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版:城市华章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6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台州市:踏上新时代共同富裕新征程

■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灿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6月28日   第 35 版)

  1998年,第一辆吉利汽车在浙江台州下线,开启我国民营企业造轿车的先河。图为位于台州临海市的吉利头门港厂区生产车间全景。
  孙金标摄

  台州临海市头门港码头。
  台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浙江省荷担大任。6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布。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试验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区、文明和谐美丽家园展示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先行区……依据这份文件赋予的20项措施,今后的浙江将成为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试验田。

  

  勇立潮头敢为先,奋楫扬帆谋新篇。在省域示范区“大场景”中,浙江省台州市结合已有优势,锚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的目标,努力走出一条富有台州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切实以台州的共富成果为浙江“重要窗口”增光添彩,为建党百年献礼。

  民营经济唱好重头戏

  “民营经济与共同富裕有着统一的内在逻辑。民营经济本质上就是富民经济,哪里民营经济发达,哪里的民富程度就高。究其原因,就在于民营经济激发了全社会的创富热情和创新活力。”台州市委书记李跃旗认为,台州要加快推动共同富裕,最厚实的基础在于民营经济,最大的优势在于民营经济。

  

  我国第一家经工商注册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一个支持股份合作企业发展的政策文件、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第一条民资控股高铁……改革开放以来,台州不断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民营主导+政府推动”,引领当地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数据显示,2020年台州全市生产总值超5000亿元规模,民营经济占比近8成,贡献税收九成多。

  

  另外一组数据或许更能直观感受民营经济强市的“脉动”。今天的台州,平均每9个台州人中就有1位是“老板”,每4人就拥有1辆汽车,每32个台州人就创办1家企业;城乡居民收入连续多年保持8%以上的增长。

  

  如何走好共富路,李跃旗认为,首先就要放大民营经济的“造富属性”,锚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总目标,为民营经济注入“奋斗创富”的新时代主题,加快走出一条民营经济共同富裕的新道路。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有形之手”的调控。“重中之重要坚持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的良性互动,加快打造最优营商环境,进一步破除阻碍创业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的灵性与活力,让创新创业的源泉在台州持续充分涌流。”李跃旗说。

  

  为增强台州民营企业的生命力,台州始终保持抓实体经济的战略定力,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不遗余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为民营经济提供有力支撑、有效保障。如今,台州民营经济正一步一步地向再创新辉煌迈进。

  

  “民企能在市场中以小搏大,背后靠的是党和政府。”杰克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阮福德曾说,这些年来,党和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服务力度不断加大,通过“最多跑一次”等改革举措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杰克智能高端缝制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原本相关审批流程需要用时200多天,现在短短几天项目就成功落地了。”

  

  记者注意到,让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台州也在产业集群培育上发力。“台州将紧紧围绕培育形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国家级先进产业集群和国内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目标,强化数字赋能,着力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拓展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业务的综合应用场景,全面推动台州制造迈向‘新智造’,全力加快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建设。”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海平表示。

  乡贤带富当好领头雁

  六月杨梅红满天,又是一年采摘时。连日来,台州市仙居县湫山乡乡贤联谊会秘书长杨春林和他的员工一起忙着为300多米长的酒窖整理、清扫,为杨梅季作准备。

  

  湫山乡杨岸村有百年以上古杨梅树1300多株,因经济效益低,多年来无人问津。2006年,杨春林放弃了杭州待遇丰厚的工作,回到家乡一门心思搞杨梅产业,没想到由此“酿”出了一份甜蜜事业。

  

  如今,杨春林还是仙居县湫山乡杨岸村的党总支书记,在他的提议下,当地依托“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创建,开展树龄百年以上古杨梅的保护开发和价值提升,以“公司+基地+农户”的致富带动模式,年销售古杨梅酒10万公斤,销售额达500多万元,带动150多户低收入农户致富。

  

  为进一步发展本地经济,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湫山乡乡贤主动作为,立足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坚持“一村一品”发展路径,以产业领跑的方式带动特色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湫山乡已培育方宅茶油、雅溪灯笼、老扁薯条、上高桂花、杨岸土梅酒、溪东香菇等特色品牌,形成了“乡贤+特色产业”示范带,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乃至国外,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法宝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搭上乡贤快车的还有杨丰山大米。杨丰山位于仙居县朱溪西北面,海拔400多米。这里梯田如链似带、层层叠叠,蔚为壮观。

  

  相传杨丰山人为助大禹治水,用珍藏的大米种子为治水的勇士们做饭,天姥有感于杨丰山人的赤子之心,赐予仙稻种子。这里种植的水稻米质适口香甜,是仙居优质大米主产区,但由于地处偏远山区,销售途径不畅,市场占比小,经济效益不高。

  

  近年来,该镇依托农业资源优势,通过乡贤带富,设立乡贤“带富基金”,乡贤合作社认购助销,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等方式,取得了富民强村的良好成效。

  

  一组组生动的数据佐证了杨丰山乡贤带富的成效。截至目前,杨丰山村的人均收入已经从2014年的5000元,增加到人均16000元。

  湫山乡、杨丰山仅是台州乡贤聚力,反哺家乡的缩影。记者了解到,自2016年在浙江省率先开展新乡贤工作以来,台州抓住“人”这个最活跃的元素,以“我的村庄我的梦”六大行动为载体,积极探索新乡贤带富工作法,以新乡贤聚人心优治理促发展,2020年成功举办全省新乡贤工作推进会。

  

  特别是近年来,台州市围绕助推城乡间要素流动、产业联动、资源融通、群众增收、环境宜居宜业、社会和谐和睦以及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等方面,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即打造十个新乡贤创业基地、结对百个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设立千万元带富基金,走出了新乡贤助推共同富裕的“台州模式”。

  

  九万里风鹏正举。如今一大批乡贤集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个个乡贤助力共同富裕的故事在台州上演,成为推进跨越发展最有力的注脚。

  山海协作弹好多重奏

  “在推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最怕的就是社会财富不流动,区域之间有马太效应,低收入人群增收通道被堵塞,特别是贫困地区出现‘代际锁定’,造成贫富差距越拉越大。”李跃旗认为,推动共同富裕关键就是要通过先富带后富,促进资源、财富在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中循环流通起来。

  

  曾几何时,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台州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区域之间的马太效应如何破解?一首“山海协作曲”给出台州答案。

  

  时间回溯到2004年,台州市委、市政府部署南北协作(山海协作)工程。温岭—三门探索“红色基因+休闲旅游+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助力村民集体增收;路桥—天台顺应山区开放开发和陆海联动,发挥“袜业制造业+电商+旅游”的“三产融合”乘数效益,形成“三农”共享发展新格局;玉环—仙居以企业带动就业,以“企业+村集体+农户”合作,形成资源整合效应,持续推进村集体增收。

  

  “山海协作曲”是怎样一首曲?在台州市三门县亭旁镇岙楼村也许能找到答案。

  

  漫步岙楼村,连绵起伏的山峦、湛蓝清透的天空、白墙黛瓦的徽式建筑、庭院门口的稀疏树影……村庄宛如一幅晕染得当的水墨画。

  

  岙楼村曾经是经济薄弱村。岙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楼可掌坦言,村庄的蝶变,离不开山海协作工程的强力支撑。

  

  2004年三门与温岭建立山海协作关系。2020年,岙楼村被列为山海协作乡村振兴示范点。

  

  三门和温岭间的“山海协作曲”如何在岙楼村奏响?依托三门旅游资源优势和温岭民宿经济发展优势,三门县岙楼村引入温岭石塘的民宿旅游发展模式,探索了一条“红色基因+休闲旅游+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

  

  红色是岙楼村的底色,因地制宜发展红色旅游是致富好途径。然而,基础设施短板却制约了村庄的发展阻碍。为此,山海协作援助资金划拨50余万元,妥善解决岙楼村民宿发展的亮化配套难等问题。

  

  目前,岙楼村“岙楼红”红色主题村落建设已初具规模,已经建成红色主题公园、红色休闲绿道等休闲旅游设施,市场化运营1家红色主题餐厅及近30家红色主题民宿,打造出了有特色、高水平的“红色金名片”。

  

  岙楼村仅是台州“山海协奏曲”中的小小章节。当下,台州山海协作保持着高位推进的姿态,南北互通,南北联动,于山海之间,演绎升级版的协调发展最强音,继续奏响山海协作的动听旋律。

  小微金融当好店小二

  立政之本则存乎农。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如何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把维护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广大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细落实的关键。

  

  台州坐山望水,资源丰富,近年来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大力完善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优化第三产业。但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资源可获得性受限,创业增收进程远未能跟上产业发展速度。

  

  据了解,台州信保基金以产品创新补位服务金融长尾客户,以关系嵌入深耕厚植农村市场,以普惠金融精准帮扶农民创业,致力补齐小农户小规模经营短板,实现“农民有所需,信保有所供”,深化金融供血服务,推动共同富裕,形成了独特的农村普惠金融“台州信保模式”。

  

  近年来,台州信保基金推出了农户贷款专项担保产品。据介绍,该产品采取合作银行自主审批模式,可为户籍所在地位于台州市范围内且长期居住在乡镇行政管理区域内或城区街道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提供最高不超过50万元、最长不超过3年的最高额保证担保,具有手续简便、操作便利、审批高效等突出优势。

  

  上述普惠金融产品成效如何?答案藏在以下几组数据中。截至2021年4月底,农户贷款专项担保产品已累计承保62.08亿元、累计服务农户14367户,当前在保余额27.63亿元、在保户数8911户。

  

  小微金融同样为高山移民架起了“幸福桥”。高山移民作为仙居县的重大民生工程,随着《仙居县“有序推进高山移民加快实现共同富裕”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的出台,涉及10万人、历时10年的高山移民工作开启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溪港乡曹山村作为此次搬迁村之一,部分村民囿于无有效抵押资产、无较强实力担保人,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以补充资金缺口。

  

  了解情况后,台州信保基金走访调研,通过与农业银行、仙居农商银行探索合作,为第一批符合条件的农户提供3000余万元的免抵押移民安置贷款担保,免除了高山移民的后顾之忧。

  

  除台州信保基金的农村普惠金融产品外,如今,台州银行的“兴农卡”、台州人保财险的杨梅采摘期降水气象指数保险、路桥农商银行的“百晓普惠模式”等产品同样也为小微企业开拓了一条金融助富的新路子。在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台州朝着“小微金融助富”的目标,不断探索前进。

  

  在李跃旗看来,台州小微金融的最大特点,就是深耕普惠金融,让银行的金融服务惠及每一名创业者。

  

  “比如在台州,做外贸出口,有退税质押贷;有商标,可以申请商标权质押贷;有存款,可以凭存款额度来申请积数贷款;有纳税信用,就有无需担保的贷款额度,甚至卖烧饼有烧饼贷,种柑橘有柑橘贷,办民宿有民宿贷,为每一个创业梦提供精准放贷帮扶。”李跃旗举例说。

  城乡共享画好同心圆

  椒江区作为台州主城区,“二次城市化”加快推进,市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全区农村薄弱校“吃不饱”,城区优质校“吃不下”,如此生源困局,成为当地城乡一体化的“拦路虎”。

  为此,椒江区在台州市率先启动城乡10大组团“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创新建立融合型教育共同体、区内名校托管、省内教育集团托管、高校合作办学四种“教育联盟+”模式。

  

  ——建立“公办名校+”融合型教育共同体模式。通过名校接管新校、“双法人嫁接型”管理农村初中、“一个法人捆绑式”管理农村完小等形式,形成“单干—抱团”“结对—共育”“交流—成长”过渡发展模式,考核、教研、人事一体化,实现共同体间利益共享、荣辱与共。

  

  ——建立“民办名校+”区内名校共建模式。由民办优质学校托管公办薄弱学校,以强带弱,形成“共建型”教育联盟,引入民办学校“3·15课堂教学改革”等高效教学模式,实现集团化办学。民办学校台州市双语教育集团托管公办学校椒江八中,组建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台州市双语教育集团海门校区,由双语教育集团统一管理、统一考核、统一师资调配。据悉,合作办学后,学校美誉度提升,回流学生200多人。

  

  ——建立“集团名校+”省内教育集团托管模式。引进省内优质教育集团,因地制宜托管椒江乡村薄弱学校。将“绿城教育集团标准化管理模式”、成效性托管经验,融入江北农村薄弱学校——章安中学,专职优秀管理层进驻、专项特色课程共享、专业师资团队引领。章安中学原先每年学生流失率达66.7%,部分外流家庭就读民办学校经济压力较大,绿城托管项目实施后得到社会高度关注,学区内学生回流达150人。

  

  ——建立“高等学府+”高校合作办学模式。依托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一流高校教育资源,提升办学品质。2017年7月,椒江区人民政府与华东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投资7亿创办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台州学校,实施“高校+”品牌效应,由华师进行团队管理、教师培养、课程安排,有效改善该区块无优质教育资源的窘境。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联盟+”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家庭教育支出。数据显示,目前,椒江区薄弱学校择校生平均“回流”达43.5%,每户回流家庭每年可节约资金近5万元。

  

  近年来,台州进行补短板行动。“十三五”期间,台州市市级完成教育重大建设项目投入243亿元,新建、改扩建二级以上标准幼儿园161所,新增42330个学前教育学位;创建省现代化学校23所,引进举办北师大台州附中、镇海中学台州分校等一批优质学校。台州市深入开展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全覆盖,教共体结对数超300所。

  

  推动优质资源共享,让幸福映照在群众的笑脸上,台州同样在医疗卫生服务上发力。

  

  2017年12月,台州市路桥区启动了医共体建设。2018年底,台州市在浙江省率先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对全市9个县(市、区)的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作出整体规划,明确路桥、临海、温岭、玉环、天台、仙居、三门7个县(市、区)开展医共体建设,椒江、黄岩开展城市医联体建设。

  

  如今,台州市已建成18个医共体、5个城市医联体,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卫生院、政府办村卫生室。分级诊疗体系和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成,2020年,全市县域就诊率91%,高于全省平均2.1个百分点;基层就诊率68.70%,高于2018年3.3个百分点。

  

  “共同富裕不仅要让更多的人获得满意的收入,还要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其中一个核心指向就是实现优质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人人都能享受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李跃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