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只要9.9元,隔离1天发150元”“隔离1天补贴1000元,躺赚上千元”“只要一瓶水的价格,以防万一买个安心”……目前,我国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态势仍在持续,一些企业随即推出新冠肺炎“隔离险”,投保人若在保险期内因为疫情被隔离,可在隔离期内享受津贴补助。然而,投保过程很轻松,想要理赔成功困难重重。不少人表示,申请理赔时才被告知,次密接、非自费、居家隔离、境外回国、全域管控均不在赔付范围内,引发了广泛争议。
@谭浩俊:“隔离险”这个险种的设计有一定意义,但问题的关键是,必须能为投保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然而,一些保险公司推出的“隔离险”,似乎并不厚道。投保人要想获得赔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很多前置条件。而在投保时,保险公司根本没有告知,只是在投保人申请理赔时才被通知。如此一来,所谓的“隔离险”,就更像是一个陷阱,像是用这样的噱头诱骗居民购买。
@赵展慧:保险行业顺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进行创新,是件好事。“只有不能保的价格、没有不能保的风险”,除了保障财产、人身疾病意外等损失,对因风险导致的停产、停工等进行保障,本就在保险产品的责任范围之内,是保险发挥社会风险管理功能的题中应有之义。从这个角度看,“隔离险”可以有。不过,让“隔离险”们充分发挥保障功能,实现规范发展,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工人日报》:面对“隔离险”引发的争议,一来消费者投保时要谨慎,二来保险公司要自律。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要对症下药,该规范的规范,该叫停的叫停,给市场各方以明确的指引和遵循,防止商家在政策法规层面打擦边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