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全域党建·宁德市

中国城市报 2022年01月1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福鼎市:构建“一体化”城市党建格局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1月10日   第 20 版)

  宁德市福鼎市桐山街道西园社区近邻红色驿站(志愿者之家)。

  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如何”(如何让群众生活和办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让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更畅通一些,如何让群众感觉更平安、更幸福一些)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市委“一号课题”,扎实推进近邻党建工作,把党的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优势来抓,着力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质效。

  坚持上下统管

  拧紧三级联动“动力主轴”

  针对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福鼎市坚持系统谋划、协同发力,建强一贯到底的“动力主轴”,使市、街道、社区三级党组织联动起来,推动城市基层党建牵引有力、整体推进。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连续4年将城市基层党建作为市委书记领办项目,由“一把手”带头抓、高位推动,并把城市基层党建纳入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社区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双考”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同向同力抓,形成“头雁效应”。市、街道、社区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问题,分级制定抓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明确14类51项职责任务,57名市街领导干部挂钩联系21个社区,领办联系点96个党建项目,层层传导责任压力。

  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研究制定《关于推进福鼎市城市基层党建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完善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实施近邻党建工作“八条措施”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出台加强共驻共建、志愿者队伍建设、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积分制管理等19个配套制度,搭牢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四梁八柱”;同时,通过落实项目管理、工作例会、半年观摩、督促指导、述职评议、问责问效等六项推进机制,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健全保障支持机制。注重将人财物等资源向基层下沉,全面推行1个社区“1名挂钩处级领导+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3名兼职党员干部+3个结对共建单位”的机制,充实一线工作力量;坚持把有限资金优先用于基层,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补助、社会支持、自主创收为辅的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每个社区每年办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分别达到10万元以上,按社区每名党员每年300元的标准拨付党建经费,并落实城市基层党建专职工作者“五险一金”待遇,解决后顾之忧;通过改扩建、购买、新建、政府无偿提供等多种途径,投入1200多万元,推进“1+N”党群服务中心联盟体系建设,城市社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平均面积达到900平方米以上,并开设邻里议事厅、日间照料中心等功能分区,各类小区近邻红色驿站39个。

  推行体制改革

  建强街区党组织“运转轴心”

  针对街区“腰杆不硬、负担过重”的问题,福鼎市坚持把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先手棋”,通过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资源下沉,增强街区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

  抓机构瘦身。重新界定街道党工委重点履行加强党的建设、组织公共服务、领导基层自治等“七项职能”,推行“大部制”改革,将街道“向上对口”的30多个内设机构,重新整合为机关综合、党建工作、区域发展、社会治理、公共服务5个“后台”办公室,创造性设立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党群服务中心、综合巡查大队、社区建设服务中心3个“前台”副科级事业机构,开启“5+3”街道管理新模式,减少推诿扯皮、提高办事效率。比如,整合各类服务职能资源入驻中心窗口,实行“一事一次办”“马上就办”,以党建引领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

  抓赋权扩能。赋予街道重大决策建议权、规划布局参与权、公共事务的综合管理权、对市直派驻街道机构的绩效考评、评优评先、干部推荐以及人事考核与任免征求意见、干部统筹使用等8项权力,并制定出台《关于落实街道对区域内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议权的实施办法》等5个赋权制度规范,比如,明确与城市工作密切的市直单位绩效考评乡镇(街道)评价部分,街道评价分值的权重占50%,极大地提升街道在城市基层党建中的地位与话语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街道社区党组织能够在第一时间有效调动辖区71家单位共同参与,充分体现了改革成效。

  抓减负增效。重新梳理街道、社区权责清单,制定出台《街道行政管理和行政监督检查事项清单》《面向社区开展的检查评比达标活动》等7项清单,建立工作准入制度,明确“凡可由市直部门承担并覆盖到位的职能,原则上不转嫁街道”,将街道职责从原有的200多项精简到70多项,社区“多头考核”“一票否决”等事项精简了30多项,严格控制对街道的考核评比,未经准入审批的工作事项一律不能延伸到街道、社区,让街区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

  推动区域融合

  实现各方力量“共同唱戏”

  针对社区服务资源短缺、力量薄弱等问题,福鼎市坚持从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入手,把城市各领域组织联结起来、力量调动起来、资源整合起来,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切实增强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

  推动组织联结。全面实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吸收辖区内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有关单位、非公企业等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大工委”“大党委”兼职委员,组织21个街道社区与119个辖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建立双向承诺、双向挂职、双向管理、双向服务、双向联系、双向评议、双向约束为主要内容的“七双”共建机制,积极开展“七联七创”活动,用制度和机制让共建双方握指成拳、共同谋划为民办实事。比如,桐城街道天湖社区联合法院、检察院等共建单位,在社区开设法官工作室、红树林工作室,每月进驻开展服务,有效调解矛盾纠纷。

  推动党员联管。实行在职党员“双管”、离退休党员“托管”、流动党员“协管”等6类党员区域一体化管理模式,推行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积分制管理,推广“爱心银行”做法,为每名报到党员发放“爱心存折”,并结合志愿服务的项目、时间、质量,生成相应“爱心积分”,与党员民主评议、年度考核、任职任用相挂钩,逐步形成“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激励机制。2020年以来,3600多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组建280多支以党员为主体的党员义工队、志愿者服务队,带动了420名“两代表一委员”、5000多名志愿者进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

  推动资源联享。组织社区与驻区单位每年梳理签订“需求、资源、项目、服务”等四张双向清单,形成“四张清单、双向服务、一体化推进”的服务模式,共同谋划为民办实事,推动91处服务设施免费向居民开放,涵盖健身设施、托儿托管、学习培训、医疗服务等,构建起“500米邻里服务圈”。比如,民生物业党支部为桐北社区华鑫小区党支部无偿提供1000多平方米活动场所,共同设立“同心爱心超市”“同心日间照料中心”“同心儿童之家”等七大服务基地。注重以党建服务牵引带动政府、社会、市场各类服务力量,推广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社区引进了“微尚·我家”居家养老服务、蓝天救援队等专业化社会组织,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注重多元共治

  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针对城市群众需求更多元、矛盾问题更复杂等情况,福鼎市在抓实基层治理上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抓实网格管理。坚持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全覆盖组建网格(小区)党支部59个、楼栋党小组173个,并在商圈、市场、楼宇等,通过地缘、业缘、趣缘建立党组织,有效延伸党组织工作触角。同时采取1名党员结对联系3—5户居民群众的形式,搭建起“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管理体系,推动干部力量下沉到网格一线,运用好“数字城管”平台,通过“每日巡、经常访、及时记、随手做、实时报”等方式,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群众家门口的问题。疫情防控期间,把片区民警、城管执法人员、医护人员等力量补充到防疫网格中,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小单元作战”的群防群控模式优势,盯紧盯牢每个小区、每个楼栋、每户家庭,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牢牢守住第一道防线。

  凝聚共管合力。推行小区党支部引领业主委员会、业主监督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及各类组织协同共治的“1+3+N”工作机制,开展“红色物业”“红色业委会”创建行动,全面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创设“小巷公议会”“邻里议事厅”等议事平台,采取工作部署会、民情恳谈会、议事协商会、年度评估会的“四会”议事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实现大事共议、急事共商、要事共决,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通过共治协商,解决背街小巷整治、幼儿托管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900多件。比如,桐山街道持续开展“温暖星期六”党员志愿日行动,固定在每周六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政策宣讲、环境保护、爱心助老等活动,推动志愿服务沉到小区一线;山前街道程家洞社区成立福鼎市首家社区“长者食堂”,提供“送餐上门”“助老帮餐”等多项暖心服务,解决老年居民“做饭难”“吃饭难”问题。

  强化居民自治。探索将“坚持党的领导”等内容写进小区居民公约,组织开展“党员亮身份、能人来报到”活动,在每个小区挖掘建立能人信息库,组建小区医生、小区警察等能人服务队,明确服务时间、制定服务菜单,发挥专业人才优势。比如,滨江时代城小区探索推行“三联三评三亮”工作法,发动68名小区居民能人认领微心愿和服务岗。定期组织社区两委干部、小区党员、居民代表对驻区单位、在职党员、物业公司等进行“践诺度”“满意度”评议,开展“最美”“最佳”评选活动,实现工作好坏大家评。桐城街道富民社区连续13年举办“邻里文化节”,每年评选一批“共建示范单位”“最美志愿者”“和谐邻里”等,小区居民自治水平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