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版:全域党建·淮南市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9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淮南高新区:

区域联动聚能量 产业发展有活力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9月13日   第 31 版)

  2020年4月,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一行到淮南云谷大数据产业园调研。

  中国移动长三角(淮南)数据中心。

  近年来,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称“淮南高新区”)聚焦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建好基层组织、铸好战斗堡垒,实施“全域党建”新模式,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引导党员干部投身到高新区各个领域展现新形象、作出新贡献。2021年,高新区立足新形势,坚持党建统领、全域融合、整体联动,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三角省际合作示范园区建设、皖北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及淮南市“主攻山南”部署等市内外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提升园区设施配套、完善平台载体、创优涉企服务,全力构筑惠企政策“洼地”,园区实现人才与产业集聚及高质量发展。

  规划先行 筑牢硬基础

  淮南高新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在筹建初期,聘请国内优秀规划设计团队,参照苏州新加坡工业园等先进地区标准,先后完成高新区总体规划、高新区Ⅰ区、Ⅱ区、Ⅲ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电力配网规划和扩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委托上海社科院编制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等;同时,结合发展需求,适时对规划进行调整。

  淮南高新区坚持“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原则,从织密路网着手,拉动山南区域加速发展。目前,已建成连接老城区的洞山隧道和“五横十纵”的主干路网体系,合淮阜、济祁等4条高速公路环绕园区,京福、京港2条高速铁路横穿园区,高速淮南出口、高铁淮南南站位于园区,可零距离接驳,与合肥新桥国际机场50分钟车程,实现30分钟至合肥,1小时30分钟至南京、武汉,3小时通达长三角都市圈各中心城市。

  淮南高新区打造城市中心区、科教园区、工业区和居住区4类主要功能区,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魅力新城区。2012年,淮南市政务中心迁入高新区,标志着市行政中心由山北向山南转移。目前,高新区建成区面积已达13平方公里,区内拥有各类现代化小区40个,高校1所、高中1所、职高2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近20所,以及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中央公园、周集坝公园等大型公园3个。淮南高新区全力打造专业化的“区中园”,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项目一期、江淮云产业平台、智慧谷科技研发孵化平台、大数据展示中心、淮南互联网经济产业园一期、高新产业园一期、双创中心一期等平台建成投用。园区总人口已突破20万,其中搬迁安置居民4万人,普通工人资源充足。

  招商蓄能 引入新活水

  淮南高新区党工委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加强服务理念,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留客商、抓招商、优服务三方面下足功夫。

  淮南高新区始终坚持以客商为中心的理念,出台《促进制造业发展若干政策》《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政策(试行)》《深化产业培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暂行办法》《人才引进培育扶持暂行办法》等政策,对园区落户企业,给予最高20%的固定资产投资奖励、厂房装修400元/平方米的装修补贴、3年房租补贴以及一定数额的落地奖励;对在园区经营的企业,给予总计最高600万元的贷款贴息、3年物流运输费10%的物流补贴以及用工补贴;对在园区挂牌上市的企业,给予最高600万元上市奖励;对推介企业入园的在园企业,给予最高150万元奖励,全力以赴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淮南高新区建立全方位直通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与东方龙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实行委托代理招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及时主动赴北京、上海、深圳、合肥等地开展专题考察对接项目;探索“不见面招商”新形式;建立驻点招商机制,收集、梳理、跟踪企业信息。其中,投资5亿元的深圳灰熊智能显示终端项目从考察、洽谈到签约落地仅用时12天,刷新“淮南速度”。

  淮南高新区实行“全程代办”等涉企服务。深入实施“四送一服”“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出台《开展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实施方案》,建立《入驻企业问题清单》《走访企业统计表》《企业名录》三本台账,实时掌握企业动态,精准服务企业发展。2020年,引进市外项目资金额11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省外项目资金额超过50亿元。

  产业发力

  提升硬指标

  近年来,淮南高新区党工委以党建的强大引擎为引领,助推全区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2020年,淮南高新区大数据基地产值突破70亿元,其中形成了以中国移动长三角(淮南)数据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云谷大数据、科拉大数据等为主的数据存储产业中心,以安徽大数据交易中心、大数据应用和服务中心等为主的数据应用服务产业中心。此外,华东最大的中国移动(安徽)数据中心一期建成投用,累计引入客户2900余家(含云平台客户);总投资16亿元的云谷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安徽省唯一的大数据交易中心即将投入运营。

  值得关注的是,淮南高新区园区地处智慧显示产业配套半径150公里范围的中心,周边的合肥、蚌埠、滁州已聚集液晶玻璃基板、液晶玻璃面板、触摸方案、主板方案、背光模组、光学膜片、盖板玻璃、整机等厂商28家。该区立足区位优势和园区优势,致力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智能显示产业基地。淮南高新区在用好已有产业平台的同时,在建智慧显示产业园面积达47万平方米,具备挂牌条件的工业、科研用地1500亩。

  此外,淮南高新区还重点发展煤炭清洁利用、聚变新能源两大领域,积极布局新能源电池行业,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淮南新能源研究中心、优科新能源一期项目建成投用;布局生命健康产业,以化学制剂、合成原料药等生物制药为基础,积极拓展医疗器械、居家疗养等领域;煤炭开采国家工程技术研究院、国家煤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集聚园区,安徽专利信息服务(淮南)中心、中意征信等一批骨干企业单位入驻园区,万茂中心、嘉华国际等高端商务楼宇加快建设,着力引进一批科技、金融、信息、咨询等领域商务服务企业。

  绘就蓝图 打造“动力包”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淮南高新区立足新形势、把握新要求、开启新征程,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

  淮南高新区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数创新城为总体目标,力争到2025年,实现GDP总量翻番,高新区排名年进3至5位。

  国家层面,按照国家高新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要求,全力争先进位谋新篇;区域层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合肥都市圈发展战略布局,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样板,建设区域协同开放发展新窗口;市级层面,努力成为全市新动能发展的示范引领,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淮南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

  淮南高新区实施“1214”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做大做强大数据特色主导产业,抢抓机遇重点培育两大新兴产业,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产业链延链、补链,创新产业招商方式,挖掘大数据应用场景,构建高效的产业促进机制;实施“2343”双创活力倍增工程,打造百万平方米双创载体,建设一批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实施“才聚高新”重点计划,构建覆盖企业全周期的金融链,搭建科技服务大厦;实施协同融“合”开放链接工程,进一步落实《合淮产业走廊》规划,与合肥园区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医疗、教育等领域同城化发展,高端链接北京、上海产业和创新资源,积极承接苏浙粤产业转移;实施产城融合品质跃升工程,打造“一带一核三区五园”空间格局,探索引入产业地产,大力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园区建设;实施深化改革治理提升工程,深化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推进高投集团、建设公司市场化运营,探索多元共治新模式,建立完善适应新形势的经济政策体系,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