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产城融合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7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江苏徐州:

资源城市华丽转型 科技赋能产业集成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楠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7月12日   第 17 版)

  徐工汽车生产线上的智能化精密焊接机器人。徐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仲夏时节,地处江苏省徐州市沛县经济开发区的江苏中辉光伏有限公司华信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总投资约24亿元的20条多晶电池片生产线、14条单晶PERC(钝化发射极和背面电池)高效电池片生产线按下“快进键”,开足马力赶订单。

  工业是立市之本、产业是强市之基。工业综合实力雄厚的徐州市在过去数年里,机械机电制造、医药化工、轻工制刷、纺织服装、农产品及旅游工艺品加工等五大产业板块快速发展,屡创佳绩。

  2020年,徐州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高于江苏全省0.2个百分点;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15家,创历史新高;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4%,增幅全省第二;工业技改投入同比增长32.1%,增幅全省第一。

  

  转型升级

  煤城再现新活力

  过去,在很多人印象里,徐州是一座煤城、矿城。作为曾经的国内资源型城市代表、国家老工业基地,徐州市在经历了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煤矿开采后,逐渐显露出矿产资源枯竭等问题。

  2001年,徐州在全市范围内陆续关闭煤矿。之后一段时间,为了展现“壮士断腕”的产业转型与升级决心,徐州市再度对钢铁、焦化、水泥、热电等多个传统产业进行了大幅压减和关停。

  2016年开始,在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徐州市逐步卸下老工业基地“包袱”,焕发出新的青春活力。

  经过五年时间的产业飞速发展,徐州市2020年GDP达到7319.8亿元、增长3.4%,总量稳居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首位、淮海经济区和苏北各市首位;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1.8亿元、增长2.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8.4万元,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为9.5:40.4:50.1。

  累累硕果为徐州市带来了诸多殊荣,徐州市连续两年被国务院表彰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此外,徐州市还于2019年获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全国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

  徐州市在新兴产业领域取得的成绩,除了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长期以来对徐州的殷殷嘱托、切切期望外,还包含了“十三五”期间,徐州市工信局在徐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下,全面推进“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产业发展理念。

  “我们坚持补短板和锻长板‘双管齐下’,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实现量质齐升。”徐州市工信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在中央关注、政府扶持、市场推动的激励下,徐州市涌现出一批新兴高科技企业。数据显示,2020年徐州市工业企业50强主要集中在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和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体系中,其中包括9家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2家集成电路与ICT、7家节能环保、2家生物医药与大健康、4家新材料、5家新能源企业。此外,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有4家钢铁冶金、5家建筑建材、1家绿色化工、6家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其他产业仅有5家。

  聚焦短板

  科技拉动新经济

  知不足而后进,望山远崎而奋进。为了补齐短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行列,徐州市牢牢把握创新融合的发展理念,坚持聚焦短板、重点突破,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记者了解到,为了达成既定目标,徐州市各相关部门一方面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服务型制造业发展。

  谈到具体工作时,徐州市工信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我们组织和指导企业开展国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创平台申报认定,打造了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我们还围绕产学研联动,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等创新实力强的企业,加快突破一批制约企业、行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政府牵头引领下,徐州市龙头企业徐工集团获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单位,江昕轮胎、徐工信息牵头的两个创新中心进入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名单。截至发稿日,徐州市累计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省级131家,创建省级智能工厂3家、智能车间51个。

  同时,当地高新企业开发的16项新技术、新产品项目也陆续入选江苏省重点推广应用目录,2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获批省转型升级项目。

  新体系、新平台有效推进企业提升了自身经济、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数据显示,徐工集团2020年全球行业排名跃升至第4位;徐州硅基太阳能行业发展全球领先,12寸高端半导体大硅片实现量产,打破了国际垄断。

  一些涉及世界先进技术领域的科技型企业也逐步发展成型,如徐州市新沂江苏宥拓新材料有限公司,自2019年与多所高校合作共同研发了石墨烯PTC自限温电热膜后,实现了电采暖本质安全,一举解决石墨烯电热膜产业的痛点,该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该公司已建成2条生产线及研发实验室、可靠性实验室,年产高达120万平方米。

  数年时间里,徐州市政府围绕“补短板”推出的多项措施,为当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2020年,徐州市四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2%,高于规上工业15.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6%,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7%,位居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是2015年的4倍。

  此外,徐州产业技术研究院还建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安全科技等产业创新研究院所16个,国际技术转移中心4个,为新兴产业未来持续性技术促生产夯实基础。

  奋进勃发

  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更是徐州市加快建设高品质产业兴城的重要一年。

  此前,徐州市政府提出奋力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发展目标;聚焦打造“工程机械之都、汉文化名城”;深入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战略;全面建设“实力徐州、创新徐州、美丽徐州、善治徐州、幸福徐州”。

  实现这一系列目标的前提就是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对此,徐州市未来还将有哪些新举措?

  徐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政府以新型工业化引领“四化”同步,着力塑造制造业优势,稳步提升制造业比重,持续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具体措施包括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现代农业质效提升,以及拓展产业发展新领域。

  根据规划设计,到2025年,徐州市将实现“四个破万亿”的总目标,即GDP、工业总产值、工业开票收入、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四项指标达到万亿元水平,进一步提升徐州中心城市能级,建成更具实力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北翼副中心城市。

  记者查询资料了解到,徐州市目前正聚力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随着三大体系的不断完善,徐州市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产业规模到2025年力争突破3000亿元。届时,徐工集团工程机械主业也将迈入世界前三,集团进入世界500强。

  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在引领徐州内陆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同步推动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徐州对外贸易提质扩容。

  借助进口博览会等国家级平台,徐州市进一步提高进口贸易发展水平,持续举办中国(徐州)国际服务外包大会,打造国家级离岸服务外包交付中心,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此外,依托陆路港、内河港、保税港、航空港、邮港等交通枢纽设施,淮海国际港务区加快建设形成“双核多点”协同发展格局,构筑集“公、铁、水、海、空”多式联运陆港运输体系。

  全功能现代化的国际内陆港将推动徐州成为江苏中欧班列汇集点,并不断提升中欧班列开行规模。到2025年,在徐州开行的中欧班列将突破1000列/年,物流总量突破70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