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悦读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6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挺直永不屈服的民族脊梁

——读李凖《黄河东流去》

■李庆林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6月07日   第 23 版)

  作家李凖创作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是一部根植于我内心的好作品,甚至带给我最初的文学启蒙。在提倡阅读红色经典的当下,我认为广大读者更应细读这部作品,无论从了解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角度,还是深刻领悟中国农民坚强不屈的可贵品质层面,《黄河东流去》的感人叙述,都颇为详实地再现和还原了那段曲折、壮阔的历史。

  李凖于1978年写完了《黄河东流去》的上部,后又经深思,于1984年完成了下部。小说从1938年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队炸开河南郑州花园口,黄河决堤,致使一千多万人受灾、上百万人遇难,写到七年后抗战胜利,黄泛区幸存的难民重新回乡……故事结构庞杂、逻辑清晰、感人至深。

  当时蒋介石的借口是“以水代兵”阻挡日军进攻的步伐,为保武汉一带不受侵略。然而事实是不久后武汉即遭沦陷,大量黄泛区难民由东向西奔逃着。更令人揪心的是,难民几乎都是只会种地的农民,他们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同时,不得不面临逃到城市中极难生存的境况。不仅如此,接二连三的涝灾、旱灾、蝗灾,既惨绝人寰,又史无前例,吞噬着他们的生活。

  《黄河东流去》主要写了黄泛区赤杨岗七个家庭的逃亡与流变过程,同时穿插叙述了共产党人领导的新四军的担当精神和斗争精神。蓝五与雪梅的爱情悲剧,生存能力极强并甘愿舍身为人的李麦大婶,善良淳朴机智勇敢的海天亮,坚守道德底线不向生活屈服的梁晴,实诚耿直又性格偏执的春义……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丰满,语言朴实有力,极富张力地描绘出一幅河南难民的流亡生存图。

  花园口决堤后,养育八方的黄河变成了致使上千万人无家可归的“祸水”。面对黄河之殇,我们从小说里看到了当时底层农民的顽强和求生智慧,感受到了中国农民不屈的脊梁。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共产党人将土地归还给了这些农民,让他们“耕者有其田”。乡亲们经历七年流亡重归故里,辛勤劳作重建家园,并在之后的解放战争中,推着独轮车向前线运粮送物,强有力地支援解放军打下新中国!

  我非常认同小说中李麦大婶的一句话:“怕什么?我要了半辈子饭,什么都不怕,有人就会有一切!”中国农民乃至全体中国人都应该像她说的一样,永远挺直腰杆,彰显我们永不屈服的民族脊梁和顽强抗争的精神!

  小说中蓝五与雪梅的爱情悲剧,令人痛心疾首,但新四军排长海天亮与梁晴之间的动人爱情,则令人涌出感动的泪水,不乏温暖和力量;徐秋斋老人用智慧帮助老乡们一次次摆脱困境,令人赞叹和钦佩;李麦大婶总是在最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充分显示出中国劳动妇女的勇敢品质和担当精神……通过作家李凖的生动描写,我们仿佛置身于1938年的黄泛区,同难民们一道经历痛苦磨难和生死拼搏。有了这样的体验和感受,我们才真正懂得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真正明白了民族精神的伟大及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