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版:基层治理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2月22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浙江省衢州市:

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打造社区治理新模式

■本刊记者 郭文治 孟 航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2月22日   第 32 版)

  衢州市开展“百年大党·衢州有礼”迎新年活动。

  衢州市“包区清楼”行动党员志愿者查绿码、守小门。

  近年来,随着浙江省“大花园”建设战略的实施,衢州市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城镇化率连年提升,提升幅度连续多年位列浙江省首位。然而,随着社区人群结构、生活方式、沟通交流方式变化,居民群众需求变得更多元化、个性化,基层社会结构纷繁复杂,给城市治理带来诸多挑战。为此,衢州市着眼于破解城市基层治理难题,坚持“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围绕全面深化改革进程,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探索实践。

  在此背景下,衢州市柯城区衢化街道以“三联工程”(组团联社、部门联格、党员联户)为主轴、以街道模块化改革为牵引、以“红色物业联盟”为纽带、实施“领头雁”工程,多措并举,深化城市基层党组织的统领作用,全面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以“三联工程”为主轴,

  健全城市基层党建四级联动体系

  衢化街道是衢州市“三联工程”的首个试点单位。衢州市委抓好“三联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全面指导,柯城区委提出思路目标,加强具体指导。2018年起,衢化街道全面部署“组团联社、部门联格、党员联户”,与市委老干部局、市审计局、柯城区人社局、柯城区医保局等17个部门党组织组成服务团联系8个社区党委;8个社区63名社区班子成员联系45个网格,并担任网格长或网格党小组组长;千余名党员联系1109个楼道,服务1.8万余户家庭,担任红管家或楼道长,将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社区最末梢,形成了一贯到底、强劲有力,平时为掌、战时为拳的市、区、街、社城市基层党建四级联动体系。

  平时推行“周二无会日”制度,集中入社区解难题。衢化街道每周二组团成员、两委干部、联户党员常态化开展组团服务、网格支部活动、民情沟通、乡贤议事、中心工作克难攻坚等。两年多来,衢化街道累计开展组团服务832场次、下沉组团人员1769人次,开展民情沟通议事300余次,解决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推进难题12个。

  战时开展“包区清楼”行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衢化街道迅速转换“组团联社”战时状态,启动“包区清楼”行动。市、区两级17个部门233名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走出围墙大院,走进社区小区,落实“组团到社、联系到格、责任到楼、排查到户、服务到人”机制,包社区管小区、清楼栋当楼长,对城乡接合部、出租房等重点区域,企业返工、居家隔离等重点人群,实行24小时精密管控,严守居民家门口“最后一米”。街道2个服务总团共设置小区卡点36个,包干楼宇714栋,选派楼栋长240人,劝导集聚和扎推现象1237起,查访小区住户11522户次,帮助居家隔离居民代办服务1067件。

  以街道模块化改革为牵引,

  强化街道党组织统揽协调能力

  衢化街道抓住街道模块化改革契机,做强城市基层党组织“龙头”,推动街道职能向加强党的建设和提供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转变。

  推动模块标准化建设。衢化街道根据“四有”标准(有场地、有机制、有队伍、有标识)开展模块标准化建设,组建了大党建、大协调、大经济、大服务、大治理五大模块,并明确由大党建模块统领。每个模块根据工作需要设置3—4个岗位,每个岗位配备2—4名干部,打破原来各条线各自为政的状况,推动街道力量从分散到统合、工作从条线到块面、作战从单兵到集团。

  建立上下对接机制。衢化街道在区级部门、街道和社区之间建立双向“一对多”和“多对一”工作对接机制,由社区报送需求清单,经街道相应模块综合研判后向职能部门派发点将清单,被点将的部门按需派员,帮助街道、社区解决困难。如在衢化街道棚户区改造项目中,因意愿征集率不高,近200人欲集聚到市、区上访。大治理模块收到消息后,立即召集模块内公安、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召开分析研判会,1小时内精准锁定重点工作对象20名,各模块认领任务,做好思想疏导和政策解惑,3小时内平稳控制缓解,成功预防了一起集聚性信访事件。

  创新工作评价制度。衢化街道全面实行综合考评机制,运用“岗位赋分+模块评分+组团积分+专项加分”四维考核方式,以岗赋分、以事赋权,进一步细化完善模块岗位运行细则,打通上下联系,对接运行机制,真正实现扁平一体高效,推动机构改革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以“红色物业联盟”为纽带,

  推进各区域、领域党建融合共建

  衢化街道推行红色物业联盟“365”工作法(“3”即把“红色物业联盟”打造成党组织联系群众的重要平台、社会组织多元参与的重要力量、推动基层治理能力的重要载体;“6”即融合组团服务、党员服务、物业服务、网格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6类服务群体;“5”即建立政社联动服务机制、多元参与机制、“红手印”议事会机制、问题解决长效机制、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做深做强党建、治理、物业、文明、服务五个篇章,形成城市基层党建的“化学效应”。

  加强街道和驻区单位党建工作互动融合。衢化街道做深做实“大工委”,联合衢化集团下属17家二级单位和辖区内供电、银行、医院、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组建“红手印之家”联合党委,开展契约化共建,共享党员、人才、文体等资源。街道党工委特别注重发挥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的作用,3名兼职委员两年来共参加街道、社区联席会议及相关活动50余次,积极帮助街道解决困难问题。如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巨化集团13家二级单位分别结对各自包户对象,1个月完成房屋收购的目标。

  加强社区与各领域党建工作条块融合。衢化街道以小区(网格)为单位,灵活组建功能型、兼合式行动支部,建立“机关支部+小区(网格)支部”联动机制,联结体制内党建力量,推动机关党员干部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截至目前,衢化街道共有8个机关支部与8个社区建立结对关系,126名机关党员赴社区开展志愿服务5000余人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100余个。如中国工商银行衢州巨化支行党支部牵头成立诚信体系评定小组,负责花径一村社区餐饮店信用评定,给予商户10万元至40万元不等的授信额度,受到餐饮店主的欢迎。

  加强“邻礼通”“邻礼汇”线上线下打通融合。线上,衢化街道运用“邻礼通”小程序,推动党建统领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辖区内共有1.28万家庭激活使用该小程序。“邻礼通”设置了“我的小区”“物业助手”“邻礼生活”“联盟驿站”等模块的20项涉及居民党建、物业、治理、自治等公用程序,与基层治理“四个平台”直接打通,收集各类社情民意。线下,衢化街道从2200余名退休党员中遴选出1100余名党员,成立红叶微公益工作室、阳光驿站工作室、临江法律援助工作室、衢化大妈等“邻礼汇”志愿服务团队。2016年自发成立的衢化大妈志愿服务团队,主动承担着辖区内义务平安巡逻、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一年时间助力街道实现了“零非访”和“北京信访零登记”,全市重点传销街道、重点禁毒街道顺利摘帽。

  实施“领头雁”工程,建设堪当城市基层治理重任的街社骨干队伍

  衢化街道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大力选拔过得硬、敢担当、会服务、善治理的优秀人才担任街道骨干和社区党组织书记。

  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模式,选优配强“领头雁”队伍。衢化街道在街道干部和社区主职之间推行“互调互选、竞聘上岗、优化组合”机制,激发街社干部争先创优意识和危机意识。特别是针对社区主职,衢化街道开展“书记向前冲”项目竞赛活动,推行“红领党务通”“红色政工师”等做法,选树培育了一批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目前,衢化街道8个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0岁,年龄结构全市最优,学历均为大专以上。如衢化街道昌苑社区党组织书记冯国英,因推广打响衢化街道“五色工作法”党建品牌,创建“红色长廊”“红色学堂”“红色楼道”等党建阵地,被评为浙江省兴村治社名师,成为衢州市首个选任乡镇领导班子的社区干部。其“五色工作法”是以街道60个网格为基础,按工作的难易程度,用“红、橙、黄、蓝、绿”五种颜色,对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2018年,“五色管理+全科网格”工作法被纳入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计划。

  推行专班工作法,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衢化街道打破分管领导负责制,成立重点工作专班,由年轻的中层干部担任专班组长,对主要工作负总责,其他专班成员无论职级大小、年龄大小,一律听从组长指挥。如2018年衢州市统一部署农房整治和风貌提升工作,时任衢化街道组织委员的祝骏担任专项攻坚小分队队长,分配工作任务,指导分类施策。经过30天攻坚,该小分队提前完成整治任务,实现验收达标,祝骏也于当年提任为衢化街道纪委书记。通过专班墩苗压担,2018年以来,衢化街道共有3名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其中1名干部提拔到副县级岗位;4名干部提拔到正科级和党政正职岗位。(图片由衢州市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