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基层。基层强则全局强,基层稳则全局稳。2019年10月以来,深圳市罗湖区委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以渔邨社区为试点,创建先行示范社区,积极探索超大型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在这个过程中,罗湖区委强化统筹调度,抓指导、抓检查、抓执行、抓落实,推动先行试点的渔邨社区在“机制创新、群众工作、平台建设、民生幸福、精细治理、以文育人”等六个方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做法,达到了预期目标。
破解碎片化问题,
建立治理新机制
为破解资源分散、步调不一、条块分割等造成的社区治理碎片化问题,深圳市罗湖区委以渔邨社区为试点,将资源、管理、服务下沉社区,为社区扩权赋能增效,推动各类组织成为社区党委的左膀右臂。
立足扩权,健全社区、单位、行业党建互动融合机制。罗湖区渔邨社区党委与辖区单位互相兼任党委委员,由社区党委统筹调度社区民警、社区康养、老人日间照料、社区书吧等各类下沉资源,打破条块分割,推动机关围着社区转,实现了党群服务由简单的物理空间聚合向统一的领导调度机制转变,产生了“1+1>2”的化学反应。
聚焦赋能,选派12名区直机关年轻干部到渔邨社区墩苗参与建设,区直机关干部向社区党委报到、参与治理;建立“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三级架构,织密建强“横到边、纵到底”的组织体系,做实居民小区党支部议事、建议、人事、监督和评议等五项权利,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换为治理效能。
着眼增效,建立了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等工作机制,将组织、队伍、活动、保障等要素融入社区治理,增强社区治理的整体效应。以前很多问题社区党委看得见、管不了,现在可以直接调动各类资源,让很多过去想办没办成的事情办成了。比如,辖区的船步街旧改,创下了仅用15天时间就完成签约户数、套数、面积三个99.7%的记录。
做实群众工作,
践行群众路线
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说到底,都是做人的工作,都要见人见事见物。罗湖区委以渔邨为试点的先行示范社区创建过程,就是与群众共商共量、共建共治的过程,也是与群众心连心的过程。
用情联系服务群众。在渔邨设立了开放式的社区党委书记办公室,向社区居民敞开社区党委的大门,解决居民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实施“五家+”群众工作法,通过“迈进一家门、走访一家人、倾听一家情、专解一家难、永结一家心”,做到提户知人、提人知事。创新形成重大民生决策全咨询、群众问题收集处理全链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联动、党员志愿服务全动员等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机制,扩大了党建朋友圈,在联系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做好组织凝聚、宣传教育工作,让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初期,因道路封闭、施工噪音等给居民起居出行造成了一些影响,社区党委主动走出去,与群众谈心交心,还利用“五一”、中秋等节日组织群众活动,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社区的变化,群众从最初的不理解、抱怨变为大力支持、完全认同。
用心宣传教育群众。在渔邨社区建立了现代化虚拟体验式教育基地,润物无声地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实行“居民点单、部门统筹、按需上菜”的社区普法共建机制,2020年精准开展棚改政策宣讲、新冠疫情劳动关系法等普法活动40余次。依托社区悠·图书馆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开展“渔邨之光”新时代大讲堂等文化品牌活动,以讲故事、微视频、与专家学者面对面交流等居民想听、爱看、易接受的方式聚民心、暖人心。3个月来,共举办了“百味书声”等文化活动20余场,近2000人参加。
用力组织凝聚群众。建强了美好社区联络员、物业志愿联盟、门店自治等9支渔邨伙伴队伍,动员居民群众融入社区治理,在用力组织凝聚群众的过程中,激发居民共建共治热情。群众需要什么,社区党委就干什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所有功能室从设计到取名再到使用,以及渔民村Logo和社区涂鸦墙的设计,都请居民全程参与,让渔邨伙伴民主决定。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搭建政务服务、文化交流、生活服务、就业创业、爱心救助和社区治理等六大平台,设置港人服务专窗,编制繁体字版《深港双城生活服务手册》,组建港人志愿服务队,引导港籍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
优化运行模式,
增强服务效能
为破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使用率不高、社区工作机关化等问题,罗湖区委为渔邨社区引入各类资源,把中心建设成社区党委统筹和汇聚各方力量、开展精准高效服务和管理的工作平台。
将条条资源整合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推动民政、卫健、文体、政数、工青妇等部门工作重心和资源要素下沉社区,在中心建成居民会客厅、翩翩起舞、笔墨丹青、健康服务区、长者服务区、图书馆等民生服务区域,丰富服务的内容和形式,让群众愿意来、经常来。
将群众问题解决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中心仅保留必要的政务办公空间,其余功能区域全部向党员群众开放,引导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做到有事就到党群中心商量解决、没事就到党群中心休闲活动,让中心成为联系、凝聚、服务群众的工作平台。有的居民说:“来到党群中心喝喝水、坐一坐,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还能顺手把要办的事儿办好了。”
围绕幸福标杆,
实现量变到质变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先行示范社区的创建让渔邨由“民生七有”变“民生七优”,让群众成为创建工作的最大受益者。
升级“品质化”设施环境。将分散在社区各处的服务场所一体规划、整体升级,建成多功能、复合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融合全方位的政务服务、全周期的医养服务、家门口的幼儿园、多功能的图书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的公共服务。升级后,专业化服务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数较上年增幅近2倍;老人们也能够享受更精准、更优质的日间照料、营养助餐等养老服务;环境更加宜居宜住,社区居民实现了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华丽转身。
构建“便捷化”办事体系。实现区、街、社区431项政务服务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站通办”,百分之百实现最多跑一次;建成24小时“不打烊”智慧驿站,实现230个事项自助办理;开发了“i罗湖”渔邨掌上政务服务专区,借助大数据精准服务空巢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
激活“全民化”共建热情。把渔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试点与惠民生、优环境、齐参与等工作紧密结合。社区党委全年共完成50余件民生微实事、近100个党建项目,先后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所在建筑的南广场改造为社区小公园,将户外停车场改造为活动场所,增加了运动健身设备,对社区垃圾转运站进行优化升级,规范了电单车停放设施,5000多名周边居民直接受益。
精细精准做治理,
社区管理有新意
为破解突击式、运动式治理的困境,解决社区治理科技支撑不足的问题,罗湖区委不断改革完善渔邨社区治理体系,在社区治理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上下功夫。
在精细化治理方面,开展了党建引领下的综合网格改革,将社区原有的15个基础网格整合为2个综合网格,厘清街道、社区、综合网格的职能分工,社区“两委”成员兼任网格带头人,探索“一张网格管全域、一套机制管全程、一支队伍管全部”的治理模式,努力实现“信息在网格采集、隐患在网格排查、矛盾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开展、问题在网格解决”。
在科学化管理方面,建成了渔邨智慧运行系统,融合人、房、事、传感等数据,打通安监、城管、网格等多个系统的信息壁垒,做到数据采集、分拨、处置全流程掌控,实现全面感知、态势预测、事件预警、高效处置的网格化全周期管理,让社区治理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让社区运转更智慧、更聪明。
坚持以文育人,
传承改革开放精神
紧扣现代市民培育,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营造浓厚氛围,让“社区是我家、人人参与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社区居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潜移默化中提升居民的文化素养和社区文明程度。
突出渔邨特质,建成350米渔民村文化长廊,改造300平米渔民村村史馆,充分发挥渔邨作为改革开放史教育“活教材”的作用,不断传承改革开放精神,激励党员干部把初心薪火相传,把使命勇担在肩,凝聚“湾区枢纽、万象罗湖”建设源动力。
强化内容建设,牢牢抓住“人”这个根本,建设700平方米悠·图书馆,引入“悠阅生活”等多个品牌文化活动,让社区更有温度。设置“渔邨文化课程”,从娃娃抓起传承渔邨精神。创作主题话剧《幸福渔村》,通过引进高水平的专家、开展高品质的活动,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的文化盛宴。
接下来,罗湖区将全面总结推广先行示范社区创建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区83个社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