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全域党建·桂林市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9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象山区:

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彰显城市治理温度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9月27日   第 21 版)

  桂林市象山区实施“名人书记”培育工程,辖区翠竹路社区党委书记汤瑛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图为汤瑛(右二)与社区工作伙伴分享获奖喜悦。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象山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以高质量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做实基础、做优系统、做活治理,实现城市基层党建联动融合、聚力增效,助推“打造一江三路、建设美丽象山”发展目标加速实现,城市发展更新全面提档升级,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社会治理引领力持续增强。

  运用全域理念做实基础

  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全面增强

  城市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象山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从深化改革、夯实基础、培育队伍等方面入手,推动基层党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基层组织体系健全建强。

  深化街道社区改革,建强城市基层党建“动力轴”。强化区委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不断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做强街道社区;全面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明确街道职能定位,整合街道各类机构和人员,设置“5办2中心1站”,强化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辖区业务监督等,切实为街道松绑减压、赋权扩能;制定街道事务职责清单,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制度,进一步推动街道社区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主责主业,加快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专职化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岗位等级机制,健全社区工作者队伍准入、教培、晋升管理体系,推动队伍建设年轻化专业化;加强社区基础建设,辖区44个社区(城中村)阵地面积由15000平方米增加到40000平方米,党群服务承载功能明显提升。

  强化达标创优驱动,全领域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实施基层党组织持续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领域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及达标创优行动,推动基层党组织由规范向示范跃升;辖区38名处级领导干部挂点联系村(社区),171名区直单位、街道(社区)党员干部挂点基层党支部,推动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有针对性地指导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机关党组织星级化(积分制)管理,以指标设置精准化、考核程序规范化、结果运用透明化,有效解决机关党建工作“灯下黑”“软指标”等问题;强化学校党建工作,设置党员先锋岗,实施党员教师结对帮扶年轻教师行动、党员名师培养计划,实现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双促双提;辖区基层党组织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等全国性荣誉53项,11名党员个人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及行业系统全国性荣誉。

  聚焦“末梢组织”建设,织牢城市基层组织覆盖网。按照“党建强、发展强,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社会形象好”的“双强五好”建设要求,抓好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象山区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86.8%、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91.9%;开展城市居民小区党建“百日攻坚”行动,探索“找党员、建组织、植文化、拓载体”四步法,推进小区党组织“六化”建设,规范设置小区党组织267个,实现辖区315个城市居民小区全覆盖;在旧城改造项目指挥部、常态化抗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工作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23个,将62所区属民办幼儿园划分成8个责任区,由党建指导员分片包联,进行具体的党建工作指导覆盖,城市基层党建得到全面加强。

  构建联动纽带做优系统

  区域化大党建格局优势凸显

  建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系统,是增强城市基层党建系统效应整体效应的基本前提。象山区建立制度体系、搭建交流平台和构建联动机制,有效打破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壁垒,推进构建共建共享的城市区域化大党建格局。

  建立标准化体系,基层组织同向发力。建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区、街道、社区三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切实加强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统筹协调。区级层面重点推进城市基层各领域党建融合共建,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街道层面重点加强区域内各领域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和沟通联系,推进共驻共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社区层面重点整合使用区域内居民小区、驻辖区单位、行业系统、新兴领域党组织等各方资源,加强综合协调、信息沟通、区域联动,引导各类型党员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强化组织联建、机制联抓,在纵向上畅通区—街道—社区三级党组织体系,并有效延伸到小区、楼栋党组织;在横向上发挥社区“大党委”联合治理功能,构建以城市社区为单元、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区域化大党建格局。

  打造共建式平台,区域资源整合优化。坚持共建共享的大党建理念,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机制,探索推行城市基层党建“契约化”共建,由区委常委兼任街道“大工委”第一书记,组织247个其他党组织加入36个社区“大党委”,270多个机关“两新”等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签约共建,实现组织联合、资源整合、服务融合,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在辖区发展治理中的引领能力和核心地位;加快打造行业类、链条式党建互动平台,成立商会党建联盟覆盖商会党组织9家、会员企业1000余家;成立桂林市物业行业协会党委,所属党支部覆盖全市120家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党建服务资源得到进一步整合;创新区域化交流服务平台,定期举办“红动漓江沙龙”论坛、“两新”组织党组织“红色之旅”主题活动等,进一步增强交流互动,增强抱团发展、服务联抓的凝聚力、影响力。

  构建一体化机制,党群服务同频共振。象山区党群服务中心、“两新”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同步揭牌启用,服务场地均超过1000平方米,为基层提供业务办理、教育培训、交流互动8大功能服务;同时加快推进街道、社区(城中村)、居民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完成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高标准打造博望园、漓江大美、鸣翠新都、江上一品等27个小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小区、机关、企业等党群服务联系点200多个,构建区—街道—社区(城中村)—城市居民小区四级党群服务中心(点)联动服务体系,为长期推进党群服务规范化品牌化发展提供实体化支撑;推行党群服务中心资源清单、需求清单、服务清单“三联清单”服务制度,规范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报单、区级派单、部门销单、居民验单”工作流程,形成区级统筹、街道协调、社区实施、小区参与的党群服务工作格局。

  嵌入中心大局做强治理

  党建引领城市发展彰显活力

  象山区坚持创新“党建+”载体,探索以党建融入辖区发展大局、嵌入基层社会治理为实现路径,推动基层党建深度融入并引领各领域各系统各层级全面发展。

  聚焦服务发展大局,推进项目建设“加速度”。聚焦“十四五”规划,围绕“打造一江三路、建设美丽象山”发展目标,启动打造“一江三路”党建示范带,突出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发展大局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先行推动战略目标实施;实行“工作组+临时党支部”做法,在项目指挥部成立临时党支部,抽调党员干部组建项目建设攻坚队、矛盾化解服务队,在一线宣传政策、化解矛盾、调解冲突,破解项目落地难题。例如,二塘乡作为全区项目主战场,乡党委坚持围绕项目建设抓品牌抓服务,成立项目建设服务队6支,累计召开各类协调会、碰头会、推进会500余场,协调解决各类问题400余件,完成土地征收5000多亩,为30多个重大项目落地打下良好基础。此外,该区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需要,设立一站式企业服务专区,推行业务办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办理时间由原20个工作日提速至0.5个工作日,网上申报事项达到100%。

  聚焦创新基层治理,打通城市治理难点堵点。象山区注重推动辖区服务资源、服务力量下沉基层一线,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增效。以小区党组织规范建设为网格化管理基础,推动党建、综治、城管“三网融合”,加强基层网格单元建设;全覆盖指导“红色物业”创建攻坚,从机关企事业单位派遣党建指导员145名,建立物业党组织38个、业委会党组织49个,组建“党群共治红色物业”86个;建好智慧物业“e管家”服务平台,实现小区服务和治理线上线下的相互补充,建立“商居联盟”平台,由“红色物业”会同公安、城管、环保等部门成立商居环境共建共治小组,促进商家与居民沟通交流、协商自治;搭建“圆桌会议”治理平台,定期组织小区业委会、物管公司、社区民警协商解决小区治理难题。目前,各平台共受理问题1380件,办结1310件,办结率达到94.9%。2020年以来,居民反映物业管理类问题同比下降48.3%,物业管理类投诉同比下降45.2%。

  聚焦创新服务载体,帮扶解困彰显城市温度。打造党建品牌(服务项目)孵化中心,孵化培育夕阳红流动党员服务站、长者红色驿站、汤瑛工作室等服务项目33个,组织评选“十大优秀党群服务项目”“十大党员先锋队”等活动,为居民群众帮扶解困;落实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组织159个党组织、2700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党建宣传、创城巩卫、帮扶解困等志愿服务;以城市基层党建“契约化”共建为基础,辖区96个党组织、企业与社区签订实施“四点半课堂”“七彩假期”等服务项目210个,开展各类共建服务1600余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300余人次,帮助解决辖区居民困难150多件;加强推广微心愿、微治理、微服务“三微服务”,两年来,帮助困难群众实现1000元以下“微心愿”240多个,党群服务在持续实施中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彰显城市治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