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文化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4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鲁山花瓷:千年技艺重生 产业创新传承

■中国城市报记者 胡安华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4月19日   第 15 版)

  鲁山花瓷腰鼓。鲁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初的一天,在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尧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外,工人们通过分体吊装、鼓面包装、串绳固定等流程后,成功制作出一个重达800余公斤的巨型鲁山花瓷作品“花鼓”。

  随着匠人重重的几下鼓槌试敲,浑厚有力的鼓声即刻荡漾开来。“巨型花瓷作品“花鼓”由鲁山花瓷非遗传承人王群成主持制作,这是如今国内体量最大的鲁山花瓷艺术品,也是鲁山花瓷产业高水准的体现。”鲁山县文广旅局局长景春迎说。

  近年来,在传承人的不懈努力及产业化发展下,鲁山花瓷烧制技艺这一非遗项目逐渐焕发新机。

  名匠恢复传承  技艺喜迎新生

  据了解,鲁山花瓷始于夏,盛于唐宋,被称为钧瓷之源、汝瓷之母、官瓷之祖,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但鲁山花瓷烧制技艺早已于晚清中断传承。

  多年来,一大批花瓷文化传承人和民营企业家潜心研究、恢复鲁山花瓷,取得了丰硕成果。

  提起鲁山县的制陶名匠,有两位在当地很有名气。一位是鲁山县马楼乡官庄村的袁留福,另一位是鲁山花瓷传承基地创始人王群成。

  据介绍,袁留福小时候跟舅舅学过制陶,并耳濡目染于鲁山花瓷的传奇故事。因此,他长大后决心恢复鲁山花瓷烧制工艺。

  袁留福从2003年开始陆续收集上万片古花瓷残片进行研究。2011年,他凭着开汽修厂积攒的家底,开工建窑。刚开始,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均以失败告终,但他没有气馁,四处拜师学艺,并牢牢掌握拉坯、釉料配制、烧制成型等制瓷技艺。

  2012年,袁留福成立了段店花瓷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多年来,袁留福带领员工通过雕刻、绘画、文饰等手法,在传统器形上添加多种文化元素,相继开发出腰鼓、梅瓶、执壶、人物像等280多个品种的花瓷作品,深受陶瓷爱好者喜爱,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同样精心钻研于花瓷烧制技艺的王群成则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攻克了一系列制瓷技术难关,引领鲁山花瓷生产登上新的阶梯。“我们将各瓷种艺术特点和表现技法相融合,并把现代文化元素融入传统的花瓷造型艺术之中,努力创作各具特色的花瓷新作。”王群成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传承和弘扬鲁山花瓷烧制技艺,王群成创办了鲁山县陶瓷艺术培训与文旅创客中心及青少年研学基地,培养后继人才。

  2013年,鲁山花瓷制作技艺被平顶山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非遗项目;2015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遗项目;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鲁山窑烧制技艺(鲁山花瓷烧制技艺)榜上有名。

  文旅融合发展  续添前行动力

  自2017年以来,鲁山花瓷制作生产步入健康发展轨道,花瓷企业、研究机构不断增加,产学研一体化初具规模,花瓷复制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种类也从原来的单一仿古瓷器,逐渐演化出艺术瓷、生活瓷等多样品种。

  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鲁山县花瓷从业者数量近几年再度呈上升趋势,相关本土企业营业额亦不断提高。据当地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鲁山县有百余人从事花瓷的生产与销售;花瓷生产企业有4家,年投入2000余万元,年产花瓷产品20余万件,年产值超过10亿元。

  但记者注意到,由于鲁山花瓷中断传承时间过久,人们对其缺乏足够的认识,所以花瓷产品的市场价值和销量尚未达到预期。同时,不少专家表示,花瓷企业规模较小,企业数量少,没有形成大的市场。

  对此,鲁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万福告诉记者,今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鲁山县委、县政府有信心和决心擦亮鲁山花瓷这一文化品牌,让花瓷产业成为鲁山县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成为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一大支柱。

  据了解,2019年11月,集科研、生产、销售、展示、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鲁山花瓷古镇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平顶山市重点文旅产业、鲁山县重点扶贫和民生项目,占地2000余亩,总投资45亿元。该项目全面建成后,将为鲁山这个千年古县再添魅力新景,有力推动鲁山经济、文化的高质量发展。

  刘万福认为,想更好地传承和传播鲁山花瓷文化,就要充分发挥鲁山花瓷古镇的作用,吸引全国游客到古镇参观游览,从而通过各地游客的宣传和推荐,提高鲁山花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还要鼓励花瓷企业开发旅游小件产品,扩大生产规模,利用鲁山旅游大县的优势,在全县景区、酒店、农家乐推介销售花瓷产品,让游客玩有所乐,购其所需。”刘万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