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副刊

中国城市报 2022年04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清明节的双重色彩

■王国梁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4月04日   第 24 版)

  清明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个日子有双重色彩,可以说一半凄婉一半诗意,一半忧伤一半明媚。

  一方面,清明节有祭祖的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到逝去亲人的墓地祭拜,表达缅怀之情。清明微雨,天地沉寂,纸钱翻飞,祭拜的氛围庄严肃穆,使得清明节多了几分哀婉和忧伤。另一方面,清明节正是春色大好之时。《岁时百问》中写道:“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阳光温煦,微风不燥,草木繁茂,百花盛开,蜂蝶喧闹,莺燕起舞,山明水秀,天清地明,风景秀美得仿佛一幅画。这是清明诗意明媚的一面。

  清明节有着鲜明的双重色彩,就像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中也有双重面貌似的。性格的两面化让我们成为更加“立体”的人,魅力也增添了一分。清明节也是如此,双重色彩更显其多角度之美,耐人寻味。

  杜牧的一首《清明》,非常鲜明地体现了清明节的双重色彩:“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雨落,烟水迷蒙,整个世界被笼罩在湿漉漉的氛围中。路上祭祖的人个个面容哀戚、泪水涟涟,几欲断魂。在这种忧伤的情绪中,诗人忽然笔调一转,向人询问饮酒之地,牧童点出“杏花村”之名,并指明方向。杏花村是忧伤画面中的明丽一角,使得诗歌呈现出焕然一新的境界。

  杏花村遥遥可望,可以想象清明时节的杏花有多美。杏花开得蓬勃灿烂,千朵万朵织成一幅幅锦缎,在微风中飘荡着,在清明微雨中更添一份诗意。杏花缤纷,这样明媚的格调,简直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刚才的悲戚氛围被一扫而光,清明呈现出另一种氛围。两相对比,相映相称,使得清明节有了丰富的意蕴,有了多面的美感,有了层次分明的意境。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清明节既美丽又生动,既深情又亲切。我们对这个有着双重色彩的节日格外看重,让清明这个节日历久弥新,焕发出属于她的独特魅力。汪曾祺先生说:“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她里面保养着这个民族常绿的童心。”每到清明节,徜徉在节日风俗中的我们,连脚步都会变得缓慢而多情、轻盈而诗意。

  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都会在父亲的带领下去墓地祭祖。路上,父亲总要讲起过去的故事。他的语调悠长而饱含感情,讲起逝去的亲人时常常泪眼朦胧。到了墓地,我们先把供品摆放好。之后,父亲要给祖父和祖母讲一讲儿孙们如今的生活,谁有了什么成绩,谁的日子越过越好,他都要“汇报”一下。家人被父亲感染,全都静静伫立,用心聆听。扫墓仪式结束,父亲突然提高音量说:“好了,你们爷爷奶奶在世的时候,最大的心愿就是一家人都能过上好日子,孩子们个个有出息。如今他们心愿实现了,一定是笑着看着咱们呢!”父亲的话,让我们的心情又开朗起来。我看到,墓地周围,桃花开得正灿烂。那些灿烂的桃花,不正是祖父和祖母含笑的眼睛吗?

  清明节的双重色彩,其实也蕴含着生活与人生的奥秘。我们的生活,不也是一半泪水一半欢笑吗?我们的人生,不也是一半痛苦一半幸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