力可持续和农民可承受的基础之上,防止刮风搞运动,牢牢守住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底线。

  在方式上,坚持充分体现农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防止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模式。推行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建设,实现乡村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有机融合。健全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防止重建轻管、重建轻用。

  自下而上、村民

  自治、农民参与

  《方案》明确,乡村建设将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推进方案的要求,建立专项任务责任制。在县一级普遍建立乡村建设相关项目库,优先纳入和安排群众需求强烈、短板突出、兼顾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改善的项目,制定“负面清单”,防止形象工程。

  优化项目实施流程。对于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小型村庄建设项目,按规定施行简易审批。对于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招标投标法和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有关要求,可以不进行招标。对于农民投资投劳项目,采取直接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推进建设。

  同时完善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项目谋划、项目建设、项目管护;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在强化“人、地、钱”要素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中央农办负责人具体说明:“投入保障方面,明确中央财政、地方政府债券等支持乡村建设具体要求,创新金融服务拓宽乡村建设融资渠道;用地保障方面,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乡村建设行动重点工程项目的合理用地需求;人才保障方面,加快培育各类技术技能和服务管理人员,支持熟悉乡村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和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