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版:全域党建·苏州市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3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吴中区:

党建引领“微治理” 构建共治新格局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3月22日   第 27 版)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高新区(长桥街道)东吴社区召开“圆桌会”,由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居民小组长、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对社区年度“和谐微实事”项目进行投票推选。

  为进一步推进全区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坚持以创新思维破解基层难题,将党的建设与网格化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推动组织、队伍、资源、制度聚集到网格上,进一步解决网格“微型”治理能力与日益加重的治理任务不相匹配的问题,初步形成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新格局。

  优化织密组织体系

  “先锋枢纽”聚合发力

  吴中区紧扣基层治理抓城市基层党建,依托基层治理联动网格,全面搭建基层治理“1+3”“先锋枢纽”体系,进一步把工作向城市治理末端延伸。

  组织架构一体化。在“1+3”“先锋枢纽”体系下,吴中区委组织部牵头,与11个党政部门和群团组织组成“1”个区级指挥中心;镇(街道)党(工)委作为一级枢纽全面统筹,村、社区、产业园区党组织作为二级枢纽上下承接,自然村、住宅小区、商务楼宇等网格党组织作为三级枢纽精准落点。在此基础上,吴中区发挥党员楼道长、党员中心户作用,以楼道为单位强化三级网格内党小组建设,通过将枢纽嵌入网格,推动联系服务群众和矛盾问题管理同步推进、同向发力,真正实现“党建+治理”的协调推进。

  党员管理有创新。吴中区以网格党支部为基本单元,制定支部标准化体系,并将管辖范围内的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等全部纳入三级网格。吴中区针对网格内党员不同特点,做好党员分类教育和积分管理;对居民党员实行网格支部直管,对在职党员实行支部双向共管,对离退休党员实行与街道联管,对流动党员实行活动协管,实现网格内党员教育管理无盲点,把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机制落到实处。

  网格“微阵地”再深化。吴中区深入开展“海棠花红”先锋阵地提升工程,充分利用闲置集体用房、小区架空层等,在三级网格内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党群服务点。目前,全区各地已建成294个特色鲜明的“微阵地”,通过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和服务导入阵地,真正让居民群众从家里“走出来”。横泾街道党工委立足网格内党员群众需求,整合街道闲置房屋,打造了33个网格支部活动阵地“笃学堂”,借助组织开展“七进网格”活动,推动资源、力量向网格集聚,真正让阵地有实力、有活力、有魅力。

  拓展服务内涵外延

  资源力量下沉到底

  与街道社区党建相比,城市基层党建更加注重开放融合和整体效应。吴中区依托“先锋枢纽”体系,配强网格资源和服务力量,推动党员“干在一线”,资源“沉在一线”,实效“显现在一线”。

  凝聚先锋力量。吴中区依托“先锋枢纽”线上平台,全面梳理区、街道两级机关在职党员、劳动模范、青年先锋、三八红旗手、“两代表一委员”、“三官一律”等先锋力量共1.3万余名,并以居住地为依据落到三级枢纽。据统计,全区2.7万人次党员干部在垃圾分类、文明城市创建等中心工作中带头示范,较好地缓解了社区工作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越溪街道辖区内高校聚集,街道党工委积极对接各高校党组织,将高校师生的特长优势导入社区,为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中青年、老年人等人群个性定制了书法绘画培训、面点师培训、评弹演出等惠民活动150场次。

  整合先锋资源。吴中区牵头整合区内外各类先锋活动、阵地、项目489个,网格支部书记有申请需求时,只需在线上平台“一键下单”。截至目前,吴中区各街道社区共对接各类资源342次,各级枢纽成功“点单”270余次。郭巷街道党工委通过对接吴中电力、吴中燃气等外部资源,推出“用电无忧、用气无忧”等多个“无忧”系列党建为民项目,解决了辖区内公共配电维护、燃气使用安全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揪心事。

  推行智慧党建。吴中区探索将线上平台与“智慧党建”“智慧社区”等智能化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让智能化、数字化为网格赋能。木渎镇香溪社区党委在智慧党建系统中特色化融入了“党员示范户”“八好家庭户”等标注功能,形成可观测、可对比、可评价的网格动态闭环管理体系。另外,民意收集也是线上平台的一大特色,香山街道舟山花园社区党委将开设了近3年的微信公众号有机串联“先锋枢纽”线上平台,吸引了1500余名居民群众关注,收集各类群众需求信息400多条,网格支部书记负责后台管理,及时在线答疑。

  畅通共建互联渠道

  增强城市党建整体效应

  吴中区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有机联结单位、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切实发挥广大党员和群众骨干的带头示范效应,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

  充分激发群众自治积极性。吴中区各级网格党组织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培育老娘舅、业主委员、爱心人士等群众参与力量,建立“马巷圆桌议事会”“周六茶叙恳谈机制”“乡间客厅”议事机制等自治制度258个,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长桥街道推出“和谐微实事”社区参与式治理项目,居民自主投票选定本小区、本楼栋的民生微实事,截至去年底已覆盖辖区内11个社区,近4.2万余名居民参与,完成微项目75个,落实配套经费250万元,今年将实现街道20个社区全覆盖。

  深度融合“大党委”制。吴中区强化社区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全区7个街道、71个城市社区已全面建立“大工委”“大党委”工作机制,吸收兼职委员488个,组织活动1200多场,推动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单位、行业党组织与街道、社区挂包联系,健全共驻共建、互联互动机制。城南街道党工委推出社区党组织、物业公司、业委会、居民小组长、社会优质资源共同参与的“红色驻家”项目,充分汇聚了社区“大党委”合力,辖区物业管理日趋完善,社区环境逐步改善。

  全面深化联盟共建。吴中区为顺应产业布局、行业分工、党员流向变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在街道—社区—“两新”组织之间打造党建连接点,建立跨领域、跨层级、跨类别的党建联盟32个,推动城市党建、机关事业单位党建、“两新”党建交流互动。吴中区民政局党总支将原本零散分布的社会组织党组织串联成线,成立“公益先锋”社会组织党建联盟,首批10个成员单位主动认领20个社区的困境儿童微心愿,累计开展公益活动350场,受益居民5万人次。

  制度保障融进网格

  释放全域党建最大动能

  吴中区全面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确保网格党组织运行规范、有效管用,加大对街道社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形成在基层集聚人才、在一线创业成长的鲜明导向。

  层层压实责任。吴中区实施街道党工委书记、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领办基层党建项目制,每年常态化认领一个城市基层党建方面的项目,形成以上率下、层层推动的强大合力。各街道以“支部建在网格上”为基础,将责任传导给网格党支部书记,因地制宜制定《网格党支部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健全“月考、季评、年审”的考核评价模式,并将考核结果与全年待遇挂钩,形成网格支部工作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强化队伍建设。为解决社区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不足、留不住人的普遍问题,吴中区出台《村(社区)干部鼓励激励实施办法》,通过明确激励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待遇保障力度。同时,吴中区出台《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办法(试行)》,推行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明确社区工作者由街道统筹管理、社区统筹使用,规范落实薪酬待遇“3岗18级”制度,更大程度激发城市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热情。

  加大基础保障。吴中区制定出台《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专项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试行)》,以制度化的方式让每个城市社区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吴中区还指导街道社区根据“资源清单”和“需求清单”精准匹配“服务清单”,以项目打包、联合发包、网格组包等形式落实社区运转经费、党建工作经费等,引导各类费用精准投放到项目、服务和阵地上。此外,吴中区引导共驻共建单位在活动经费方面给予支持,并以项目化形式开展结对帮扶,构筑共治共享共担当的善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