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人物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1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警民情深暖高原 聚力帮扶强教育

——记西藏自治区墨脱县格林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家斌

■中国城市报记者 宋 浩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1月25日   第 12 版)

  墨脱县背崩乡格林村文艺队带领群众排练舞蹈。

  黄家斌为墨脱县背崩乡格林村幼儿园学生教汉语汉字。

  2020年12月,听说驻村第一书记任职期满要回去,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背崩乡格林村的村民们坐不住了。“村里刚刚发展起来,这时候黄书记要是走了,我们可真不知道下一步该咋办?”村民们议论着,并自发来到村部,为留下一个村干部召开了一次村民大会,联名信上摁满了红红的手印。

  格林村村民们苦苦相留的黄书记,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三级警长黄家斌。2019年1月,这位刚过而立之年不久、曾就读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年轻刑警主动请缨,来到格林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两年里,他以村为家,把村民当亲人,并带领大伙儿使格林村在村容村貌、产业发展、文化教育方面均实现了蜕变,他自己也成为了村民眼中信得过的“黄书记”,演绎了一则乡村振兴前线及扶贫战线上的动人的 “警察故事”。

  格林村里新来的

  扶贫年轻人

  单从生态环境上来看,位于林芝市南部的墨脱县可谓“人间仙境”。这里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充足的日照配上丰富的降雨,让其终年云雾缭绕、美不胜收。不过,在西藏有句话:远在阿里,高在那曲,苦在墨脱。说的就是墨脱闭塞的交通条件。

  虽然在去往墨脱县和格林村之前,黄家斌就已经听说了那里的种种不便,做足了心理准备,但到路上才发现,现实条件更加艰难:“一路上到处都在施工、抢修,堵塞时常发生,盘山公路弯曲折回,‘九曲十八弯’已不足以形容,走了半天我们还在一座山上蛇形迂回盘旋。”越野车载着黄家斌一路颠簸,从波密县城到墨脱县城113公里的路程,足足开了8个小时。“去格林村的路更让人糟心,18公里的路程汽车走了整整3个小时,跟骑马差不多。”黄家斌说。

  到了格林村后,黄家斌看到驻村扶贫工作队驻地只有一间老旧的木板房,铁皮房顶,驻村的4名工作队员都挤住在里面,且吃、住、办公都在这里。晚上大家劈柴生火做饭,老旧的炉子里顿时烟雾四散,熏得人睁不开眼。“晚上睡觉时我一抹床单,发现上面落了一层柴灰。”黄家斌说,更让他不适的是,夜里他被冻醒后发现房子里有老鼠到处乱窜,“这实实在在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看到村里来了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人,格林村的村民们都心存疑虑:这个苦地方,他能适应得了?能改变得了?面对困境,黄家斌没有退缩,他每天入户走访,跟大家一起商量出路。很快,通过规划牲畜圈养育肥、管理茶园、搞特色种养殖等一系列发展生产的措施,格林村的经济开始活起来,面貌也大有改观。一开始对他充满怀疑的村民,也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教育帮扶路上的“孺子牛”

  扶贫先扶智。黄家斌到格林村不久就发现,由于受制于落后的自然条件,这里的成年村民中很多是文盲,就连村“两委”班子中,能识大字的也没几个。落后的文化现状以及村民们对教育的漠视,阻碍着格林村的发展,也深深地刺痛着黄家斌的心。

  黄家斌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商议后,决定把“抓教育、促脱贫”作为重点工作,开展全村扫盲行动。他们通过举办“红色夜校”为村民补习文化知识,开设补习班为村内中小学生补课,学前适龄儿童也可以来补习班学习简单的汉语、数学启蒙知识。“补习班开设了语文、藏文、数学、英语及音体课程,我们通过补习教育来引导孩子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黄家斌说,“我就是要做一头帮助格林村提升教育水平的‘孺子牛’。”

  补习班的开办赢得了村民的点赞认可。“老师们水平高,课程内容丰富。大人们在补习班学到了文化,孩子们在补习班提升了学习水平,补习班成了我们村发展的‘加油站’。”看到如今的变化,村委会主任多杰平措很是高兴和欣慰。

  以前,因为基层班子薄弱,格林村被墨脱县委确定为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要想富、强支部,对此,黄家斌决定帮助格林村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多杰平措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到他的视线。这个踏实肯干的退役军人有一定的组织力,也很有经济头脑,对运输行业很是熟悉。黄家斌引领他入党,并鼓励他带领村民搞运输致富。一段时间以后,多杰平措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并在后来成功当选村委会主任。2019年,格林村党支部被墨脱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助学献爱心

  温暖在高原

  在朋友圈看到黄家斌发的补课照片后,远在北京的何健媛女士心生感动,也产生了爱心结对、助学帮扶一个学生的想法。黄家斌经过仔细筛选,将需要帮助的格林村学生白玛央宗推荐给了她,何健媛看后马上同意了。“当时没多想,只想着替何姐完成个心愿。”黄家斌说,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助学故事很快就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友圈里传开了,陆续有不少校友参与进来,不少校友还动员自己的亲戚朋友也参与爱心助学,队伍逐渐壮大了起来,助学范围延伸到了整个墨脱县。

  北京校友沈锋的捐助尤其让黄家斌感动,他不仅自己结对帮助了一名墨脱县学生,也让自己正在上初中的儿子沈笑宇结对帮助了一名小学生。“我也是从穷地方长大的,深深懂得教育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们节省一点,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未来。”沈锋说。而提起让儿子也参与进来的事,沈锋则有着更深的考虑:“结对帮扶能让城里的孩子懂得珍惜,也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黄家斌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爱心计划已完成总价值700余万元的协议助学项目,帮助墨脱当地121名贫困学生达成结对助学帮扶,累计发放26万余元助学金及价值15万余元的助学物资。

  黄家斌带动的结对助学行动,给素来静默的格林村乃至墨脱县送去了股股暖流。墨脱县背崩乡小学校长白玛措姆说:“助学行动让我们倍感温暖,爱心人士给予了我们物质上的支持及精神上的鼓励,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递给了我们,使我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的力量。”

  一次在墨脱县格当乡小学发放第二期助学金的时候,有位家长一大早就在学校门口等着。看到黄家斌等扶贫工作队队员们来了,他郑重地对他们道了一声“巴扎(谢谢)”。“当他听懂自己的女儿将从幼儿园被持续帮扶到大学毕业后,感动得热泪盈眶,一直用力握着我的手,喊着‘巴扎、巴扎’。”黄家斌回忆说。

  被帮扶的孩子们也用自己的努力回报了爱心人士的关怀信任。截至目前,这些被资助的学生中有1名顺利考上大学、1名进入西藏班学习、1名考上市级重点高中、2名就读职业高中;升入初中的学生有5名,小学在读生有111名,均无一辍学。

  驻村期间,黄家斌年幼的孩子从两岁长到了四岁,而他只能在妻子朋友圈里看到孩子的成长;母亲患病做手术,他也无法到场……对家庭的亏欠曾让黄家斌非常纠结和自责。“但每当我在夜晚遥望星空、想起这里的老乡和孩子们期待的眼神时,瞬间就释怀了。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黄家斌说,“格林村正在发展,说实话我舍不得走,看到大家的联名信,就更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之后,黄家斌向局党委递交了留下来的申请,也得到了批准。

  在采访过程中,黄家斌告诉记者,他正在筹划成立一个“雪莲助学”的公益组织。“我想让更多人关注村子及墨脱县的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成长的机会。只有这样,高原大地才会长远发展。”在黄家斌看来,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多一个孩子走出去,就多一份希望升起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