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怡养在线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7月0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巩固文化扶贫成果 持续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 张凯丽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7月05日   第 09 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张凯丽。

  脱贫攻坚过程中,各行各业都发挥了专业优势,其中文化扶贫就是重要内容之一。

  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兴则生活美。乡村振兴的征途上,物质层面固然重要,但精神层面同样重要。可以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牵引力量,更是保证乡村振兴质量的基本支撑。

  因此,从“扶贫”向“振兴”转变,文化的作用至关重要。

  多年来,众多文化艺术工作者持续活跃在文化扶贫一线,为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肩负着应有的责任与使命,从文化和精神层面上给予贫困地区以帮助,尤其是依托文化因素,极大发挥政府治理能力,激发贫困人口主观能动性,提高贫困人口劳动技能和发展机会,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社会氛围,有效促进高质量脱贫。

  如今,我国已打赢脱贫攻坚战,但“文化扶贫”的作用还应该在受帮扶地区延续,应以“乡村文化振兴”或“文化帮扶”的名义持续将“文化扶贫”成果得以延续、巩固提升,达到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防止返贫的目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文化振兴应多方面发力,要持续推进文化振兴,从精神上、基础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为了将文化帮扶落到实处,建议:

  一、以“上下同心、精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为依托,引领乡村文化振兴。

  二、国家乡村振兴局应设立专门部门及岗位,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制度体系保障。与文旅部门牵头组织优秀乡村文化振兴示范点评选与授牌,入选地给予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

  三、加快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求解决城乡之间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随着文化扶贫的推进,近年来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广场等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得以进一步普及,但力度应再进一步加大,在“量”的基础上追求“质”的飞跃,从而为完善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助力,让老百姓通过这些文化基础设施的提升,进一步增加幸福感、获得感,从而持续激发创造美好生活的内在动力。

  四、加大科教文卫“三下乡”,尤其是要加大“文化下乡”的力度与频次。“扶贫先扶志”,乡村振兴亦如此,在此过程中,各级文联等单位、组织应继续长期组织文化艺术工作者,创作出时代感强、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继续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普及力度,继续助力摒弃陈规陋习、陈旧观念,促进良好乡风乡俗巩固形成,从而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建设。

  五、号召、动员更多体制外年轻文艺工作者加入到乡村文化振兴队伍中来,以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在此过程中,年轻文艺工作者也能切身感受到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其自身业务发展与素质提升。

  六、积极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参与到乡村文化振兴的队伍中来,对其进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为更多乡村本土民营文化企业的孵化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七、基层文化部门应更注重挖掘乡村本土优秀文化,将其发扬光大,激发当地百姓对家乡的热爱及文化自信。加大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乡土方言、民族地区语言文字整理、保护、传承普及力度,纳入当地学校特色课程;深入挖掘、总结符合本土特色的农耕文化,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八、注重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传承。相关部门要进一步保护、传承对革命老区在红色文化,并对人员、资金等给予支持,从而让红色文化不仅在当地发扬光大,同时辐射城市,让乡村文化振兴惠及城市和乡村。

  九、加快乡村文旅深度融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让更多城市市民感受到新时代美丽乡村的魅力,同时也让乡村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