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城市党建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8月30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合肥市树牢全域理念 推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系统增效

■中共合肥市委组织部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8月30日   第 17 版)

  合肥市政务区。何希斌摄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决策部署,以坚定的政治自觉、高度的主责意识、强烈的省会担当,牢固树立全域党建理念,坚持系统建设、整体建设,以基层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持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上下联动 一体推进

  构建严密务实工作体系

  近年来,合肥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镇化率达到82.28%,基层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发生深刻变化,城市治理面临很多新矛盾新问题。在此背景下,合肥市坚持和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把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市委“1号课题”,大力实施“书记工程”,优化制度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开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强化顶层设计。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多次主持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议、深改委会议和党建领导小组会议等进行部署推动;立足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定位,对表中央、中组部部署要求,对标上海、杭州、深圳等地经验做法,结合实际加强市级层面制度设计,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完善基层治理工作的意见》,以2019年市委1号文件印发,同步配套深化街道体制改革等8个文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制度体系。

  健全工作机制。高规格成立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统筹32个部门工作资源,加强对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工作的统一领导、统筹调度、督促指导。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深入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开展调研,示范带动各县(市)区、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主动研究、直接推动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示范带动下,各城区成立领导小组推进落实,形成书记带头、以上带下、上下联动、强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压实工作责任。坚持问题导向,以细化、量化、具体化为原则,认真梳理巡视反馈、述职评议、集中督查发现的问题,每年年初制定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三个清单”。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的基层治理短板,研究制定42项重点任务;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紧盯重点任务和“三个清单”,采取专题调度、专项调研、制发通报等方式定期“对账”,加强跟踪指导。

  做强街道 做优社区

  增强基层组织政治功能

  街道社区是基层治理的前端和末梢,街道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为进一步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轴心”功能,合肥市以做实系统、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活治理为目标,不断深化街道社区体制改革,突出抓党建、抓服务、抓治理的主责主业,提升街道社区党组织堡垒作用。

  优化机构职能配置。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主责主业,改革街道管理体制,启动街道“大部门制”改革,在统一设置“一办五部两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增设城市建设部、发展服务部,将街道原先多个内设机构整合为7—8个,机关运转效率和办事质量明显提升。指导各地按要求制定街道权责清单,明确街道主要承担加强党的建设等7项职能,全面取消了街道招商引资任务及相应考核指标。

  做实街道扩权赋能。按照“三抓一增强”要求,大力推进街道党组织“赋权、减负、增配”。出台具体操作办法,将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部门派驻街道机构的指挥调度、考核监督等权力下放给街道,实行“区属、街管、街用”。同时,从市本级压缩185个行政编制充实到城区街道,街道平均行政编制达18.8个,各街道从事党建工作专职人员不少于5名,街道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力量有效增强。

  推动社区减负增效。全面实行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制定社区依法履职和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社区常规性事务由156项减少到73项,精简率达53.2%,涉及社区的“一票否决”事项一律取消。赋予社区党组织对辖区单位评先评优、荣誉申报等的评价权,以及对公共服务单位的评价和年检年审的建议权;社区党组织对社区有关人事安排、重要事项决定、资金使用等发挥主导作用。出台《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印发《关于规范城市社区工作者岗位等级和薪酬待遇的指导意见》,按“四级十二档”岗位等级全面兑现薪酬待遇,人均年增收约9000元。

  融合共享 互联互通

  提升基层党建整体效应

  同一区域不同领域党建互联互通,是提高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的重要前提。合肥市强化统筹协调、整合组织资源,引导各领域党组织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拆除相互封闭藩篱,有效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

  构建组织“一张网”。不断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的组织体系,调整优化社区网格设置,变多个网格为基层治理“一张网”。按照常住居民300—500户或者1000人左右为单位,调整优化社区网格5800多个,建立网格党支部3200多个、楼栋党小组2600多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万余名。

  打造区域“共同体”。合肥市抓住系统建设整体建设这一根本要求,在街道、社区普遍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深化驻区单位与街道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让“地理”上的“近”转化为“情感”上的“亲”,街道(街道级大社区)吸纳兼职委员148人,社区党组织吸纳兼职委员873人。

  扩大党建“朋友圈”。加强“契约化”共建,建立双向沟通服务机制,切实用好用活驻区单位教育、文化、体育等优质资源,形成共驻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在深化城乡基层“四联四定”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的基础上,推进行业系统所属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到社区开展“双报到”工作。疫情期间,选派3260名市直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值守新冠疫情防控一线,充实社区防控力量,筑牢社区疫情防控坚强堡垒。防汛抗洪救灾中,市直机关共组建了138支党员突击队、抢险队,参加抗洪抢险的市直机关党员干部3821人次,筹措抢险资金和物资共计3200多万元。

  党建领航 协同共治

  开创基层治理良好局面

  合肥市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城市基层治理难题,积极构建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在解决问题、服务群众中夯实执政根基,提升治理效能。

  强化基础保障。在严格落实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的基础上,按照每个社区每年10万元为基数、每名党员增加200元的标准落实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投入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达2亿余元,均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加强党群服务中心规划建设,全市按新标准建成并投入使用区级党群服务中心3个、街道级51个、社区级379个、片区级379个,初步构建布局体系化、功能综合化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疫情防控期间,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站)成为防疫指挥部、宣传广播站、临时休息点、物资储备处,发挥了重要作用。

  推进“红色物业”。针对小区物业管理“老大难”问题,成立市、区两级物业行业党委,推行“党建引领、多方参与”治理架构,推进“红色物业”和“红色业委会”建设;加大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建设力度,采取单建、联建、派驻党建指导员等多种方式,不断推进物业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全市621家物业服务企业共组建党组织337个,党员从业人员2555人。完善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企业“三位一体”议事协调机制,2019年以来,解决群众身边的物业问题2万多个。

  加强“智慧党建”。结合推进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建设,加大街道社区信息化建设,打造社区服务管理一体化融合平台。建成“一站通”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服务智慧化,目前,已覆盖到主城区352个城市社区。搭建社会治理“一网清”平台,整合社区信息采集、社区事务管理、“社管通”、社区调度等4个平台,实现社区管理智慧化。在城区全面建成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已为1.3万多名老人提供家政、保洁、送餐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