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中国城市报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信通业“十四五”蓝图首次提出:

加强跨地域跨行业统筹协调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郑新钰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11月22日   第 03 版)

  信息通信业5年“施工图”定了!11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这份近3万字的《规划》,对未来几年信息通信行业的走向划了26条发展重点。

  中国城市报记者梳理发现,与以往的五年规划相比,本次《规划》凸显了信息通信行业的功能和定位:构建国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提供网络和信息服务、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行业。

  《规划》还首次明确提出了跨地域统筹协调中行业要承担的重点任务,强化了对国家重点区域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的衔接落地。

  全面部署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新增5G、千兆光网等发展指标

  “‘十四五’期间,我国对通信业发展的功能定位更高,发展目标更前沿,前瞻战略性更科学。”广东财经大学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副院长王方方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国家委以信息通信行业更重责任,是因为我国正处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数字经济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兵利刃”,前提是需要与之配套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和基石,也是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表示。

  中国城市报记者发现,本次《规划》全面部署了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包括5G、千兆光纤网络、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移动物联网、卫星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方面;同时,在20个主要发展指标中,“新基建”相关指标占比较高,新增了5G、千兆光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部署和应用方面的8个指标。

  “这次《规划》内涵范围与上一个五年规划相比,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中国信通院副院长胡坚波表示,基础设施已从以信息传输为核心的传统电信网络设施,拓展为融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为一体的,包括“双千兆”网络等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中心等数据和算力设施以及工业互联网等融合基础设施在内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基本建成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补齐布局不平衡短板

  探索建立区域合作互助机制

  城市是我国产业、技术、资本的首要聚集地,为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应用场景。

  “我国信息通信产业中,珠三角地区和以武汉为核心的中部地区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通信产品制造产业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产业链看,从5G芯片到5G基站,从核心网的光纤到核心网集成布局,我国都处在全球领先地位。

  来自工信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5G基站超过115万个,占全球70%以上,是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独立组网网络。

  虽然成绩喜人,但国内信息基础设施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

  对此,《规划》明确,加强相关地区在信息通信技术研发和创新、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服务应用拓展等方面的一体化协同发展。

  《规划》还提出,探索建立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等机制。

  “这对我国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行业集群高效融合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王方方表示。

  “推动均衡协调发展,亦要从产业链上看。”盘和林分析称,一方面,从产业链上下游进一步推进补短板,对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强化,以产业链创新推动通信产业技术发展;另一方面,从区域来看,通过更加广泛地推动通信设施的普及及其核心网的升级,进一步提升通信网络的性能,从而推动通信基础设施的均等性和普惠性。

  接下来,按照国家的布局,将在东部发达地区先行先试开展网络升级和应用创新,辐射带动其他地区。

  同时,国家给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政策倾斜,打造具有区位优势、面向东盟和中亚等地区的国际通信枢纽,支持中西部有条件省市布局一批重大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业互联网等设施建设。

  对于区域经济头部梯队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来说,则需在“十四五”期间优化提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发挥中心城市引领作用,打造信息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步伐

  行政村5G通达率从0%到80%

  有一组数据值得注意:截至目前,我国5G终端用户达到4.5亿户,占全球80%以上。具体来看,全国所有地级市城区、超过97%的县城城区都实现了5G网络覆盖;但反观乡镇镇区的数据,只实现了40%。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并作出推动农村千兆光网、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的具体部署。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就在不久前,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举行了一场名为“数字永联、智慧乡村”建设成果的汇报会。

  这场会上透露了一个信息:永联村将联合中国移动打造全国首个乡村5G频道——永联频道,依托移动双千兆网络覆盖,讲好永联村故事,提升村民收视体验,向外来游客展示永联风光。

  中国城市报记者此前在永联村采访时就感受到了数字的力量在该村随处可见:生产上,依靠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温室,可实现对农作物长势的实时监测;生活中,突发险情时,村民轻点手机就能一键呼救和定位;治理方面,在永联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村内消防设施、排涝站水位、车辆运行情况等一览无余……

  上述场景,未来在更多村或都能实现。《规划》明确,推动低频5G网络向农村及偏远地区延伸,优先在有条件的重点行政村开展5G网络建设,推广5G在精准化农业生产、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领域应用普及。

  值得期待的是,行政村的5G通达率将实现从2020年的0%到2025年80%的跨越转变。

  与此同时,我国还将实施新一轮电信普遍服务工程,加大对农村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宽带网络升级改造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光纤和4G网络广度和深度覆盖。

  此外,积极推进农村地区移动物联网覆盖,加大农业生产场景NB-IoT(窄带物联网)部署。加强农村通信网络日常运行维护,继续面向脱贫户和防返贫监测户开展精准降费。

  “农村土地广袤,部分区域人口稀少,通信网络普及需要考虑基站密度和成本问题。”盘和林提醒,乡村需要有独特的数字应用来适应乡村环境,不能以城市的模式去套数字乡村,乡村的数字应用应该更加简便、成本更低、更容易优化。

  王方方也持有同样观点:“数据获取和流动机制还比较欠缺,缺乏整体的乡村数字服务大数据平台。”他建议,应逐步建立信息的共建共享机制。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蔡宗翰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提醒,接下来,乡村治理模式需要和数字农村建设中带来的农村生产、生活状态的变化,特别是邻里关系的变化相适应。

  加强与国土空间等规划衔接

  促进基础设施跨行业融合共建

  在以融合、协同作为发展关键词的今天,很多事情都免不了一个“跨”字。

  “十四五”期间,我国信息通信业发展不仅会跨区域,更会跨行业。《规划》提出,促进基础设施跨行业融合共建。推进通信设施与市政、交通、电力、公安、应急等设施资源共享,努力实现管孔、杆塔、站址、机房等资源双向开放。

  此外,《规划》还提到,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相关规划与国土空间等规划衔接,推动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严格落实。

  就在《规划》发布的同一天,住建部也发布消息,宣布扩大我国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范围,增至21个市(区)。

  据悉,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全面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打造智慧出行平台“车城网”、对社区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推动城市管理“一网统管”等多方面。

  “传统生活的疆域和壁垒会通过该工程进行无缝跨越,同时由于新数据链条的形成,将会有着另一版‘复制城市’的数字化生活。”蔡宗翰说。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对地方政府来说,数字经济时代是一场对于政府管理能力的大考,唯有主动变革、积极引领才能获得致胜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