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版:基层治理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5月3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

近邻党建让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中国城市报记者 郭文治 孟 航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5月31日   第 31 版)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马坑社区老红军张铿堂在“小院党课”上讲述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
  南平市延平区委组织部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要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坚强保证。作为居民群众的生活空间,城市小区是社区治理的基层基础。当前,城市小区普遍存在党组织功能不健全,业委会、物业等治理合力不足,居民主体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如何推动小区善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积极践行“远亲不如近邻”重要理念,以近邻党建为抓手,建强小区党支部,织密城市基层组织网格,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从社区向小区拓展延伸,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小区治理新格局。

  初夏时节,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黄墩街道东教社区怡景嘉园,小区党支部推出的“门口驿站”线上服务平台,成了小区居民谈论的新鲜事。

  “现在家中漏水、灯泡不亮等小事都不用出家门口,用手机里的‘门口驿站’联系小区党支部就能解决,真的很便利。”作为一个有物业商住综合式小区,怡景嘉园日常管理琐碎事务多,党支部与物业联合开发“门口驿站”,不仅提高了小区服务质量,也增强了邻里凝聚力,在小区治理的关键时刻都有组织声音、党员身影和邻里互动。

  这是延平区各小区党组织引领小区治理的一个生动场景。近年来,延平区深入推行近邻党建工作,运用党建“绣花针”串起城市基层治理“千条线”,把党的组织建到小区、楼栋,充分发挥小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引领业委会、物业、辖区单位、居民等近邻力量共同参与小区治理,成为城市基层善治强有力的“红色引擎”。

  建强小区主心骨

  打好治理先手牌

  在延平区紫云街道剑津社区武夷香榭小区,党支部书记林文金正在为小区文化长廊建设忙碌着。征求居民意见、与社区和共建单位沟通对接,发动居民志愿者彩绘文化墙……原来破旧的架空层摇身一变成为集学习教育、休闲娱乐功能的近邻活动场所。

  武夷香榭小区是延平区一处商用与居住综合式开放小区,2019年小区成立了党支部,开启了党支部引领小区“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治理新模式。去年12月,退休老党员林文金当选为党支部书记,兼任小区业委会主任。在他看来,原本无物业失管的脏乱差小区,逐步变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成了省级绿色小区,党支部这个领头羊发挥了大作用,小区居民也切实感受到居住环境发生美丽蝶变。

  “退休后,我就参与了小区管理,早已把小区当成了自己的家。特别是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后,感觉担子更重了。”像武夷香榭小区老林这样,由退休党员干部、小区在职党员、贤达人士组成的“红色管家”班子,成为延平区各小区治理的“主心骨”和居民邻里的贴心人。

  “林书记,请您放心,管道就绕行铺设,从我家门前过吧。”在延平区四鹤街道百福小区,居民郑良金向小区书记陈登聪表态,愿意支持小区改造。

  此前,延平区四鹤街道杨东社区百福小区改造雨水管道时,因管道设计铺设需沿居民楼顶层至一楼外墙,许多居民因担心下水管道年久有异味产生,都不愿意管道铺设经过自家外墙。在了解居民意见后,社区党委和小区党支部带领党员没日没夜挨家挨户宣传,以真情换真心,感动了楼栋居民。在小区党支部带领下,党员带头、群众支持,百福小区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推行近邻党建工作以来,延平区强化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构建“区委—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五级组织架构,建立了208个小区党支部,376个功能性党小组,打通了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最后一米”。结合“七人普”工作,各社区党委详细了解小区的离退休老党员、在职党员、小区党员、驻区单位党员等情况,摸清家底,建立台账。通过鼓励热心公益的离退休老党员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在职党员到居住小区报到担任楼栋长、网格员,选优配强了小区党组织,推动小区党的工作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为小区治理打牢坚实的基础。

  打好共建组合拳

  壮大治理朋友圈

  这两天,在延平区江南社区的青少年宫内,共青团延平区委正在举办“传红色基因、爱工匠精神”红领巾学党史系列活动。20多名小区少先队员一边听讲解员讲王台八角楼的红色故事,一边亲手建造“八角楼”模型。

  把群团阵地建到小区,是延平区推动全区资源力量下沉,参与小区治理和服务的一个具体实践。推行近邻党建以来,延平区充分“撬动”融合智慧,探索建立机关单位、商会企业、群团队伍、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六进小区”近邻工作机制,把资源导入小区、队伍下沉小区、服务贴近小区,建立起组团式、菜单式、嵌入式的服务矩阵,不断提升小区治理水平。

  “这种法律加心理服务的普法沙龙形式非常新颖,老师讲解的案例生动,贴合实际,容易理解,将对自己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帮助。”在延平区水南街道豫轩里小区,延平区妇联与小区党支部联合开展的“延平百合姐姐法理家庭服务进小区工程”活动得到居民的积极回应,踊跃互动。活动邀请心理教师、律师从心理学角度对家长的不同言语及行为在感受、信念、行动上是否会给孩子带来影响及伤害进行分析,引导家长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尊重孩子,帮助小区居民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区妇联副主席吴玉表示,为更好服务邻里,区妇联结合“学党史办实事”主题,制定近邻党建“‘她’服务到身边”系列活动菜单,各小区结合居民意见“按需点单”,努力把服务活动办到居民的心坎上。

  “六进小区”,签订“共建盟约”,延平区打通了各方资源力量服务小区治理和服务的一个个特色通道。驻小区企业主动腾出场所与小区共享、出资举办邻里活动,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结合实际向上级组织提出小区建设提案、议案,机关单位联建小区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人口普查等重大治理工作……

  如今,延平区“六进小区”活动成效初显,在各小区打造出青年之家、“青憩”小屋、爱心驿站、四点半学堂、妇女微家、文化长廊、青少年科普工作室、校外辅导员工作室等近邻阵地133个,下沉小区的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工人先锋号等队伍130多支,参与小区联建的机关单位138个,累计开展楼院党课、人工智能创客、创业沙龙、公益课堂等联学共建活动145场次,举办助老扶困、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等志愿服务431场次,共同谋划近邻项目292个,解决小区治理问题278个。

  出好邻里连心招

  凝聚治理向心力

  “我觉得,我们小区应该规范停车问题,现在小区建得这么好,车辆乱停放太影响小区形象了。”在延平区江南社区豫轩里小区的邻听园里,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共建单位和居民代表就乱停车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豫轩里小区居民的私家车辆不断增加,原有地下停车位已无法满足需求。随之而来的是居民“见缝插车”,给居民出行、小孩玩耍带来了安全隐患。

  “我们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把参与权与决策权交给居民,顺利建起停车系统、规划路面停车位。”豫轩里小区党支部书记沈仲连表示,党支部、业委会、妇女微家、物业四位一体联动,在小区群众经常聚集区域建立邻听园,多渠道收集居民想法,通过共商、共议、共建方式推动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得以解决,居民对小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

  小区事、邻里议、一起办。在延平区,小区党支部多方联动,建设邻里连心园、议事亭、睦邻点、“微心愿”墙和微信群、“门口”驿站等线上线下平台240多个,居民邻里诉求和建议表达渠道更加畅通,小区治理“细胞”被进一步激活。

  在延平区马坑社区世纪星城A区睦邻点,一场以“听老党员讲故事、追忆红色岁月”为主题的“小院党课”活动,吸引众多居民群众驻足聆听。退管第二党支部老党员、老红军张铿堂心潮澎湃地讲述着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身边人讲身边事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表示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维护好小区治理成果。

  “小院党课”只是延平区的小区治理从日常管理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延伸的一个缩影。在小区党支部带动下,居民主动策划、邻里积极参与,邻里节、文化节、亲子运动会、读书分享会、百家宴、最美身边人评选、寻访英模人物等连心活动积极开展,拉近了小区居民距离,密切了邻里关系,守望相助、邻里相亲的幸福底色正在持续点亮。

  在黄墩街道大沟社区第二网格小区,患脑溢血生活无法自理的六旬独居老人周根荣终于住进了养老院,让时时牵挂的熊万勤、章礼雄、刘本刚等热心邻居放下了心中的一块石头。

  “周大爷没有子女亲人,如果我们不管,就没人照顾他了。”去年7月,周根荣老人夜晚突然在租住的房屋中晕倒。邻居发现异常后紧急联系了小区党支部孙书记,送医院紧急救治,还为老人申请政府救助金,多方奔波寻找合适的养老机构,街道也组织社区、民警、医院、养老院等召开会议研究救助老人事宜。老人住进养老院后,热心党员、邻居又分批到养老院探望,送去棉衣等生活物资,围在老人身边嘘寒问暖。在延平区,类似的守护“接力棒”,在党组织和邻里间不间断传递。

  “我们以近邻党建为抓手,小区党支部把邻里力量紧密联结在一起,实现小区共建共治共享目标。”延平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清华介绍,延平区紧紧抓住小区这一城市治理的最基础单元、关键一环,在建强小区党支部基础上,针对不同小区特点,确立不同的主题和治理路径,最大程度导入资源,凝聚起小区治理和服务邻里的强大合力,让城市党建更有深度、小区治理更有力度、邻里幸福更有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