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代丝绸之路开通,丝绸、瓷器、茶叶就作为我国向西方国家贸易输出的三大产品走俏世界市场,成为全球文明板块中独具东方特质的文化载体。素来享有“北方刻花青瓷之冠”美誉的耀州窑瓷器也是其中的明星产品。坐拥这块金字招牌的陕西省铜川市,在探索转型发展的道路上,立志弘扬耀瓷文化、重振耀瓷雄风,着力将先进陶瓷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1年12月28日,铜川市政府印发了《铜川市促进先进陶瓷产业发展措施》,这是该市继出台《铜川市陶瓷产业发展纲要》和《关于加快陶瓷产业发展的意见》,设立陶瓷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成立先进陶瓷产业链等系列措施后,为打造先进陶瓷产业集群、助力传统产业寻求突围之路的又一重磅举措。而作为铜川市先进陶瓷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耀州窑文化基地亦正以昂扬奋进的姿态,不断探路创新,积极构建先进陶瓷产业发展新模式。
底蕴深厚魅力热土滋生光彩“明珠”
铜川于1958年建市,因煤而兴、先矿后市,是陕西省继西安之后设立的第二个省辖市。“一五”时期,王石凹煤矿和耀县水泥厂被列入国家156个重点项目,奠定了铜川至西北地区能源建材基地的重要地位。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诞生的首批工业城市之一,铜川累计为国家建设贡献了6亿多吨煤炭、2亿多吨水泥,是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中令人向往的“铜城”。
铜川市地处陕西省中部,衔接陕北能源基地和西安大都市圈,是关中平原城市群、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距咸阳国际机场70公里,距西安高铁站80公里;包(头)茂(名)高速、合(阳)凤(翔)高速通衢南北、贯通东西;全长2400公里、投资4200亿元的包海高铁正在建设。
铜川是文化之城,历史上曾诞生了药王孙思邈、书法家柳公权、山水画家范宽、哲学家傅玄、史学家令狐德棻等名人先贤。始于唐、盛于宋,曾为五代、宋、金等中央朝廷烧制贡瓷,与定窑、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并称宋代六大窑系的耀州窑也在铜川。十里窑场黄堡耀州窑遗址与被誉为“东方古瓷巨镇活化石”的陈炉古镇,共同演绎了创烧1400年炉火不息耀州窑的“前世今生”。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华期间,耀瓷名品倒流壶被作为国礼相赠。
铜川是西北革命摇篮,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被评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铜川生态宜居,吸引了朱鹮、黑鹳、天鹅等珍稀鸟类繁衍生息,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首批全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城市,连续4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2019、2020年连续入选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名单。
整合资源打造“一河两岸”三大板块
十里窑场、千年炉火,是铜川的金字招牌和城市名片。以耀州窑为核心的陶瓷产业也是铜川市委、市政府最为关切的五大传统产业之一。
近年来,为了加快陶瓷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集观光、研学、文旅、休闲等于一体的陶瓷全产业链,打造陶瓷产业集群和中国瓷文化新高地,助推耀州窑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及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铜川市委、市政府将先进陶瓷产业纳入全市6大产业集群,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崔歆为链长,副市长姜学武为副链长的新型建材及先进陶瓷产业链,并出台了《铜川市陶瓷产业发展纲要》和《关于加快陶瓷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扶持政策,设立了陶瓷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实施了大师引领“百千万”人才工程,多途径、多形式地支持陶瓷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工艺陶瓷、日用陶瓷、建筑陶瓷、新型陶瓷材料等门类众多的陶瓷产业体系,有陶瓷生产企业、陶瓷研究机构和陶瓷作坊53户,从业人员3000余人。2021年6月,陕西省政府将陶瓷基复合材料列为全省6大支柱14个重点产业领域的23条重点产业链之一。从省到市,先进陶瓷产业发展导向更加明确。
在此过程中,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依托耀州窑“丝路瓷都、千年名镇”的文化底蕴,抢抓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计划用五年时间在全国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的机遇,对标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按照文化、旅游、产业、社区“四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以漆水河生态廊道为轴、以耀瓷文化创意街区和铜川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园为翼,建设“一河两岸”6平方公里国家级陶瓷文化特色小镇的目标。耀州窑文化基地现已创建为首批陕西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陕西省文化产业“十百千”重点文化产业园,入选2021年陕西省2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2021年度国家文化产业发展项目;耀州陶瓷工业遗产群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一河两岸”部分重点项目获得国家专项债共计2.75亿元支持。
据了解,耀州窑文化基地围绕“一河两岸”,重点打造三大板块。
文化板块,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投资概算38.8亿元。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计划通过对辖区11户国有企业留下的700亩土地、20多万平方米的厂房进行改造、提升、复活和功能再造,打造铜川首家集文化创意、美术展览、研学实训、休闲餐饮、酒店民宿于一体,混合业态、跨界经营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陶瓷文化创意街区。该板块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由江西景德镇陶溪川陶文旅集团进行业态设计,由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陕西和谐陶瓷产业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和管委会耀瓷公司联合运营。目前,文化板块已累计投资1.7亿元,重点实施了大师创意园片区和耀瓷坊片区改造工程。其中,总投资3.18亿元的大师创意园内,建成了铜川首家专业美术馆,完成了国外艺术家驻场工作室的改造和业态植入,现正在加紧建设遗产酒店和窑洞民宿。近年来,创意园先后举办了纪念耀州窑创烧1400周年系列活动、“耀瓷华章·窑望世界”——耀州窑陶瓷文化艺术展、耀州窑国际陶艺邀请展、ComeFrom全国少儿艺术展(陕西铜川巡展)、“行走的瓷音”西安美术学院杨志个展等活动;承办了全国第五届陶瓷职业技能竞赛(陕西赛区)预赛暨陕西省首届陶瓷职业技能大赛;联袂中央电视台摄制了三集纪录片《千年耀瓷耀古今》,筹拍了铜川首部本土电影《我在耀瓷小镇等你》,出品了铜川首张音乐专辑《丝路瓷都》。耀瓷精品“百牛尊”“冠军尊”成为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特许商品,耀州窑青釉飞天个人杯成为厦门大学百年校庆定制产品,耀瓷文化影响力持续增强。
关于生态板块,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抓住铜川实施山水林田湖项目的机遇,实施了一条河及三个公园改造项目,通过对镇区5公里的漆水河进行治理改造,建设水清、岸绿、路桥相通的生态廊道;在镇区北端建设占地134亩的瓷韵绿园运动健身公园,在镇区南端建设占地136亩的水韵公园,在中部建设耀州窑文化遗址公园。目前,“一河三园”已基本建成并对外开放,园区生态环境宜居怡人。
在产业板块方面,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启动了规划面积3.38平方公里的铜川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累计投资5亿元,建成了1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单层面积2200—6000平方米,层高5—15米);修通了黄环南路和黄环中路,报批了1400亩工业用地;投资1.56亿元的污水处理厂项目通过EPC模式开工建设。目前,产业园已引进落户碳化硅陶瓷超滤膜、95瓷干法生产线等5个项目,正加紧对接日本纳米微晶陶瓷、固态电解质,及西安交大的反铁电高端多层陶瓷电容器项目。其中,碳化硅陶瓷超滤膜生产线建设项目,主要依托新加坡国立大学先进膜分离技术,从事纯水和污水净化设计建造、膜分离技术的研发推广;95瓷干法生产线项目业主是静电除尘器用瓷绝缘子的专业生产厂家,是除尘器高压绝缘子瓷件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纳米微晶陶瓷、固态电解质项目,主要生产超硬纳米微晶陶瓷材料、微晶陶瓷玻璃、全固态电解质陶瓷片等,可应用在5G通讯、传感器、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市场等多个行业、领域;反铁电高端多层陶瓷电容器项目,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电子陶瓷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施,作为解决电子元器件部分材料的“卡脖子”技术项目,能够填补国内高端陶瓷粉体的空白,实现高端MLCC自主化,市场空间巨大。这几个项目均是行业领跑,有望延链补链、做大做强、形成集群。
“铜九条”助力建好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园
为了支持先进陶瓷产业发展,2021年12月28日,铜川市政府印发了《铜川市促进先进陶瓷产业发展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具体内容如下(九条具体措施被当地称为“铜九条”):
加大项目支持力度。项目落地建设且申报入统的,根据统计数据进行核实,对完成工业投资1亿元、2亿元、3亿元、4亿元、5亿元以上的,分别对项目建设单位一次性奖补20万元、40万元、60万元、80万元、100万元。
鼓励企业申报入规。对项目建成当年成功申报入规且贡献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补10万元;对项目建成当年成功申报入规且贡献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补30万元;对项目建成当年成功申报入规且贡献产值1亿元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补80万元。
激励企业提质增效。企业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20%以上且净增超过800万元的,给予一次性奖补10万元;销售收入较上年增长30%以上且净增超过3000万元的,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对全年实现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亿元、2亿元、3亿元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30万元、50万元。
强化保障能源供给。按照企业当年度用电量或用气量比上年度增长部分计算,给予0.2元/千瓦时或0.2元/立方米奖补,单家企业当年奖补用电或用气金额单笔最高不超过5万元,每年合计不超过10万元,最多奖补3年。新投产项目且申报入规企业奖励标准按全年用电量或用气量的20%计算,给予0.2元/千瓦时或0.2元/立方米奖补,单家企业当年奖补用电或用气金额单笔最高不超过10万元,合计不超过20万元,之后纳入企业范围进行奖补,最多3年。
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实施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按照第三方机构审核实际设备(软件、工业系统)投资额的1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2021年1月1日后完工的技改项目,按技改后产生的地方新增财力50%连续3年奖补给企业;同一企业符合设备(软件、工业系统)投资补助和新增财力奖补扶持政策时,按照最优惠政策标准执行,不重复补助。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对规上企业在金融机构或类金融机构当年取得200万元以上生产经营融资,根据纳税情况,按同期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给予不超过50%(当年每户总额度不超过200万元)的财政贴息。
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对企业研发经省认定为国内、省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数控技术产品,分别一次性奖补100万元、40万元;对获得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企业试点示范的,分别一次性奖补50万元、20万元;支持研发创新先进陶瓷产品,经认定的省级重点新产品,每项奖补2万元,经认定的“陕西工业精品”,每项奖补5万元。
鼓励企业上市挂牌。对在沪深两市主板成功上市的企业一次性奖补2000万元,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一次性奖补1000万元;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成功挂牌的企业一次性奖补100万元;在陕西股权交易中心成功挂牌的企业一次性奖补20万元。
培养和引进人才。对企业引进研究生学历及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或管理人才,适龄子女就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符合市人才办认定的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在中招录取中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企业开展的职业技能培训,符合培训补贴政策的由市人社部门按照规定落实;对企业开展的其他技术培训,由市工信和财政部门按照每人每年不超过1000元的标准、合计不超过培训总费用50%的比例,给予企业培训补贴。新建或利用现有房产改做专家公寓楼,对陶瓷产业领军人才及专家提供免费住宿及服务。
《措施》的印发,彰显了铜川市大力扶持、推动先进陶瓷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为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进一步做好陶瓷产业培育、发展工作增添了内动力。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发力,优化行动促实效。
未来五年,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将坚定发展先进陶瓷产业方向不动摇,坚持“资金优先支持、资源优先倾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努力建设好铜川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园。
坚持规划引领。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编制铜川市“十四五”先进陶瓷产业发展规划和占地3000亩的铜川陶瓷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规划;强化项目支撑,包装产业项目18个、文化项目10个、基础设施项目8个。
提升承载能力。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积极实施黄堡老镇区涉及5个村、2个社区、1098户的棚改项目,拓展产业发展用地;加快产业园二期道路项目、产业园至黄堡新镇区跨河立交桥项目、产业园配套管网及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加快电力、通讯杆线等项目落地;建成工业标准化厂房200万平方米,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强化自主培育。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支持耀州窑陶瓷、观唐陶瓷等企业自主建立创意设计平台、实验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通过财政奖补等措施激励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充分调动研发积极性。
突出精准招商。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围绕电子陶瓷、航空航天陶瓷、生物陶瓷、环保陶瓷和高端陶瓷粉体“梳辫子”,找准种子企业,对接引进、以商招商、链式招商,争取更多的首台、首套、首个项目落户园区。
建立孵化平台和产业基地。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积极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科技孵化育成体系,依托“秦创原”总平台和总窗口,深化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咸阳陶瓷研究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合作,打造先进陶瓷中试熟化示范基地,构建和完善产学研互动平台和长效机制,做实“西安研发、铜川转化”。(图片由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