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西煤东运”的核心腹地、“西气东输”的重要源头、“西电东送”的主要起点的陕西省榆林市,不仅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也是陕西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根据一组官方数据显示,榆林市2020年原煤产量5.17亿吨、原油产量1048万吨、天然气产量210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3.2%、5.3%和10.9%,电力总装机3587万千瓦。
榆林市作为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煤制芳烃、煤油共炼、煤油气综合利用等一批全球首(台)套装置建成投运,煤间接液化、低阶煤中低温干馏、煤焦油加氢等一批世界领先的自主技术实现产业化。数据显示,2020年榆林市煤间接制油、甲醇、乙烯产量分别为74万吨、331万吨、115万吨,分别占全国产量的9.2%、5.2%、5.4%。
榆林市发改委副主任周文军告诉记者,近年来榆林市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机遇,围绕节能降碳布局产业,突出生态优先倒逼产业转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加快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加快建设能源革命
创新示范区
高碳城市已经开启了低碳发展的大门。记者梳理资料发现,榆林市建设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创建的总体思路是:锚定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超前布局碳中和路径与模式,以高碳城市低碳化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
周文军告诉记者:“为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榆林市集结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国家能源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围绕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与规模应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与耦合替代、低碳化智能化多能融合三条路线,开展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应用、化石能源领域现有技术升级、多产业互补融合、以氢为载体的多能融合、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智慧融合、园区级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低碳融合等七大示范项目。创建以多能融合为特征、以能源技术革命为引领、以能源体制革命为支撑,协同推动能源供给和消费革命的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成多能融合科技创新试验田、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供应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和能源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先行区。”
2019年12月,陕西省与中国科学院共创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战略合作在北京完成签约,陕西省与中国科学院在签约过程中表示将发挥各自优势,在榆林市探索能源转型发展路径,打造集前沿技术开发、人才集聚培育、科技创新服务、优势产业育成于一体的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作出先行示范。据了解,中科院榆林中试及示范基地一期已完成场平,并启动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榆林市邀请多位院士研讨榆林碳达峰碳中和发展路径,形成了高碳城市低碳发展的“三转三补”新思路:三转:推动资源开发由“三个转化”向保障国家综合能源供给安全转变、产业体系由能化主导向多元融合多极支撑转变、发展动力由资源驱动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变;三补:即以资源禀赋和应用场景优势补区位劣势、以政策资金优势补创新劣势、以产业规模优势补产业单一劣势。能源革命示范的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加快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
煤尘飞扬、机器轰鸣、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大……这是人们对于传统煤矿的直观印象。近年来,榆林市采矿业利用5G信息通信技术转型升级,正在向少人甚至无人的智能化生产转变。
其中,神树畔煤矿就是榆林市首批建设“5G+智慧矿井”的煤矿之一。
“我们利用5G大带宽、低延时、高稳定性能,融合井下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智能生产、实时通讯、风险管控等功能,打造全智能的一流智慧矿山。”神树畔煤矿机电副矿长赵祖虎说。
其实,早在2016年榆林市便启动了智能化煤矿建设,积极探索智能化煤矿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标准体系。
2020年,国家能源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文公布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名单,榆林市就有13座煤矿入选。
据专家介绍,建设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旨在从建设理念、系统架构、智能技术与装备、综合管理、经济投入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根据煤层赋存条件、煤矿类型与规模,凝练可复制的智能化建设模式,尽快实现“系统智能化、智能系统化”,引领带动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从根本上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促进煤炭开采方式由炮采、普采和综采向智采变革,为能源领域“新基建”奠定基础。
目前,陕煤榆北煤业曹家滩煤矿、陕北矿业张家峁煤矿等6座煤矿已通过陕西省能源局组织的智能化矿井现场验收,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41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6个。
记者了解到,榆林煤矿智能化工作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在榆林神东煤炭集团洗选中心哈拉沟选煤厂经过3个多月的调试运行,哈拉沟选煤厂一键智能装车系统已经启动,标志着神东选煤厂建设向智能化又迈出了一大步。
在哈拉沟选煤厂装车塔楼,装车员在一台电脑前通过屏幕上云成像图、重车三维成像图,实时检测车辆空车车底和重车装载情况,当车速控制在1千米/分以下时,整个装车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实现了智能化装车。
该厂业务主管白红鸽告诉记者:“以前的装车高度多是经验丰富的装车员用肉眼和多年从业经验手动控制调节的。在系统上线后,装车高度经过系统自动计算会给出一个最佳高度,精准的数据让装车吨位更加准确,装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一条主线+六大工程”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
在周文军看来,在如何处理好节能降碳与能源安全关系、摆脱资源依赖和路径依赖、真正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榆林市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榆林能源低碳转型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期,也是榆林市实现碳达峰的攻坚期、窗口期。
周文军表示:“现在距离2030年碳达峰还有一段时间,我们将遵循‘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围绕一条主线、实施六大工程,推动碳达峰工作如期见效,为碳中和打下坚实基础。”
其中,一条主线,是以高碳城市低碳发展为主线;六大工程分别为:能源革命示范区创建工程、能源保供工程、新能源倍增工程、能耗双控工程、能源消费革命工程、能源体制改革工程。
“目前,榆林市主动应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碳中和达标规划,‘十四五’期间碳排放强度降低19%。”周文军表示,下一步,榆林市将创建全国碳排放达峰和空气质量达标“双达”试点示范城市,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流程示范,打造“零碳”产业园。
不仅如此,榆林市还将培育氢能全产业链,打造“西部氢谷”,全力推动清洁取暖示范城市建设。下一步,榆林市还将通过新能源资源开发撬动装备制造、镁铝深加工、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按照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原则,大力发展光伏、风力发电等。(图片由榆林市发改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