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副刊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5月0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理发师小秦

■江旺明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5月03日   第 16 版)

  平日该理发时,我多是在离家不远的一处理发店解决。此店无门牌,人们习惯叫它无名店。店内没有绚丽多彩的装饰,只有简单的蓝镜、长桌、理发转椅、老式沙发和蜂煤炉子。但店里的徐师傅擅长剃刮技术,能招来四面八方的顾客,将那张老式沙发挤得满满的。

  有一天,我推迟午饭错峰来到店里,却不见徐师傅,而是一位不满30岁的年轻师傅。他个儿不高,皮肤黝黑,正在用条剪给一位女中学生理发。我问:“徐师傅在吗?”年轻师傅边理发边回答说:“徐师傅去城里抱孙子了,让我来顶替。”

  听说徐师傅不在,我心里凉了半截,连忙转身离开。

  一次又一次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年轻理发师傅只会吹、染、剪,根本不会剃刮技术。几次刮须,年轻师傅的刀在我嘴唇上“见红”,让我捂着“带彩”的伤口回家,幸亏刀是一次性的,伤口没有感染。

  午饭后,我又走访了城里的几家发廊,但未发现一家有老式理发转椅,也没发现一位像徐师傅那么大年纪的老师傅。发廊内外绚丽多彩,理发师多是俊男靓女。我问:“会剃须刮面吗?”有的目瞪口呆,有的头摇如拨浪鼓,有的说如今不兴这个。

  剃须刮面的习惯,促使我回到无名店试一试。

  正好店内转椅空着。年轻师傅让我坐上,将一块白色披风系在我的脖子上,然后用梳子将我头上的“鸟窝”梳理一番。接着,他用条剪剪,用推剪推,剪发动作跟徐师傅一样轻柔。我心想,剪的功夫你倒是学会了,但最关键要看你的剃刮胡须技术如何。

  洗头抹面之后,我回坐于转椅上。年轻师傅将转椅慢慢放平,让我的头枕在伸出的扇型木枕上,脚顶着踏板,身子直挺挺地躺着。接着,一条热乎乎的毛巾贴到我的嘴巴上,如同给我蒙上一块白色口罩。

  大约过了1分钟,年轻师傅揭开毛巾,用小毛刷沾取桌上的肥皂泡沫,将其刷在我的嘴巴上下。接着,他开始用一次性剃刀剃胡须。咝的一声,他完成了剃刮第一刀。这一刀,让我感觉如鸡毛轻轻拂过般。一刀又一刀,不停地刮着,我感觉似有蚊子在嘴巴上爬行,痒酥酥的。他边刮边将粘有泡沫的胡须弹在地上,地上如同落下一朵朵雪花。年轻师傅刮面细致入微,一刀一刀地剃刮,整个脸孔到边到角,包括耳廓、耳垂一处不漏。我脸面积淀的层层污垢被一扫而光,刮面之后,脸上像揭去一层薄纱,感觉格外舒适。

  躺在转椅上,我舒服得昏昏欲睡,突然,“咔嚓”一声,年轻师傅将转椅扶起,并将我的身子扶正。“好手艺,不错, 有的地方甚至比徐师傅做得还好。”我不禁夸赞起来。

  与年轻师傅攀谈,知道他姓秦,是徐师傅的第二代徒弟。去年他在山东济南一家理发店打工,今年徐师傅要去城里抱孙子,便请他回来顶替,他营业尚不到1周时间。小秦的好手艺,是勤学苦练出来的。他说,学手艺半年内,徐师傅一直让他站在旁边观看,不看的时候让他磨刀、练刀。为了练好刀功,他刮过葫芦、南瓜;为了手指轻柔,他时常用手指夹着筷子练习。他还说,为了防止不卫生,如今不用磨刀,剃须刮面都是用一次性刀具。

  我知道,剃刮技术并不值钱。如果不剪头,剃须刮面或剃光头在我们那里一次只收5元钱。当我问到他为什么要勤学苦练剃刮技术时,他嘿嘿一笑说:“中老年人大都喜欢剃须刮面,我们这手艺不仅仅要满足年轻人的需要,还要照顾中老年人的需求。再说,剃刮这个传统手艺也得要人传承。”我高兴地回答:“你说得好,也做得好。”

  前不久,我再次来到小秦处理发,发现店门更换了新塑钢门,店门上方悬挂了“大众理发”的镀金门牌,那里不再是无名店。进入店内,我发现店内安装了空调,更换了新转椅、新沙发。

  理完发之后,我伫立于门口,凝视着熠熠生辉的“大众理发”四个镀金大字,我觉得小秦的这个门牌名取得好,是名副其实。他学习传承剃刮技术,回来顶替徐师傅,不正是为大众服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