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全域党建·白城市

中国城市报 2022年04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实施“多元共治”社区治理工程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中共白城市委组织部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4月25日   第 21 版)

  白城市区风貌。

  白城市生态新区。

  吉林大安农村商业银行与社区开展“共驻共建”活动。

  白城市镇赉县鹤城街道民康社区志愿者在疫情期间开展爱心义剪活动。

  吉林省白城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实施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社区治理工程,进一步建强街道社区党组织,拧紧基层治理“动力主轴”,汇聚在职党员、两新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等多元力量,合力破解社区治理难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把每个社区打造成幸福、宜居、和谐、美丽新社区,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治共享的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新格局。

  

  着力建强社区治理“动力主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街道社区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街道社区党组织逐渐成为连接各领域党组织的坚强中心。近年来,白城市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着力建强基层治理“动力主轴”,推动街道社区党组织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

  

  健全统一领导体系。建强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统一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市级、县级党委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领导指挥、统揽统筹作用,每年至少召开1次委员会会议,每季度召开1次委员会办公室会议,解决共抓治理统筹不够、条块职责边界不清、破解难题力量不强等问题;建立城市社区治理联席会议机制,街道社区党组织书记每月召集多元力量举行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基层事务反应不快、社区治理能力不强、服务群众意识不够等问题,形成共同议事、共商治理、共享成果的工作格局。

  

  完善一体组织体系。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构建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建立网格党支部252个、楼栋党小组638个,扩大党在城市工作的覆盖面。全面开展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充分发挥“新时代e支部”党建云平台的智能提醒、督办达标等功能,推动党支部把“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规定动作做实做好做到位,不断提升组织力、执行力、落实力,厚植城市基层治理基础。

  

  建立清晰权责体系。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以“4办+1中心”为基本模式,设置综合性内设机构,打造平台式网格化基层治理模式,加强“四个平台一张网”建设,构建党委领导、党政统筹、简约高效的街道管理体制;坚持扩权赋能减负,制定《白城市街道职责清单》,厘清县级部门与街道的职责边界;改革完善“街社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推动执法部门向街道派驻基层工作力量,全面落实赋予街道“五项权力”;开展社区减负专项行动,明确社区工作事项、严格准入事项,依法取消县级部门下派社区工作事项50余项、评比达标和示范创建项目15项,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职能得到强化。

  

  广泛汇聚社区治理“多元力量”

  

  城市基层党建的要害和难点在于统筹整合,在于系统建设、整体建设。白城市依托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站),广泛汇聚机关单位、两新组织、在职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等多元力量,组建城市基层党建联盟,推动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

  

  组织在职党员常态化到社区报到服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市667个部门单位、1.9万余名干部常态化到社区报到服务,主动加入社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提升党建水平,开展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共驻共建活动500场次,帮助打造样板社区党支部46个;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在职党员加入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等,经常性参加居住地社区党群活动、自治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带头实现力量下沉、责任上肩;广泛开展点亮“微心愿”、党员“亮身份”、社区“先锋队”等活动,组织在职党员进社区、进网格“大走访”4万余次,每名党员干部至少认领1个“微心愿”,共认领“微心愿”1.6万个,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1.5万余件,真正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着力将党建势能转化为治理动能;破解基层难题,建立“五长”联动机制,7000多名在职党员主动带领居民楼栋长、单元长,进入社区、下沉网格,开展“一日两巡”工作,排查风险隐患、化解矛盾纠纷。市、区两级70名领导干部、230多名机关单位党组(党委)书记对303个小区实行“五包”,重点包业主委员会成立、物业公司引进、物业费标准确定、物业费收缴和管理常态化运行机制形成。

  

  建立“两代表一委员”联系社区制度,切实发挥职能作用。结合市、县两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换届,把“两代表一委员”深入社区履职尽责、参与基层治理等作为选拔重要条件之一,推动市县两级4000余名“两代表一委员”深入全市300余个社区(网格)党群服务中心(站),充分发挥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反映民意、解决民忧作用。组织“两代表一委员”下沉基层听民声、解民难。建立“两代表一委员”社区接待日,在社区、网格党群服务中心(站)设立接待窗口,组织“两代表一委员”每月入驻1次,每次工作半天,通过接待、走访、征询等方式,发现问题、收集社情民意、跟踪解决群众诉求;对群众提出的诉求,能解决的及时答复、解释或明确处理意见,需要职能部门解决的及时登记、整理、汇总,按程序交送相关部门处理,并负责督促承办单位在15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情况,做好跟踪反馈工作,力争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发挥“两代表一委员”参政议政作用。每年深入街道社区围绕物业服务、老旧设施改造等社区治理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至少向人大、政协提出1条提案议案建议,交办跟踪,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目前,全市“两代表一委员”已累计收集民意诉求近2万件,办结率达到95%以上,形成涉及网格治理、物业治理等提案建议20余个。

  

  引入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参与社区治理。街道社区党组织通过采取政府购买、定向委托、公益创投、项目运作、提供场地等方式,大力培育引进为民服务、扶老助残、公益慈善、文体娱乐、专业调处、法律咨询等领域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区社会组织。目前,已累计培育引进社区社会组织近150个,登记备案较大社区社会组织7个,充分发挥现有社区社会组织作用,扶持做大做强。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公益服务。积极引导全市各级律师协会、医养结合医院、公益慈善协会等社会组织进社区、进网格,听民声、办实事,130余家社区社会组织主动加入社区党建联盟,采取低偿或无偿方式,参与扶贫济困、扶弱助孤、安心助学等公益活动,为居民有针对性地提供养老健康、法律援助、家庭教育等各类关爱服务310余次。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开展矛盾化解服务。引入社会组织进驻社区、网格党群服务中心(站),以驻场接待、预约服务、跟踪走访等形式,参与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心理服务等工作,参与治安巡逻、商圈整治、垃圾分类、就业对接等活动。目前,已有38家社会组织进驻各级社区、网格党群服务中心(站),市蓝天救援队主动对接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冲锋在应急救援一线。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党建活动。举办歌咏、读书、书法、朗诵、科普知识等群众性文化教育活动,每年社区党组织带领书法家协会、绘画协会、舞蹈协会等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各类活动近万场次,实现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需求共帮、难题共解。

  

  推进物业服务企业“两个覆盖”,以党组织引领提升物业服务满意度。坚持市场化运作模式,对基础条件好的,街道社区党组织通过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会议等形式,选聘物业服务企业进驻,同步组建党组织引领物业服务;对群众基础较差、暂不具备引入市场化物业服务条件的,探索组建国有物业公司或公益性物业服务组织,以“公益低偿+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物业服务。目前,全市共引进241家物业服务企业,2021年底实现了弃管小区动态清零,新组建物业党组织25个,打造“红心物业”示范项目7个,建立业委会党组织82个。强化“三方”协调联动化解物业矛盾纠纷,建立由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参加的协商议事制度,组织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每月召开1次例会,研究解决物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共解决辖区内物业收费、小区卫生等问题300余个,“红心物业”服务小区群众满意度达96%以上。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由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层党员兼任社区党组织委员,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物业服务企业党建指导员,社区“两委”成员兼任“红心业委会”成员,通过“交叉任职”,监督物业服务质量,协调化解矛盾纠纷,提升物业服务质量。社区“两委”换届后,30余名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党建指导员,10名物业企业党员兼任社区党组织委员。实行双向承诺,由社区党组织出面与物业服务企业签订《双向服务承诺书》,开展承诺践诺服务活动。每年年初,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作出年度服务承诺,列出完成时限,落实物业服务标准、投诉渠道、公共部分收益“三公开”制度,接受各方监督;探索通过服务、经费、阵地、反馈“四项驱动”措施激励物业服务企业服从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截至目前,对新组建的物业党组织开展“一建五送”活动,已累计划拨党费20余万元,指导新建物业党建阵地20个。

  

  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依托街道社区网格三级党群服务中心(站),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建立健全登记注册、服务记录、关系转接、褒奖激励等机制,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推动社区根据基层需要、群众需求,积极组建志愿者服务队。近年来,全市已有4万余名社区志愿者,组建接种新冠疫苗宣传队、党员志愿者治安巡逻队、矛盾纠纷调解队等志愿者服务队500余支,每个社区至少拥有5支志愿者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搭建社区志愿服务平台,把街道社区作为推进志愿服务主阵地,已建成150个社区志愿服务站。广泛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有我”“文明健康、有你有我”“清洁城市、美丽家园”和安全隐患大排查等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场次,帮扶困难群众、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1.18万人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00余万元,全面激活志愿者对城市基层治理的促进作用。加强社区“道德银行”建设,坚持党组织引领推动,探索以“道德行为+量化积分+兑换实物”的“道德银行”社区治理模式,全市105个社区党组织已为群众兑换米面油、洗衣粉、香皂等物品1万多件;开展党员积分制管理,为每名党员制发“党性存折”,党员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帮扶活动及其他服务活动等赚取积分,党员“挣得”积分情况,作为年度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参考。持续开展道德评选,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抓好“吉林好人”“白城好人”“道德模范”评选,去年选树“白城好人”72人,入选“吉林好人”5人、“中国好人”1人;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基层宣讲”系列活动6场,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实践活动150余场次,推进社会文明和城市基层治理同频共振;推荐评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10个、全国文明村镇4个、全国文明校园1所、全国文明家庭1个,以高质量典型引领群众素质全方位提升,充分释放基层治理综合效能。

  

  切实做好“多元力量”考核评价

  

  白城市通过实行跟踪反馈、考核管理等5项制度,推动社区治理“多元力量”主动作为,更好服务社区,满足群众需求。

  

  实行跟踪反馈制度。开展调研督导,了解掌握在职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等是否按要求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是否跟踪办理民意诉求等;社区党组织建立在职党员、“两代表一委员”报到及日常表现情况反馈卡,及时采取信函、电话等方式报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和人大、政协、组织、统战等“两代表一委员”管理单位反馈,分别建立在职党员、“两代表一委员”等履职档案,推动“两代表一委员”每年提出一条关于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案议案建议。

  

  实行考核管理制度。结合市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每年都将在职党员表现作为一项考核内容,由干部考核组听取街道社区党组织对部门党组织书记落实“书记项目”、在职党员参与党组织“共驻共建”活动情况的评价,评价结果占一定考核权重;注重评价结果运用,机关党组织书记、在职党员、“两代表一委员”等能够积极履职的,在评选表彰和换届选举时优先考虑,对履职不好、评价为“差”的,予以约谈提醒、调整罢免等处理。

  

  实行听取意见制度。单位党组织评先选优、民主评议党员、选任干部等,充分征求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组织的意见,进一步了解在职党员“8小时以外”工作和生活情况。几年来,提拔调整街道下派社区干部20余名。人大、政协、组织部、统战部每半年开展一次调研评价,听取街道社区对“两代表一委员”履职情况评价,分别建立“两代表一委员”履职档案,登记调研评价结果。

  

  实行登记管理制度。按照社区社会组织分类登记管理要求,依法登记符合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对规模较大但未达到登记条件的由街道办事处管理,规模较小且松散的由社区党组织领导。目前,全市社区共管理社会组织300余个;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入章”,管好社区社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政治方向和重大活动等,帮助30个社区社会组织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倡导遵纪守法、遵章守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强化自律管理,每年组织群众对社区社会组织进行满意度评价,及时清理不发挥作用、空壳社区社会组织15个。

  

  实行服务评价制度。围绕“五好一满意”目标,设置打分项,公开物业服务标准、投诉渠道、公共部分收益,每季度由社区“两委”成员、业主代表等按照标准进行评分,接受各方监督,对投诉多、满意率低的物业服务企业,由物业党组织或党建指导员作出整改承诺,签订《服务整改承诺书》,推动提升“红心物业”建设和服务质量,几年来,累计签订《服务整改承诺书》70余份,业主对物业服务满意度逐年提升;以“小时制”为评价指标,对在职党员、“两代表一委员”、志愿者等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情况进行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将每年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到100小时、300小时、600小时、1000小时和1500小时的志愿者,依次评定为一到五星级志愿者,积极向各级文明办推荐五星级志愿者。(图片由白城市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