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版:副刊

中国城市报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留将一面给梅花

■钟 芳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11月22日   第 24 版)

  丰子恺有一幅漫画《看梅云》,画上一处院落,屋后青竹翠翠,屋前女主人端菜出来,老友三人围桌而坐,闲聊小酌,空出的那一面,有一株芬芳氤氲的梅花开得正好。画面右侧题诗曰:“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给梅花。”诗画珠联璧合,互补其境,令人印象深刻。

  留,是一种境界。中国画的高超,就胜在留白之美。顾名思义,留白就是在作品中有意留出几分空白,显示出丰富而曼妙的意境。这样的方式,看似虚空,但不是彻底的“无”,而是对复杂景物的约取,是一种隐略,往往留给欣赏者大片的想象空间。

  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大家。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茫茫天地间仅一叶扁舟、一钓渔翁,却让人感觉满幅皆水,烟波浩渺。郑板桥画竹稀稀落落几笔,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都风骨顿出。齐白石画虾,画面上寥寥几只透明活泼的小虾游动,剩余皆为空白,却给人水汽淋漓之感。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虽无笔墨,却意味深长,妙趣横生。

  言有尽而意无穷,文学作品中的留白是含蓄的表达技法,读者可以根据自己所经历过、所感觉到的东西进行无限地想象。王维的诗在中国历史上独树一帜,风格鲜明,可说是留白的典范。他的《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人未用一字描写山林的美景和寂静,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让人仿佛走进了一幅唯美幽静的山林画卷里。

  古人云:“善画者留白,善乐者希声,善言者忘语,善书者缺笔,大贤者若痴,大智者若愚。”留白是艺术的技巧,也是生命的艺术。绘画、文学、书法、音乐、建筑等都离不开留白。我们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懂得“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之理。万事万物,讲究留有缝隙;做人处事,讲究留有退路。再美好的东西,都要有留白。

  一直以来,我总以为忙碌才是对生命的珍爱,所以习惯每天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忙着考试、忙着工作、忙着升职、忙着应酬……忙得像是恨不得将每分每秒都利用起来,毫无空隙。房子、车子、位子……成为工作的奋斗目标,催促着自己为此而快马加鞭,难以停歇。可没想到,这样“忙”的结果,无形之中为自己叠加了一道重重的枷锁,焦虑、急躁、冲动、愤怒等坏情绪纷纷来袭,直接影响身心健康,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也渐行渐远。

  好在经过反思,我幡然醒悟:凡事都应当留有余地,在喧嚣匆忙的纷繁世界,更需要给生活留白。任何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去做好很多事情。只有删繁从简,愉快地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在生活中觅一处心灵栖息之地,适当把心放空,将积蓄的压力释放,才能欣赏到生活中更美妙的诗篇。

  林语堂说:“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留白是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历经俗事后方能拥有的大智慧。生命的意义在于从容,在于从容之中眺望未来,在于从容之中成就人生。不如我们也“留将一面给梅花”,为生命和生活留白。懂得留白,宠辱不惊,看天边云卷云舒;学会留白,闲庭信步,赏门前花开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