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人物

中国城市报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退役军人创业之星”赵连旭:

吹响带领村民致富的冲锋号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楠 通讯员 闵廷磊 胡声明 周明磊 袁长立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11月22日   第 14 版)

  辽宁省建昌县和尚房子乡鹦鹉山村党支部书记赵连旭在蔬菜大棚内做蔬菜种植技术指导。
  袁长立摄

  赵连旭带领老年人合唱。
  袁长立摄

  赵连旭为入住老年服务中心的老年人服务。
  袁长立摄

  近日,辽宁省建昌县和尚房子乡鹦鹉山村党支部书记赵连旭家中迎来了一位带着特殊礼物的客人。当这位客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黄鹤将印着“退役军人创业之星”字样的牌匾送到赵连旭手上时,这位曾经“流血不流泪”的老兵感动不已。

  黄鹤对同行的乡村干部说:“赵连旭退役却能永葆军人本色,矢志不渝。他在自主创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始终有那么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昂扬的执著热情和卓然的扎实作风,堪称退役军人创业中的佼佼者。”

  赵连旭从1994年起就积极投入到建昌县各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中。他的努力赢得村民的信任和好评。2019年3月,赵连旭被推选为和尚房子乡鹦鹉山村党支部书记,并在2021年获得建昌县首届“退役军人创业之星”的荣誉。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是我的心心念念!”

  1993年,赵连旭光荣退役。12年军旅生涯满载荣誉,赵连旭得到了地方组织认可,被优先安置于建昌县交通局。

  赵连旭许多同年入伍战友羡慕他有一份理想的工作,这让赵连旭心绪绵绵:与自己同时复员的一些战友没有安置到理想单位,如果自己走自主创业之路,就可以给战友腾出一个安置指标。于是,他毅然选择了自主创业。

  当时的建昌县还是国家贫困县,很多村民生活处于贫困中。“当时,我想着作为一名党员战士,退伍不能退色,有责任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赵连旭说。

  1994年春节刚过,赵连旭就组织50多位村民成立建筑工程队。他们南下安徽,通过努力得以参与一些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桥梁工程项目的建设。

  凭借军人严谨务实肯干的作风,赵连旭和他的工程队赢得了相关部门的信赖,被委托参与高速公路蚌埠段一座1200米长的桥梁建设大工程。接到了这样的“硬活儿”,赵连旭和他的工程队员们欣喜万分、备受鼓舞。

  当时,同类工程务工者日工资为17元至25元不等。赵连旭心想,村民跟着自己离家千里出来干活不容易,于是他把日工资定为不低于45元。能拿到这样的“加厚”工资,村民们欣喜不已。消息传到了乡里,想出来跟赵连旭干活的村民越来越多。从此,赵连旭的工程队人员不断壮大,1998年工程队人员突破200名。

  村民虞中彪,因懒惰出了名,加之嗜好饮酒,生活贫困。1999年,已过而立之年的他还打着光棍。赵连旭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一天,赵连旭和虞中彪联系,让他五天内赶到工地,和大家一起参加安徽铜陵至黄山路段的一座高速公路桥梁建设。

  虞中彪刚来工地时,陋习未改。一次,他干活偷懒被赵连旭发现,赵连旭当众宣布,罚他两个日工资。没想到赵连旭这一罚,罚“醒”了虞中彪,从此,虞中彪长了记性,工作不偷懒,还主动学起技术来。靠着勤劳,虞中彪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2016年,他娶了媳妇成了家,过起了幸福的小日子。

  2005年,村民虞学兵进入赵连旭的工程队。起初,身无一技之长的他只能干干杂活,日工资却拿了将近300元,一看收入不少,虞学兵非常高兴。但赵连旭提醒虞学兵,千万不能满足现状,要像自己的名字一样,当好“学兵”、学好一技之长,尽早脱贫致富。

  赵连旭的这席掏心窝子话,让虞学兵入脑入心。他从此勤奋努力,很快就学会了电焊技术,成为一名技术工。多年奋斗后,虞学兵存折里的数字越来越大。直到2020年底,赵连旭悉心带领村民脱贫奔小康。跟随赵连旭外出务工的村民中,迄今已有1000多人实现了脱贫致富、10多人的存款达到百万元,过上了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看到有咱村民参加建设的桥,真自豪!”

  1999年夏,赵连旭工程队负责建设高速公路高刘镇一座1000米长的“五里桥”项目工程。

  很大程度上,桥梁的质量优劣取决于预制箱梁的混凝土强度。而决定箱梁混凝土的强度,有两个关键性因素:注浆的饱和密度和预制箱梁的养护程度。

  在制造箱梁的过程中,赵连旭严格执行每道工序。检测注浆的饱和密度和预制箱梁的混凝土强度是纯技术活,正确使用检测仪器就能检测出饱和密度和强度的实际值。

  但养护预制箱梁主要通过人工作业,对责任心要求很高。一次,赵连旭发现养护工虞中胜没有按照“定时”要求对预制箱梁进行养护。赵连旭严厉批评了虞中胜,并对他进行了罚款300元的处理。

  看到虞中胜情绪低落,赵连旭买了几道菜,晚上找到虞中胜和另外几位工友,说明了养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也有家人,如果因为我们的疏忽而导致事故发生,会给多少家庭带来眼泪?”这种将心比心的交流让大家很受触动,虞中胜和其他工友增强了责任心,每天按照要求,定时给预制箱梁洒水,确保了所有预制箱梁的混凝土强度。

  2011年3月,赵连旭带领120多名村民组成的工程队,在陕西省榆林市至绥德县高速公路段的米脂县开建一座800多米长的桥梁。

  按照合同要求,该桥梁建设工期不足5个月。为了确保工程时限和质量,赵连旭对工程的每日进度都进行了合理安排,并且成立质量检查组对完成的工程项目细致检查,保证质量达标。

  赵连旭对工程队员们说:“只有质量保证了,才有企业信誉。有了信誉,咱们的钱挣得才踏实。”

  在质量和工期的关系问题上,赵连旭坚持“质量第一,工期第二”。由于每日的工程进展事先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加之监督到位,工程提前一个月竣工,质量顺利通过验收。赵连旭的工程队被武警交通第五支队项目工程部授予“优秀施工队”称号。

  26年来,赵连旭带领村民们参与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桥梁建设,在辽宁、新疆、安徽、陕西、吉林、浙江、云南等全国10多个省份留下了足迹,建成了百余座桥梁。

  今年6月的一天,赵连旭开车途经合肥至六安高速公路,看见合肥高刘镇一座多年前自己的工程队建的桥梁时,心里无比激动:“这是我们参与建设的桥,真自豪!”

  “建一所家庭老年公寓,

  是我的乡情所在!”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赵连旭,2014年又办起了家庭老年公寓,投身于慈善事业。他的这一举动,在家乡被传为佳话。赵连旭说:“起初,不少跟随我外出打工的乡亲们常年离乡,使得自己的父母在家中无人照料而有后顾之忧。所以,办一所家庭老年公寓,是我多年的想法。”

  2014年春节期间,赵连旭把“开办家庭老年公寓”的初步计划告诉了妻子马秀玲。妻子向赵连旭竖起大拇指说:“连旭,我也不止一次有过这个想法。现在你提出来了,咱们就抓紧办。你只管放心,我一定当好你的贤内助。”

  不多久,赵连旭投入200多万元,将自家房屋改建成“赵磊老年公寓”,房屋三层、面积580平方米、10个房间30张床位。12月3日,老年公寓开业,不到半年30张床位“客满”。此后,老年公寓又陆续增加8个房间24张床位。

  善行天下,情满合院。赵连旭心迹如斯:经营好老年公寓的关键是真诚敬老,敬老的关键是真切爱老。为此,赵连旭坚持“两手抓”,“软件”上,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真心真情、服务周到;“硬件”上,保障每个房间的设施设备和用品用具齐全、饭菜可口、医疗条件跟得上。

  世上难见百岁人。2017年2月12日,百岁老人徐云英入住赵磊老年公寓。赵连旭全家异常欣喜。自打徐云英入住的那天起,赵连旭经常去她的房间探望。每次,赵连旭都给她沏茶,她都向赵连旭微笑地说一声“谢谢你”。

  徐云英安详离世那天,她的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都来到赵磊老年公寓,当面酬谢赵连旭和马秀玲:“感谢你们每天细致入微地照料着我们的母亲,让她安度了晚年。”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2019年3月,赵连旭被推选为建昌县和尚房子乡鹦鹉山村党支部书记。经历了退役创业的赵连旭,始终秉承在部队时“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作风。他说:“我就是一名号手,我要吹响‘冲锋号’,带领村民在致富道路上一往无前、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