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版:全域党建·太原市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5月3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杏花岭区:

区域党建夯基础 系统推进强治理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5月31日   第 26 版)

  太原市杏花岭区志愿者老师为社区居民教授手工女红。

  城市要发展,党建须先行。近年来,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巩固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坚持“党建统领、区域联动、服务集约、治理创新”的总体思路,牢固树立“区域化”这一核心理念,搭建完善“区域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及其他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服务微站”三级平台,着力强化政治、组织、服务、治理四大功能,实现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这一工作目标,推动全区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建设思想政治中心

  提升向心力

  太原市杏花岭区着力在加强政治建设、凸显政治属性、强化政治引领等方面下功夫,把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一是突出政治功能。该区把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作为扩大党组织政治影响力、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基层党建的实施意见》《杏花岭区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进一步抓基层打基础的二十条措施》《杏花岭区关于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运行管理的办法(试行)》《杏花岭区关于规范党群服务中心标识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并结合中央关于基层党建最新要求和省委、市委各项部署安排不断深化完善,为全区各级党组织抓好基层党建提供基本遵循。

  二是坚持政治引领。该区通过全域推进开放式、集约化、共享型的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全面覆盖城市街道社区、商圈楼宇、社会组织等各个领域、各种业态;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置党群议事厅、网格员工作室、组织生活馆等功能室,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教育,为区域内各级各类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就近就便提供学习教育、党性锤炼、文体娱乐、党员活动等服务,使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基层党建工作的前沿阵地、引领干事创业的“红色殿堂”。

  三是增强政治凝聚。一方面,该区充分发挥“两代表一委员”联络室功能作用,搭建干群“连心桥”,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联系群众、服务社区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另一方面,该区建立党建带群建机制,将工青妇工作充实到区域党群服务中心职能中,创建“妇女之家”等党群活动载体,开展特色共建活动,实现党建和群团组织建设“双推进”,充分激发助推城市基层治理的合力。通过组建多种群众性团体和功能型党组织,在充分满足群众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凝聚党心民心,增强党员群众对党组织活动的参与度和归属感,让群众共享改革成果、发展红利,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强化基层党组织凝聚力。

  建设共治共享阵地

  提升凝聚力

  杏花岭区立足新时代要求,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优化设计理念,不断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打造出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基层组织阵地。截至目前,杏花岭、桃园、敦化坊、半坡街、赛马场5个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富力华庭、河北里等51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及大东关、国师街、新民北街等一批党群服务微站已投入使用。

  一是覆盖有效促共建,筑“堡垒阵地”。该区着力把街道社区党组织建立成连接辖区各领域党组织的坚强“轴心”,把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引领城市基层党建的坚强堡垒,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力和领导力。狠抓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扩大基层党组织“朋友圈”,吸纳驻地单位246个,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112个,同时充分体现党组织设置的开放性,积极探索“社区大党委”模式,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全面统筹辖区驻地单位、企业等力量,将其纳入“大党委”成员单位。创新改变以往以党组织隶属关系管理和活动的模式,在保持原有党组织力量的基础上,融合辖区行业、单位、居民的力量,由以往的街道社区提供单一服务转变为与驻地单位、企业共同为居民服务,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

  二是发挥功能型党组织作用,拓“组织阵地”。党群服务中心是党组织开展活动的重要场所和载体,该区充分利用功能型党组织建设这个抓手,推动党群服务中心“组织阵地”作用有效发挥。功能型党组织按照“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原党组织和居住地组织生活”原则,不收党费、不发展党员、不接转组织关系,党员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单位,将零散在辖区的党员组织起来,将各具特色的功能型党组织活动展现出来,使党群服务中心成为辖区居民参与组织生活的“根据地”。截至目前,仅杏花岭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就已成立12个功能型党组织,先后举办“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130余次,吸收894名党员参与活动。

  三是全民参与共商议,建“民意阵地”。健全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党建协调工作委员会体系架构,该区通过打破行政隶属壁垒,推动街道社区、单位、行业党建相互贯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基层群众关心社区事务的热情、民主协商议事的意识、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近年来,各级党建协调委员会已召开工作会议261次,研究解决交通整治、环境优化、物业服务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624余项,开展活动891次,使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党员、群众心中可靠的“议事厅”。

  建设为民服务平台

  提升号召力

  杏花岭区树立“服务就是最好的治理”工作理念,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社会号召力和凝聚力。

  一是构建服务平台载体,打通“最后一公里”。该区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桥梁纽带作用,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构建集政务服务、便民服务、文体服务、党建服务四大服务功能于一体、各领域治理服务向基层延伸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目前,各级党群服务中心已经累计开展各类联建联办活动3978场,举办承办集中教育、党课讲座等各类主题党日活动2520场,为各类组织提供场地预约13680次。同时该区依托互联网、手机APP等载体,将社区管理、便民服务、居民议事等内容“集成上网”,不断推进“智慧化”服务。

  二是整合服务资源力量,织密“最全一张网”。该区统筹整合区域内街道、社区两级工作职能和人员力量,建立由社区“两委”成员、居民党员代表等组成的网格管理员队伍,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整合优化网格设置,推行一网多能、一格多元,建设“全科网格”,实现社区党组织的管理服务层级下移,有效破解社区服务能力弱的问题,社区服务群众的覆盖由半径向纵向深度拓展,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和社会化专业服务互补结合。近年来,各级党群中心已吸引入驻社会组织45家,提供专业化服务97项,联络群众文体团体261个,建立各类志愿服务队伍392支。

  三是创新服务机制体系,群众“最多跑一次”。该区建立健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机构,定编定岗定职责,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办结”“一网通办”等服务机制,拓展窗口全科、错时办理、上门代办等工作模式,实现无缝隙、无假日、全天候、全覆盖的便捷服务体系。实行“网格吹哨、部门报道”协同机制,吹好联系哨、互动哨、服务哨,推动各部门服务窗口前移。

  建设城市治理枢纽

  提升影响力

  杏花岭区牢牢把握“党的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将基层组织的工作网络作为基层治理网络的“路基”和“主干”,将“三级平台”建设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关键枢纽。

  一是大力实施“触角”工程。该区做细治理单元,强化治理支撑。在原有“网格化”工作基础上,统筹小区、楼栋分布状况、地域特点和居民构成,探索推行“党员、党小组进网格”工作机制,全区783个网格全部落实党员进驻,并以此作为基层党员管理和作用发挥的重要抓手,实现“党员身边有岗位、群众身边有党员”。在此基础上该区针对老城区旧国企宿舍小区多、无人管理楼院多、管理能力弱、群众意见多的实际,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型业主委员会建设,建立以党员为主干的业委会135个,明确由街道公共管理办公室统筹指导、社区党支部具体联络、党群中心服务保障,有序研究处理小区管理和居民生活问题,营造出“基层事务党员管,小区建设大家办”的良好氛围。

  二是大力实施“枢纽”工程。该区坚持从系统角度看治理,以“三级平台”为核心,将街道社区政务服务窗口、综治部门“雪亮工程”工作站、司法部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公安部门基层警务室、民政部门智慧社区服务终端、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联络站等工作系统作为功能模块纳入中心平台,推动合署服务;以党建协调委员会为主轴,统筹“两代表一委员”“时代新人”“党员服务组团”“平安志愿者”等各类力量,实现“并网运行”,形成“1+N”的工作机制和“一轴多元”的人员队伍,着力推动体系融合,实现功能整合,形成力量聚合,构建党领导下的基层治理“综合体”。

  三是大力实施“载体”工程。该区结合全省、全市整体部署,深入推进以“零事故、零上访、零案件”为主要内容的“三零”单位创建工作,鼓励支持群众通过业委会等基层自治组织和各级中心基层治理平台有序表达合理诉求、解决矛盾纠纷,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围绕文明城市创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等重点工作,积极为群众解难题、破难点、办实事,着力提升党建协调委员会和中心平台议事办事水平,将城市基层治理中条块“统”不了、政府“包”不了、群众个人“办”不了的事情全部纳入服务范围,发挥“1+1+1>3”的效果,真正推动城市基层治理整体化运行、系统式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