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乡村振兴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4月1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陕西省山阳县:

续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通讯员 张焕军 李明琴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4月12日   第 13 版)

  山阳县丰东社区安置点早餐摊前,易地扶贫搬迁户华先富夫妇正忙着准备早餐,等待顾客光临。 李明琴摄

  山阳县高坝镇富桥社区电子设备扶贫工厂里,工人们在制作耳机。
  李明琴摄

  山阳县丰东社区鸟瞰图。李明琴摄

  初春的清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一个个拔地而起的移民社区、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小区楼房沐浴在温暖的晨曦中。居住在丰东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华先富夫妇早早地就忙活起来,他们把提前做好的豆浆和豆腐脑装上车,运送到离家不远的社区安置点摊位卖早点。不久,顾客陆续上门,夫妇俩热情地招呼着,面对老顾客的夸赞,华先富微笑以对。

  作为山阳县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受益者,华先富一家靠卖豆浆油条脱了贫。近年来,山阳县委、县政府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 为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营造了宽松的就业创业环境。

  社区组织强保障

  刚搬到山阳县城时,为补贴家用,华先富夫妇决定重操旧业。“之前我们在西安卖过早点,积累了点经验,但搁置多年后手艺大不如前,刚开始生意并不好。眼看着月底要给上大学的女儿寄生活费,我们可愁坏了。”回忆起从前的日子,华先富很感慨。

  丰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得知这一情况后,经常带着工作人员到华先富的摊上吃饭,在他们的影响下,早点生意渐渐有了起色。

  “社区干部不仅在生意上关照我,还给了我很多鼓励。后来我又回西安向老师傅请教,不断学习改进制作方法,早点味道越来越好,生意也越来越红火,每天最少也有二三百元的收入。”此后,其他的搬迁户也跃跃欲试,社区早餐摊从开始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15家,还出现了热闹的夜市。

  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来,山阳县抓组织、抓治理、抓服务、抓就业,实行街道党工委委员与社区干部结对帮扶制度,开展政策业务培训;建立“一楼一册”台账,实行“一栋一群”管理,形成党员网格区长牵头、居民楼长负责、志愿管理员协同参与的治理机制。

  山阳县还聚焦搬迁群众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生产生活方面的需求,积极与搬迁群众原户籍所在地沟通协调,将2445户贫困户扶贫档案转接至社区,确保后续扶持政策不落空。

  依托移民新区商业用房资源优势,山阳县积极引进酒店、餐饮、超市门店等商贸服务业,创造就业岗位200余个,组织开展餐饮、家政等技能培训12场次,输出就业群众500人次,公益性岗位48个,帮助无技能、无资金、无项目“三无”贫困户家庭实现就业,做到“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发布各类就业信息3万余条,实现就业5223人,就业率达96.5%。

  产业园里好就业

  在山阳县中村移民新区产业园,美佳悦华服饰公司的女工们正在流水线上忙碌着,一双双五彩斑斓的袜子将从这里走向欧美市场。

  “我们山沟沟里生产的袜子直接销往美国超市。这种套盒装的在国外能卖到149元人民币。”园区负责人拿着一盒包装精致、色彩艳丽的袜子向记者介绍,苏陕扶贫协作投入400万元资金引进该项目,计划打造中国最大的3D袜业数码基地。目前项目有两条生产线,可实现年产90万套的产能和3000余万元的产值,主要出口欧美等国家。

  随着产业园区基地不断发展壮大,周边群众的腰包也鼓了起来。目前,该园区已经吸纳周边20多名搬迁群众稳定就业。“在这里干满一个月固定收入2400元,孩子在工厂附近的中心小学念书。我很满意现在的这份工作,和公司签了长期合同。去年疫情严重时,我依然有最低1600元的基本工资。比外出打工强太多了。”脱贫户祝龙慧边工作边说。

  “现在回想起原来种庄稼的日子是真苦,地里土壤稀薄,收成不好,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搬迁户杨占强家有6口人,之前住在中村镇碾沟村,出门只有一条小土路,孩子每天上学要走很久。杨占强的丈夫因为尘肺病干不了重活,全家的收入只能靠她和公公婆婆在几亩山地上种些玉米土豆,起早贪黑、肩挑背驮,一年的收入不过几千元。“搬迁到中村移民社区后,我在产业园打工,不出街道就能赚钱,孩子上学也方便,我们家在2019年顺利脱贫。现在日子顺了,心情也好了。”杨占强开心地说。

  “在家门口工作,既能照顾老人孩子,也不比城里人挣得少。”女工马先莉说,“公司还会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来授课,不断提升我们的专业技能。现在我和姐妹们都坚信,用自己的双手就可以创造美好生活。”

  群众过上新生活

  “老人家,您头发长了看着不精神,让理发师给您好好剪一下!”“大娘吃饺子,我给您夹几个。”在山阳县高坝店镇富桥社区的“富桥喜事中心”,每天早上9点开始就会有老年人陆续前来。富桥社区的工作人员总会热情地对老年人搀扶帮助,嘘寒问暖。理发、吃饭、看节目……老人们在“富桥喜事中心”其乐融融。“你们都是我的孩子。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社区干部,我做梦都没想到能有这样幸福的晚年生活。”两位年过古稀的孤寡老人抹着眼泪激动地说。

  在富桥社区电子设备扶贫工厂,明小英一边熟练地给耳机打结,一边告诉记者,她一家6口人通过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进了富桥社区,住上了干净的楼房,家里人工作、上学、就医都在社区,十分方便,自己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挣钱顾家两不误,这样的生活她心满意足。

  刚搬来时,明小英也犯难过:房子虽漂亮,环境也不错,可没手艺,怎么挣钱养家?正在明小英发愁的时候,当地政府引进企业在富桥社区建起了电子设备扶贫工厂,动员她参加企业举办的耳机生产免费培训。

  “刚开始我特别不自信,觉得那些年轻人玩的耳机都是在高大上的电子产业园里由专业技术工人造出来的,我们文化程度低,能干得了这个活吗?”明小英说,没想到3个月的培训后,他们还真在家门口造出了漂亮的耳机。

  “这些女工大多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到富桥社区后,通过公司的技术培训进入扶贫工厂的,员工月均工资在1900元左右。”富桥社区电子设备扶贫工厂负责人雷永洲介绍,经过这些工人之手,工厂每月生产的耳机都在35万副以上。

  高坝店镇党委书记杨浩介绍,富桥社区搬迁点有住户1370多户共5000余人,除本镇搬迁群众外,还容纳了邻近乡镇的搬迁群众。作为山阳县移民搬迁后续帮扶工作试点小区之一,这里设有党群服务中心、卫生室、幼儿园、垃圾污水处理管网,还有4个农副产品加工厂和村民就业基地,同时参照城市社区模式管理,设立了社区居民委员会。

  2020年,山阳县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后续帮扶工作,对全县“十三五”期间55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统筹规划、分类施策,扎实做好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全县12472户52785名搬迁群众融入新社区,过上幸福新生活。

  一年之计在于春。面对乡村振兴新征程,山阳县发改局副局长张伟举表示:“我们将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突出产业培育发展,为安置社区配套建设产业园区和产业项目,大力推动社区工厂、车间建设,为搬迁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增加收入,努力实现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