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艺术

中国城市报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沈茜文: 用个性青春观照现实

■中国城市报记者 刁静严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11月22日   第 23 版)

  沈茜文和她的作品。

  沈茜文作品——“R.I.P my Youth(一路走好 我的童年)”。

  人物简介:

  青年艺术创作者沈茜文是我国超写实主义画家周松的两位学生之一,即将就读于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并已取得学院最高奖学金。

  沈茜文在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赢得北大资源文化EIEA国际音乐与艺术展青年组最佳绘画奖,获得2020年好莱坞国际电影节联盟最佳海报设计奖,曾在北京蓝色港湾KUN美术馆、北大资源天竺艺术中心、红门画廊等场馆进行艺术展览,作品受到业界广泛关注。

  

  “Everything ends,even ‘forever’(一切都结束了,甚至永远)”“The chaos calms me(混乱使我平静)”“R.I.P my Youth(一路走好 我的童年)”……品析这些作品名称,你感受到了什么?

  曾经有艺术家这样评价沈茜文的艺术风格:在这个概念美胜过视觉美的时代,沈茜文依然坚持写实的艺术风格,并通过探索空虚、不满及树立感觉来传达想法。

  初次见面,中国城市报记者与沈茜文约在了北京市顺义区的北大资源天竺艺术中心。这里是她作品展出的地方,也是她艺术创作的摇篮。

  在见面之前,记者就已对沈茜文有所了解——她是年轻有为的艺术创作者,作品中饱含她对世界的憧憬与青春的张力;她从小就读于北京的国际学校,说着一口流利的英文,不久后将去往美国读大学;照片里的她习惯穿着黑色的套装,配合严酷认真的表情,她应该是位优秀又高冷的女孩吧。

  带着这样的印象,记者走进了艺术中心,见到了沈茜文。一如既往,她穿着黑色的长款皮衣外套,身高本就1.7米的她显得更加高挑和成熟。

  客观真诚描绘

  当代人内心世界

  沈茜文的作品中包含了众多关于“爱”“青春”“超越”的线索,在简单朴素的物品或人物表达中,常常让人感受到直接强烈的冲击力。她细腻的笔触下,总是能够出现梦境与现实、美丽与暴力相交错的形式,不断吸引着欣赏者想要一探究竟。

  比如“R.I.P my Youth(一路走好 我的童年)”这幅作品,画面里有一双手正在拧捏棕色的小熊。沈茜文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这幅画意味着童年在小熊这具没有生命的物体上被夺走了生命。“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似乎毫无意义,却解释了这场谋杀的原因。”她说,在可爱的小熊身上营造出哥特式的叙事风格,暗示着主体没有向温暖的生活过渡。

  而在另一组“3337,局限中的对话”系列作品中,沈茜文向记者介绍了其中的两幅作品——“葡萄”和“葡萄干”。沈茜文以青年小伙作为模特原型,画中小伙的双手拉住眼角,眼睛的缝隙中露出眼白,左手呈鸡爪状,右手则是正常状态,夸张地对比出其挣扎、抗拒的拉扯感。沈茜文说,这组作品对亲密关系引发的情感进行了讽刺和批评。她试图表达忐忑、纠结的情绪,以及于厌倦中产生的美。

  沈茜文师从超写实主义画家周松。受到周松艺术风格的影响,沈茜文的作品也常常以艺术、哲学等跨学科研究为基础,通过绘画、科技、录像等媒介来反馈艺术创作手段。

  透过沉静的笔触,沈茜文尽量以客观真诚描绘当代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她对哲学与心理学的思考。在创作之余,沈茜文喜欢阅读哲学类书籍,她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在艺术创作中不断被冲刷、洗涤、再塑造,形成如今独具特色的风格。

  作品表达对待世界的态度

  历史上,很多中外艺术家将自己置身于创作中,很难从笔下的虚拟世界中抽离出来。长时间沉浸于有些“暗黑”的哥特系艺术创作,是否会影响到沈茜文在现实生活中的情绪?

  沈茜文摇了摇头说道:“创作是创作,生活是生活。尽管很多创作灵感取材于生活,与生活密切相关,但我还是具备区分艺术创作与实际生活的能力,以乐观阳光的态度对待生活。”

  沈茜文也在想,如何将艺术创作与其他领域相结合,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在此念头的推动下,沈茜文利用专业,将艺术设计与服装品牌创意联结在一起。去年,她在北京798艺术区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服装潮牌“Expired Water”(过期的水)。目前,由于沈茜文即将出国深造,已逐步将国内的店铺业务转移到了美国洛杉矶进行经营。

  众所周知,服装潮牌中,艺术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服装设计的灵感来源通常是多元化的,沈茜文常常在工作室中进行沉浸式创作。品牌店内具有艺术风格的黑色T恤以及看起来需要花费昂贵房租的地段,让人产生“这也许是家奢侈品店”的感觉。但实际上,沈茜文介绍,店铺的衣服售价并不贵,因为她希望自己设计的衣服能够接地气,尽可能多地传播青年积极向上、有态度的思想,并没有过多的产品包装与品牌溢价。

  “人们第一眼看到衣服上的图案时,也许观察到的是没有眼珠的青年小伙,是浮于表面的图案,是匪夷所思的表达,但每件衣服上的设计都是一则生动立体的故事,是我真诚袒露的创意与思考。”沈茜文说。

  的确,每件衣服都表达她对待世界的态度,那是她与黑暗的对抗,也是光亮赋予她的别样色彩。

  面对未来

  真诚与勇气傍身

  童年时期,沈茜文大部分时光是与姥姥姥爷一同度过的。因为沈茜文的母亲曾是专业击剑运动员,之后从事体育管理工作,常年往返于美国和欧洲,十分忙碌。

  沈茜文从母亲身上得到了亦师亦友的爱,多半是如水般温情的鼓励和引导;但如果成长过程中犯了错误,母亲还是会很严厉地指出错误,并要求她改正。成年后的沈茜文,正是继承了母亲高挑的身材,专注做事的热忱,与那一份坚韧的毅力。

  沈茜文将自己的画作风格归为现实主义。而在定义中,现实主义总是坚决如实地表现画家所处时代的风格、思想和面貌,其中至关重要的是真诚。中国城市报记者记者从沈茜文的眼神中,看到了真诚、勇敢、善良。

  关于未来,沈茜文有着无限的想象。沈茜文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因为这是她热爱的事。即便是将去美国,在崭新而陌生的环境学习和生活上几年,她也没有丝毫的畏惧与恐慌,反而充满憧憬与向往。

  在沈茜文的观念中,踏实走好脚下的路才是最重要的。“看得太远、想得太多,反而会使期待值增高,对自己也是种束缚。不如自在地活着,随心所欲,活在当下,多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沈茜文如是说。

  在冬日的暖阳下,中国城市报记者与沈茜文的整个采访交流过程亦十分温馨美好。回忆起那天下午,美丽、高挑是沈茜文的外貌特征,温厚、善良是她的个性气质,看似抗拒的两面性形成了她作品中鲜明的叙事特征,愿这些成为她在艺术之路不断前行的勇气与力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