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评论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8月0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体育+旅游”亟待标准化规范化

■张玉胜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8月09日   第 02 版)

  当前,我国体育旅游热度正在上升,体育旅游市场逐步扩大。爬山、跑马拉松、徒步等户外活动是受到大众普遍欢迎的体育旅游项目。另一方面,参与户外体育旅游活动,可能存在安全风险,需要具备安全知识、做好安全保障。专业人士建议,相关部门要完善体育旅游项目的标准,推进体育旅游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留住风险防控、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近年来,以旅游业为依托,融合拉动地方各业综合发展的“旅游+”项目方兴未艾。相较于将旅游优势与当地农业、工业、交通、科技、航空等传统行业的结合,“体育+旅游”显然契合了当下旅游热与健身热的双重国人刚需,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在扶持政策引领下的体育旅游新业态,势必彰显出良好发展前景。

  体育旅游受热捧,是因为人们既能欣赏自然风光又可以强身健体,可谓一举两得。尤其是那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活动项目,比如华北和东北地区推出的冰雪旅游,中西部地区依托山地丘陵、沙漠河流等开发的峡谷穿越、山地自行车、荒漠探险等项目,更易唤起游客的好奇心,激发旅游欲。体育旅游也彰显出市场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双向变化:游客已从“看山看水”向“游山玩水”转变,景区以体育旅游为载体,达成招徕和挽留游客、拉长游览时间、确保旅游增值的目的。

  鉴于旅游和体育本身具有的安全风险性,“体育+旅游”也意味着安全风险的叠加。这就使得其防控安全风险、保障良好生态的业态标准化和项目规范化至关重要。纵观当下,国内不少省市都出台了发展本地体育旅游产业的专门意见,但大都扶持政策多、监管措施少,缺乏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业态标准,致使一些体育项目因无相应政策标准而难以“名正言顺”地开展。

  体育+旅游实际上也是体育锻炼活动进一步普及化、大众化的升级版,同时也为传统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源头活水,其带来的健康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可小觑。因此,以建章立制形式出台相应业态标准,规范行为以防控安全与环境风险,显然具有以人为本、防患未然、促进体育旅游行稳致远和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

  完善体育旅游业态标准,首先要把安全放在首位。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管理水平,确定合适的体育旅游项目,要通过制定单项活动标准、科学规划旅游线路、限制每期人数等措施,确保体育、旅游双安全;要合理设置救助点,制定应急预案,传授自救、医疗常识;还要树立生态保护的敬畏意识,不能以体验探险名义涉足未开发领域,破坏生态资源。

  其次,要抓住人才这个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体育旅游渐成新业态,强烈呼唤旅游景点管理水平有适应性提升。目前体育旅游风险防控、技术指导的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同时缺少大型的体育旅游企业,无法提供相对有吸引力的岗位,限制了管理人才的发展。为此,各地要通过建立健全业态标准的规范化举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育人才,为体育旅游的做大做强奠定人才基础,培育发展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