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近日,一名豆瓣用户因评论书籍《休战》译者“机翻痕迹太重”。译者韩烨表示,“机翻”如此说法近乎人身攻击。一名自称韩烨好友的网友将差评用户举报至学校。随后,该豆瓣用户发布道歉声明。对此,网友发出质疑:“我们是不是没有批评的权利了?”
@石述思:用这样的方式对待批评,是双方的悲剧。文艺作品因为文化不同出现偏差是合理的,读者对翻译作品不满意,译者应持更宽容的态度。同时,建议学生批评“机翻”不能只是情绪化的表达,可以通过善意的沟通指出译者的不足,而建设性、理性的批评才是译者的财富。学校干涉学生的行为,但愿校方是为了让学生提升学识、加强修养,而不只是单纯规避麻烦。希望文体领域保持更宽松的舆论氛围,这本身超过对译文的质疑。只有充分的意见表达,文艺创作才有进步的可能。
@乔志峰:我认为,每一本书都要接受读者和市场的检验。书的质量如何?作者(翻译者)的水平怎样?读者都可以进行评价,这是读者的基本权利。收到差评就不高兴,完全不符合观点争鸣、学术讨论的原则,也有违现代社会文明的应有之义。
@明月如初我心如故:比机翻痕迹更大的诋毁应该是缺乏对原文之美的捍卫和对翻译真理的追求。
@郑立寒:批评不自由,赞美就没有意义。自由评论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如果只剩下一种声音,是不是更可怕?
@光明网:如果没有面对批评的心态,实在不适合公开出版作品。须知,任何一个正常的知识界生态,必然存在相互评价,所有人在这个过程中切磋交流、共同成长。文化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开放、包容、理性,和动辄抱团、敌意是天然相悖的。在小圈子利益之外,还有公道是非;在自己“舒服不舒服”的主观感受之外,还有广大读者“喜欢不喜欢”的评价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