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积极创新思路,发挥辖区高校、科研院所集聚优势,探索在高校院所集聚的街道、社区推行“社校联盟”模式,创新实施“四联”工作法,通过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活动联办、服务联动,有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共融共建共治共享。
构建社校组织联建体系
变“少往来”为“常来往”
创新联盟架构。西乡塘区健全社校联盟三级联动体系,在城区,由区委主要领导挂帅推动,城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区校合作联席会,协调推进社校党组织互联共融;在街道,组建8个街道“大工委”,与广西大学、广西农科院等25个单位党组织签订合作协议,形成稳固的共驻共建机制;在社区,成立31个社校联盟“大党委”,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大党委”书记,吸收31名街道班子成员、68名高校党组织负责人兼任委员,形成社校联动贯通的组织体系。
规范联盟运转。建立月轮值、季议事工作机制,由社校联盟“大党委”牵头,每月指定一个联盟单位牵头开展社校联建共建活动;每个季度召开1次联席会,重点对辖区惠民资金使用、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热点问题共议共治。
整合联盟队伍。将4800多名社区和高校党员划入112个党建网格,通过创建“零距离”工作法、大学生“帮帮团”、党建微家等社校共治平台,让高校师生共担基层治理责任。
创新社校资源联享模式
变“封闭式”为“开放型”
推动阵地共用。西乡塘区促成社校签订服务阵地共享协议,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院校单位会议室、图书馆、运动馆等设施场所,采取免费使用、付费使用等方式,面向辖区居民、高校师生开放共享。
推动人才共享。实施区校人才挂职计划,每年面向辖区高校院所引进急需专业人才全脱产挂任城区副科级领导岗位;累计引进68名高校院所优秀人才到城区挂职,其中博士4人,硕士33人,副高以上职称10人。
推动发展共赢。积极搭建区校企合作平台,与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农科院等创建科企联合工作站42家、自治区级技术研发中心8家,促进发展共赢。
形成社校活动联办常态
变“两家人”为“一家亲”
联推主题活动。西乡塘区社校联盟大党委每年举办“十佳志愿者”“十佳书香家庭”等评选活动,以身边榜样示范带动党风民风提升;联合开展以助老送服务、助学送辅导、助困送爱心、助残送温暖“四助四送”活动,帮扶困难群众3000多人次,捐款32.7万元。
联办“两节一会”。每年“壮族三月三”、中秋等传统节日,社校联盟“大党委”牵头联办邻里节、文化艺术节、邻里运动会,有效增进邻里感情。
联创文明家园。创建社校联盟讲师库,组织社区道德模范、先进人物到高校宣讲,邀请高校教师、学生社团到社区举办国学文化等讲座;联合组建声乐、舞蹈等374支文体团队,举办各类文体活动680多场,推动先进文化进校园、进社区。
凝聚社校服务联动合力
变“独角戏”为“大合唱”
开展组团服务。社校联盟联合组建爱心家教、法律援助、家电维修等286支服务团队,每周到社区开展“四点半课堂”“关爱空巢老人”等公益服务;城区联合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设立31个大学生就业创业社区服务站,举办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等420多场次,帮助大学生创业就业。
开展专业服务。实施大学生“微公益”行动,采取项目化运作模式,引进大学生团队开展青春护航、留守儿童七彩假期等专业服务,满足居民多样化服务需求;同时,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引入“梦圆”“惠众”等6家社会组织,为社区居民、高校师生提供专业服务。
开展志愿服务。深化“双报到”“双报告”制度,组织高校院所在职党员进社区开展“微心愿认领”“公益服务一小时”等志愿服务,认领兑现“微心愿”900多个,办成好事实事740多件;完善在职党员进社区“积分制”“通报制”,定期将党员进社区服务情况向所在院校党组织反馈,作为党员晋职晋级、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