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版:全域党建·苏州市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3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姑苏区:

“一线争先、一体行动” 党建引领提升服务中心任务效能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3月22日   第 29 版)

  苏州市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金筑社区党委在“家门口海棠服务站”向居民征集民生小事需求。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是全国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古城保护和城市发展双重任务下的基层治理更具挑战性。近年来,姑苏区总结提升党员干部下沉攻坚古城环境整治的有效实践,推行党建引领服务中心任务的“一线争先、一体行动”,强化街道社区、单位行业互联互动,构建五级联动组织体系,将基层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赋权增能强一线、资源整合聚一体,激发争先晋位、行动攻坚积极性,实现治理从被动解决问题向主动介入提升转变,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化领导力牵引力

  推动资源力量下沉

  针对基层治理任务繁重、资源力量有限薄弱等问题,姑苏区整合推动各方资源力量下沉一线,完善机关支部、党员干部进基层长效机制。

  姑苏区实施“机关支部先锋行动进社区”,全区148个机关支部挂钩联系到168个社区党组织,常态化全面主动参与“331”、垃圾分类等重点任务,落实“4+X”职责,认领承办项目和参与治理。近年来,姑苏区179个市区机关单位下沉到社区,实施长效项目797个,吸引共建资金154.9万元。

  姑苏区树立干部一线干事创业导向,制定出台专门意见打造善于攻坚、落实、创新干部队伍,出台“1+N”系列文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累计选派426名干部到创新发展一线、攻坚落实一线、为民服务一线挂职锻炼,让年轻干部到经济发展重大推进项目、社区服务等一线实践锻炼。其中,姑苏区选派抽调70名“驻点协办”干部参与175个重点项目,为姑苏区发展拓展了空间;集中选派三批共154名区、街机关优秀干部挂任治理任务相对繁重、基层组织建设相对薄弱的社区“第一书记”。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推动街道赋权扩能

  街道是城市基层治理的主要依托,目前普遍存在责大权小、职责不清的问题,如果没有相应的执法权,统筹调度力度不够,很多基层治理难题无法及时解决。

  姑苏区抓住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机遇期,推进街道体制改革,为街道赋权扩能。全区实施区政合一,明确职责职权:将17个街道合并成8个街道,分别与其所在的3个新城和5个历史文化片区实行“六项一体化”管理,化解街道小而弱矛盾;并向街道党工委下放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征得同意权等五项权力,让街道统筹调度更加有力。

  姑苏区推动街道聚焦主责主业,推进基层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整合,推动街道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压实党建责任,每年实施8个街道基层党建“书记项目”,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和服务难题。同时,姑苏区优化机构设置,设置党建办,组建综合执法局和为民服务中心,整合各方力量创新营商环境优化,加大走访调研,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细心、周到的服务。

  姑苏区建立街道“大工委”,明确兼职委员资源共享、联手共建、联动服务等“一兼三责”。目前,全区吸纳51名市区机关单位、19名“两新”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推动党建资源共联共享、基层组织共建共治。

  做优社区做实基层

  推动社区减负增能

  姑苏区持续深化“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经验,强化社区减负和增效,建立工作事项进社区“申请、听证、确认、进入”准入程序,社区工作事项由原来的61项237条减少至43项82条,清理规范“牌子乱象”“一徽一标两牌”483块。144家社会组织、350名持证社会工作者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为20万居民提供个性化、柔性化、专业化服务。

  姑苏区推进社区党建整体提升,按照组织建设有规矩、社区治理有资源、党员活动有阵地、为民服务有实效“四个有”标准,持续打造70个先锋社区建设,开展16个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整顿,全面提升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姑苏区还建强168个社区“大党委”,吸纳社区民警、共建单位等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形成基层治理合力。

  为加强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建设,强化激励保障和能力提升,姑苏区在2018年底探索实施“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在此基础上,全区设立综合奖励、提优奖励、深耕奖励、专项奖励,近年来选拔5名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街道事业副科级领导岗位,拓展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

  姑苏区还健全培养机制,探索与专业院校联合办学,订单式壮大社工队伍,实施社区书记“三步四提”增能计划,常态化开展“先锋讲坛”“新老书记帮带结对”等党建强基铸魂,创新“五个一”培训模式,将理论教授、现场教学、访谈研讨、仪式教育、成果汇报相结合,凸显社区书记主体作用,整体提升治理能力。

  创新设置区域党委

  统筹协调高效联动

  为及时处置民生问题、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协调开展执法,着力破解社区协调执法力量“小马拉大车”难题,姑苏区制定网格化联动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办法,在各街道联动分中心下设区域网格联动工作站,推动3—4个社区的公安、城管、应急、环保、消防等专业网格融合一体,快速解决社区无法解决、无需街道统筹解决的问题。依托联动工作站,全区建立56个区域党委,增强区域间资源力量的统筹协调,推动力量集聚、治理聚焦、任务落实,提升精细化治理和精准化服务水平。姑苏区推动由街道班子领导任联动工作站区域党委书记,选派街道股级干部任专职副站长,工作站专职副站长与社区书记双向交叉任职,提升联动工作站和社区处理问题的协同性。

  区域党委通过打破街道内部条线界限,统筹综合执法、公安、综治、交警、法官、司法社工等管理力量,整合物业、律师、辖区企业、各级机关党组织等服务资源,为联动工作站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聚集资源、快速处置、靠前服务、统筹联动提供强大的组织支撑。

  支部建在网格上

  提升“两个覆盖”质量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姑苏区结合实际,推进支部建在网格上,实施“多网合一”,将社区下属933个支部建在1236个综合网格上,全区1.4万个“两新”组织、402个“两新”党组织纳入网格,推动支部认领责任区,凝聚网格内多元志愿服务力量共同参与网格治理。

  姑苏区建立楼长、巷长、院长“三长”队伍,分片包干,开展民情收集、宣传引导、关爱帮扶等工作。同时,全区加强产业园、楼宇、商圈、市场等专属网格党建工作,提升律师协会党总支、新材料商会党委等行业引领力,搭建“红领双创”党建联盟、青商党建联盟等平台,发挥“两新”组织在惠民助企中的优势,推动党的建设与领域自治深度融合、领域提升与服务群众相互促进,切实将党组织和工作覆盖到基层治理每一个角落。

  姑苏区还深化构建“党委抓牢支部、支部严管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四体联动机制,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抓手,让支部既打包干“阵地战”,又打一线“攻坚战”。全区围绕基层治理、重点工作和群众需求创新党支部设置和活动方式,推行“行动支部”建设,在行动一线建支部、让支部到一线行动,深度融入疫情防控、“六稳六保”等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姑苏区建立了559个“行动支部”,让红色行动力量成为全区发展一线的坚强战斗堡垒,切实做到了组织设置科学化、支部行动有方向,工作任务项目化、支部行动有抓手,组织生活规范化、支部行动有实效,服务机制统筹化、支部行动有资源,推动中心工作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姑苏区推行“一线争先、一体行动”,树起了到一线解决问题、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有力推进了“硬核姑苏”各项重点工作。2020年,姑苏区新增年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同比增长42.1%,北部经济区规划落地,累计引进企业110家,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6家,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全区上下深入一线“攻坚、落实、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

  一是打通治理服务“最后一公里”,拉近党群干群间的距离和关系。围绕温馨一点、方便一点、有趣一点、整洁一点、安全一点“五个一点”,姑苏区探索党建引领美好社区建设,推动资源力量向基层社区下沉,分类推进市场化、兜底式、自管型等党建引领物业小区管理模式,构建区、街、社党群服务中心和“家门口海棠服务站”“3+N”体系,提升党群服务中心社会效应;实施4159个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项目,受益居民群众达212.1万人次。

  二是构建了“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最快速度解决问题”长效机制。姑苏区推动多方资源进网格,建立一支6600余人网格员队伍,实现警格与网格融合、户籍协管员与网格联动、法官与网格对接、专业部门与基础网格互动,设立1008万元民生小事快速处置专项经费,整体形成以网格为基础、联动工作站为抓手、数据平台为支撑的一体化建设,做到最快速度解决问题。

  三是优化了营商环境,推动了“硬核姑苏”高质量发展。姑苏区发挥党建聚合效应,聚焦惠民助企“双引擎”,实施“红领益企”十大专项行动,制定出台规范政商交往“10+10”清单,拓展“一网通办”服务功能,建立区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等,营造让企业“投资放心、发展安心、干事顺心、创业开心、生活舒心”的良好营商氛围。组建产业园党建联盟,制定产业园“1+5”建设标准,重点打造15个特色重点园区,推动老旧厂房蝶变为新型创业园载体。

  站在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姑苏区将着力打造城市基层党建“升级版”,紧紧围绕加快古城全面振兴目标,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深化“一线争先,一体行动”,实施党建引领“美好社区、活力园区、繁荣商区、精致景区”建设,强化基层各领域、各层级互联互动、共建共享,构建“书记带动、上下联动、同向发力、市区协同”大党建格局,全面提升党建引领服务中心任务质效,推动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提升,为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