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全域党建·桂林市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9月2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七星区:

先进社区树榜样 党建品牌领新风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9月27日   第 19 版)

  桂林市七星区空明社区开展“六方会商”,联合城管、交警、物业、业委会等多方会谈,解决明东小区提升改造事宜。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全域党建工作理念,以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引领基层治理、增进群众福祉、推动城市发展为目标,通过建强组织核心、规范社区建设、搭建党群联盟、加强社区治理,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涌现出一批先进社区和党建品牌。毛塘路社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称号,羊角山社区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七星街道“红色物业”获评桂林市优秀党建品牌,东江街道“五彩先锋服务队”获评桂林高标准示范党建品牌。

  以党组织建设为统揽

  打造社区治理坚强核心

  七星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政治“牵引力”,以提升服务群众质量为目标,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社区治理的全过程,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城区、街道、社区、小区治理体系,增强城市基层党建的整体效应。

  党建领导小组统全局。成立城市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城区、街道、社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通过“现场看、随机抽、会议评”的方式,多维度研究党建工作,解决城市基层党建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十三五”期间,城市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实施了七星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方式,58个无物业小区、5个“三供一业”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得到改造提升,改造面积69.5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3万余户,3.6万余人受益。2021年,该区新启动鸾东小区等27个老旧无物业小区改造项目,进一步疏解提升老城区,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让居民幸福“原地升级”。

  街道体制改革提效能。明确街道职能定位,把街道工作重心集中到党的建设、公共服务、公共管理上来;增强街道党工委力量,街道新增党建专职副书记,辖区派出所所长兼任街道党工委委员,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到街道“大工委”交叉任职;建立“区委指导、街道统筹、部门参与、辖区配合”的“大工委”机制,区委常委“一对一”联系指导街道;优化街道机构设置,按照精简、高效、便民原则,统筹配置现有编制资源,将原街道民政、卫健、社保等20多个内设部门整合为“五办两中心一站”;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平台,街道可直接调用派驻城管执法中队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等社会事务;下放行政权力,赋予街道对无物业小区改造等辖区重大民生事项建议权、外聘人员和社区专职化工作者人事自主权。

  扩充社区力量添动力。为破解社区工作人员多口径进入、身份杂乱、多头管理、待遇不一以及“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七星区将社区居干、基层岗位协管员、“4050”人员等多部门下派社区的基层工作人员,统一整合为社区专职化工作者。由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区人社局统一管理,推行“三岗十八级”薪酬制度改革,实行绩效差异化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做二次分配;社区干部月均工资由2017年的2600元提升至3811元,绩效由1000元提升到12500元,激励社区基层干部有位有为;同时,从机关单位选派社区“大党委”第一书记、从公安干警中选派社区平安副书记,通过“给经费、定目标、强管理、重考核”促进履职尽责。

  网格贴近群众通民意。织密基层组织网络,将组织延伸至居民家门口,建立163个居民小区党支部,按照“地缘相近、居住相邻、便于管理”的原则,划分213个社情民意网格,选派居民党支部书记或优秀党员担任网格长,实行“1+N”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实现群众联系党员的“双向”互通,让党的声音在基层落地见效。文明城市创建期间,网格员收集市政设施破损、环境卫生死角、违规停车等问题1379条,并反馈职能部门及时整改。在新冠疫苗接种期间,社区通过民意网格及时收集群众的接种需求、传递疫苗接种信息,合理安排接种计划,做到“苗到人到、人苗匹配”,全区疫苗接种突破50万剂次。

  以规范提质为抓手

  增强社区治理内生动力

  七星区坚持以标准化引领党组织建设规范化,出台《七星区社区党建工作标准15条》《七星区社区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重点任务清单》,通过落实保障机制、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星级评选、推动小区“六化”建设,全面提高社区基层组织服务水平。

  社区建设重保障。建立稳定社区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居民党支部书记工作补贴、网格员信息费,每个社区落实服务群众经费20万元、办公经费5万元、社区“两委”干部专项培训经费、社区党员活动和培训教育经费;每年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招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力推进社区服务场所建设工作,从城区预算中,每年单列专项预算改造街道(社区)服务场所,通过整合共享、改腾提升、换购租赁、新建配套等四条途径不断努力,社区服务场所总面积由2016年的10230平方米提升至23336平方米,平均面积由350平方米提升至710平方米。

  一站服务全覆盖。全区按照“十有一规范”的标准,在临街位置建立城区、街道、社区、小区四级党群服务中心,梳理整合民政救助、社保就业、卫健防疫等30多项便民服务,利用智慧社区APP和社区微信公众号,实现便民服务一站式受理、全人群覆盖、全口径集成和全区域通办;根据社区地域优势和服务对象,分别设置“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先锋联盟”“党员工作室”等特色功能室,推动社区服务更加高效;同时,拓展社区服务范畴,因地制宜在七星景区周边社区结合“米粉文化”“石刻文化”建立“旅游红色驿站”,为游客提供志愿服务,展示桂林传统文化、桂林旅游形象,助推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

  星级评选作示范。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积极推进基层党建高标准示范点和星级社区党组织的评选工作,推行街道党工委书记基层党建亮点工程,每年每个街道必须改造提升两个示范社区、打造一个社区党建亮点;同时,将星级社区党组织的打造工作,纳入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党委书记的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列入街道(社区)党的建设专项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全区33个社区党支部建设全面达标,星级化党支部比例超过45%。

  居民小区微治理。实施城市居民小区组织建设标准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管理服务精细化、服务队伍专业化、居民自治常态化、工作保障制度化“六化”提升行动,通过调整优化居民党组织设置、落实小区党组织活动阵地、建立社区居民公约、建立党员包保楼栋、联系困难群众等制度,促进居民小区“微治理”。东江街道羊角山无物业小区居民党支部牵头成立业委会、推选楼栋长、开展无物业小区改造,拆除违章建筑、实施管网改造、规划停车位、发动业主自治,按房屋面积分档次收取物业费,实现常态化自我管理,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为全市无物业小区改造提供样板经验。

  以党群联盟为平台

  汇聚社区治理源头活水

  七星区以党建统领搭建社区治理大平台,着力建立政府部门、街道社区、辖区单位、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社会组织多方联动、共建共享的“党群联盟”,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解决社区单打独斗的尴尬局面。

  组织共建聚合力。巩固党群联盟的组织基础,延伸城市党建“两个覆盖”,着重提高辖区单位的组织覆盖和党员比例;实施城市基层党建“契约化”共建,联盟单位之间通过签订“红色契约”建立互动联结机制,开展党建联建工作,互提需求、共用场所、共商事务,推动联盟单位深入参与社区治理。疫情期间,8000余名辖区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履约开展联防联控,协助上级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管控密切接触者、对重点人员开展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全方位织密疫情防控网络,构筑起群防群治的铜墙铁壁。

  “红色物业”促和谐。对居民小区分类管理,针对商品房小区,物业、业委会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协同工作;推广物业与业委会“双诚信”,即物业讲诚信,提供优质服务,业主守诚信,按时缴费;针对单位型宿舍小区,社区党组织联合小区主管单位提供门禁、保卫、保洁等基础物业服务;针对老旧型无物业小区,倡导居民自治,发挥党员带头人作用,建立小区党支部,实现小区门禁、保洁等常态化自我管理。目前,全区110个商品房小区实现有效自治、规范管理;51个单位型小区中,实现基础物业覆盖的达70%;89个无物业老旧小区中,实现基本自管的达43%。

  六方会商解难题。充分凝聚多方党群力量,构建“社区党委、社区居委、职能部门、辖区单位、物业、业委会”的六方议事机制,推动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深度融合。七星区围绕群众身边事,实行“小事线上议、急事现场议、难事会场议”,针对日常琐事,建“六方”微信群“网上”碰头商定解决办法;针对紧急突发事件,现场办公及时快速作出应急处置;针对大事难事,“议事厅”里集体商议,凝聚共识攻坚破难。基层社区党委根据事情轻重缓急,合理调配资源共同议事,科学高效为居民解决“小区噪音、安全隐患、停车难”等民生问题1160余件。

  特色服务出实招。建立“五彩先锋服务队”,在“红色教育、文化引领、民生救助、政务办理、平安建设”五个领域组建五支不同颜色的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为社区群众提供理论宣讲“微课堂”、传统活动“庆佳节”、扶危济困“邻里帮”、政务服务“一站通”、治安巡逻“义务员”等专业化精准化的社区服务;建立“多彩公益社工联盟”,与专业化社会组织、培训教育机构、便民商超共建,开展四点半学校、儿童早教、心理辅导、家庭医生、家政服务、快递收寄等社工特色服务,打造“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试点“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志愿者开设“时间账户”,设置“财富排行榜”,志愿者可以通过兑换“账户余额”换取相应的社区服务和商品,辖区志愿者数量和服务质量得到极大提升,促使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筑起文明七星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