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乡村振兴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7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河北省承德市:

逐梦沃野绘美景 乡村振兴开新局

■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 灿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7月12日   第 10 版)

  承德市承德县磴上镇农民在黄瓜种植合作社设施大棚里将刚刚采摘下来的黄瓜装箱。
  人民图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乡村振兴大幕开启,河北省承德市步履铿锵。如今,一幅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承德这片充满希望的大地上徐徐铺开……

  产业引领:促进农民增收

  承德平泉市食用菌产业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三十年来,当地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食用菌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县级第一,先后获得中国食用菌之乡等20余项国家级殊荣。

  食用菌10000袋以上、设施园艺1个标准棚以上、经果林种植3年以上、大苗5亩以上或种植普通苗木20亩以上、露地菜(包括花卉、中药材等)20亩以上、猪5头以上、羊10只以上、牛(马、驴等大牲畜)2头以上、鸡(鸭、鹅等畜禽)1000只以上的,均给予5000元扶持补贴。为促进当地产业发展、调动农户生产积极性,平泉市政府拿出了真金白银。

  再将镜头拉至承德市滦平县。今年以来,滦平县小营镇积极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引进辣椒作为优势产业,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已经栽了七天了,一天五六十个人干活,再有几天就移栽结束了。镇政府、县农业农村局都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不管是兴修水利,还是配发灌溉设施,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二道湾子村辣椒种植大户郭玉刚说。

  “以往,农民以分散自给自足的种植模式为主,不成规模。为助农增收,我们镇采取‘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方式,高质量发展‘订单’辣椒4500亩,通过滦平润植种植有限公司的带动,村民将闲置土地流转给公司,由公司统一进行管理,不仅增加了土地流转收入,还带动了当地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可谓产业强、村民富、促振兴。”小营镇党委书记王松涛介绍。

  小营镇辣椒产业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由各村经济合作社集中流转闲置土地,鼓励公司示范引领,带动农户自主参与,并与四川郫县豆瓣酱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统一回收,保障销路,让种植大户吃下定心丸。

  平泉市、滦平县仅仅是承德市产业引领,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和生动照。

  近年来,立足“一环六带”产业布局,承德发展壮大包括林果业、时差菜、畜禽养殖、食用菌、中药材、马铃薯、小杂粮、手工业、乡村游在内的九大特色扶贫产业,全力打造百万亩经济林、百万吨食用菌、百万亩中药材花海、百万头优质肉牛、百万只优质肉羊“五个百万基地”,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2个、产业扶贫示范村100个,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452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万家。

  生态引领:促进环境宜居

  “水质好了,污浊小水洼成了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来木兰围场的很多游客都会来这里看看。”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御道口乡的农户张兴说,这几年,家门口的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成了当地百姓的“聚宝盆”。

  据了解,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滦河上游,过去,当地农户以种地放牧为生,粗放式的畜牧生产方式让这里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之牛羊的粪便污染,导致小滦河水质浑浊,流域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据承德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保护这片京津冀水源地,承德市与天津市启用东西部扶贫资金,恢复自然湿地1300亩,打造人工湿地330亩,完成湿地保护绿化260亩,共流转租赁和保护湿地草场2430亩。

  此外,经过生态修复,不但水体得到了保护,而且土质也得到持久性的改善,恢复了湿地的基本功能。区域蓄水保水功能显著增强,有效弥补了地下水资源的不足,在保障湿地公园周边及下游上万亩耕地用水的同时,每年还能向天津输送优质饮用水两亿多吨。

  值得注意的是,河流生态修复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仅2019年一年的旅游住宿收入就达到70余万元。尽管近两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收入减少,但前景广阔,一些企业逐步积蓄力量,通过售卖旅游产品、参与民宿项目,为农户提供了稳定就业的机会。

  “草场流转获租金、就近打工挣钱、售卖经营赚现金,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每年可以给我带来1万多元的纯收入。”张兴感慨地说。滦河的好生态在给京津输送一泓净水的同时,也给当地乡亲们带来了好生活。

  小滦河是承德市生态引领,促进环境宜居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承德市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生态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2016年以来,争取到位省级以上环保专项资金39.9亿元,其中26.2亿元优先支持贫困地区,着力解决当地突出环境问题。

  此外,承德市抢抓京津冀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横向补偿机制机遇,深化生态共建共治共享成果,先后争取到位“引滦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和“京冀潮白河上游横向生态补偿资金”19.96亿元,实施建设生态重点项目167个。推动环境工程治理与管控,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累计实现340个村有效收集处理生活污水,2102个村生活污水实现“零直排”,围场、隆化两县入选为“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综合试点”。

  党建引领:促进治理提升

  走进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城根营村,虎皮墙、红瓦房、大戏台……平顶山脚下的这座小山村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静谧。

  城根营村是接坝地区,原来最让村民们头疼的有两件事:一是没产业,收入低;二是环境差,居住条件恶劣。

  城根营村的困境在承德曾具有普遍性。如何拔穷根?在深入基层调研后,承德市提出,牢牢抓住党建这一制胜法宝,有效实现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2014年,放弃北京白领工作,回村任党支部书记的刘佩仿计划让村民建设蔬菜大棚,但面对风险,不少人退后观望。“困难面前,党员先带头。”她带头拿出10万元,动员党员干部带领有意愿的村民率先行动,并承诺赚了大家分,赔了村“两委”成员个人承担。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我负责市场营销,两名支委负责技术管理,四名党员每人负责监督生产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城根营的蔬菜很快畅销北京。放下包袱后,村民纷纷建大棚,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产业全覆盖。

  记者了解到,承德以“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为载体,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把基层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深入实施堡垒示范、致富先锋、能力提升、能人返乡、结对帮扶“五大工程”,形成了“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团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良好局面,极大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五大工程”成效如何?承德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堡垒示范,整顿转化软弱涣散农村党支部471个,依托经济合作组织新建党组织1145个;能力提升,培训村党支部委员会与村民委员会“两委”干部、致富能手1.3万人次,培训贫困群众7.1万人次;致富先锋,鼓励引导贫困村“两委”干部和党员领办企业2047个,带动5.2万贫困户增收;能人返乡,吸引在外能人回乡创业扶贫,已有1927人领办企业1591个,1126人成为村“两委”干部;结对帮扶,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扶致富对子19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