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产城融合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1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守护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中国铁路用速度和温度彰显“铁担当”

■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楠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1月11日   第 15 版)

  1月5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及湖州市德清县境内的湖杭铁路施工建设正有序推进。
  湖杭铁路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是“轨道上的长三角”重要节点工程,2022年杭州亚运会重点配套工程,也是全面实现浙江省“1小时交通圈”的关键性工程。据了解,湖杭铁路将在2021年底前完成线下工程,2022年初全线开始铺轨、联调联试,力争在杭州亚运会前开通运营。
  人民图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殊为不易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担当“先行官”,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勇挑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双重担”。

  在此背景下,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通过货运增量行动、客运提质计划和复兴号品牌战略,奋力开创铁路运输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用“中国速度”“中国温度”守护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确保了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以及“五个确保、五个见实效”目标任务的实现。

  战疫情、抗洪灾,

  新时代铁路人书写责任担当

  2020年1月25日,正月初一,由350名来自江苏省、浙江省紧急医疗专家组成的团队乘坐G1745次列车抵达武汉站。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铁路运输的首支医疗团队。

  这一时段,国铁集团启动应急预案,快速调整相关机车和乘务交路,争分夺秒开辟医护人员、防疫物资、民生物资运输的“生命通道”“绿色通道”。据媒体报道,疫情期间,铁路累计完成200多批,共计11765名专家、医务人员的运输任务。

  当日,文文静静的武汉站客运值班员贾青青第一时间递交请战书,随后摇身一变成了干力气活的装卸工。

  “和我一样提交请战书的还有上百位同事。”贾青青说,她和其他32名业务骨干被选入突击队。从2020年1月25日到4月8日,他们在车站整整住了75天。

  重达25公斤的医疗器械,贾青青扛起来就走,完全忘了自己在父母眼里是个娇气女儿。她表示,在那个特殊环境里,大家心里都只想着赶紧将援鄂物资运往抗疫一线,别的什么也顾不上。最多的时候,她一天接应22趟运输防疫人员与物资的高铁动车、转运10余吨医疗物资。

  除了快速转运援汉医疗人员和急需的防疫物资,武汉局集团公司还大力开行装有民生物资的货运列车,全力保障疫情下的节日物资运输。2020年2月1日6时,装载208吨蔬菜的冷链集装箱货运专列抵达吴家山站,从广西运到武汉全程只用了25个小时。

  此外,武汉北、武昌东、襄阳北、平顶山东等货运车站不断优化货运列车集结、编组、挂运作业流程,优先接入、优先作业、优先挂运、优先开车,大力压缩列车在途时间,组织突击队员放弃休息24小时装卸,确保物资随到随卸,为市场需求物资提供运输保障。

  面对疫情影响,铁路各车站落实最严格的站车、候乘车环节疫情防控措施;多次调整退票政策,优化退票流程;助力复工复产,按需组织开行“点对点”务工专列、学生专列;分区分级精准实施“一日一图”……这些举措无不确保了旅客安全出行。

  去年入汛后,洪峰迭起,多地告急,运输安全面临严峻考验。铁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谋划、紧急部署,全力以赴保证防汛救灾物资和人员运输。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这一年,历经风雨,铁路始终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劈浪前行,在非常时期彰显了“铁担当”。

  惠民生、促发展,

  客运提质助百姓美好出行

  阳春三月,满载300余名旅客的“钱江源号”旅游专列从杭州站启程,2020年全国首趟旅游专列成功开行。

  金秋十月,流动中国尽显复苏活力,“坐着高铁看中国”成为一段美好回忆。

  为了推动便民、利民、惠民理念的实施,铁路全面落实客运提质计划,深入实施复兴号品牌战略,人民群众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在提升旅客体验基础上,一些铁路单位还亮出“高招”,兼顾着地方脱贫攻坚工作。如2019年起,贵阳客运段与贵州省多个贫困县对接,在担当乘务的各次高铁和普铁列车上推介销售贵州省各地方的扶贫产品。

  “这些扶贫产品来自贵州省乌蒙山区威宁县,以当地特产荞麦为原料,传承彝族古法工艺精心制作,纯绿色无污染,请大家放心试吃。”2020年11月21日,贵阳客运段值乘的G82次进京动车列车长令狐绍红带领两名身穿彝族服饰的乘务员,耐心地向旅客推介扶贫产品。令狐绍红说,这已经成为了他的日常工作。

  试吃的旅客们纷纷点头赞许。几名经商的旅客表示,贵州省的扶贫产品绿色生态、品质上乘,但知名度、美誉度有待提升。通过四通八达、客流众多的旅客列车,尤其是高铁动车销售贵州扶贫产品,不仅丰富了旅客的消费体验,还能帮助解决贫困地区产品销售渠道的问题。

  此外,有效利用数字科技、完善线上线下便民措施,也是铁路方面促进旅客出行体验的“硬核举措”。

  其中,电子客票让群众享受到“一证通行”带来的快捷和便利;“铁路12306”APP与“东方航空”APP实现系统对接,旅客可根据意愿选择高铁与航班组合;普速列车服务水平持续提升,部分普速列车互联网订餐服务上线;降低出行成本,让利于民,对25条城际铁路、201趟动车组列车加大票价折扣力度,实施灵活折扣的市场化票价机制;推出“静音车厢”服务新举措,为旅客提供更加安静舒适的旅行环境……

  民之所想,心之所向。这一年,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复兴号风驰电掣,奔跑范围不断扩大、开行数量与日俱增、乘坐体验更加美好;崇山峻岭间,81对公益性“慢火车”悠悠开行,载着沿线百姓脱贫致富奔小康。铁路改革发展红利持续释放,一项项惠民举措落地开花,成为铁路“让旅客出行体验更美好”服务承诺的生动注解。

  谋增量、促改革,

  铁路货运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2020年11月起,全铁路开展冬煤保供60天专项行动,促进全国煤炭供应稳定,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这是铁路积极服务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国家铁路不断刷新装车历史纪录。截至2020年11月,铁路货物发送量完成32.62亿吨,同比增长4.8%。全铁路努力克服疫情及恶劣天气等带来的不利因素影响,坚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千方百计提高运输效率,全力开好拉动经济复苏的“火车头”。

  在构建绿色运输通道方面,铁路持续推进煤炭、矿石等大宗货源“公转铁”入箱运输,稳定大宗货物运输基本盘;推行“散改集”项目,以35吨敞顶箱为主的集装箱运输得到快速发展;发展多式联运,加强主要港口集疏运组织,加快重点铁路专用线建设,打通物流服务“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坚决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降低物流成本……在建设美丽中国的道路上,铁路蹄疾步稳,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铁路将保证中欧班列稳定运行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发挥中欧班列战略通道作用,加强班列开行组织,服务企业“扬帆出海”;优先运输国际合作防疫物资,研发实施95306“数字口岸”系统,提高通关效率,积极为稳外贸、抗疫情作贡献。去年前三季度,中欧班列累计开行8751列,同比增长46%,运量超2019年全年运量,中欧班列实现逆势增长。

  去年“双11”电商黄金周运输期间,铁路优化运力供给,深耕“高铁+电商”市场,首次试点在复兴号动车组整列装运快件,加强与电商、快递企业合作,不断丰富完善铁路特色快件服务体系,快件运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三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流服务需求。

  觅新机,开新局。2020这一年,铁龙飞奔,肩负着关系国计民生重要物资的运输任务,挺起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钢铁脊梁”。

  用“中国速度”铸伟业,以铁汉柔情布盛德。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铁路将乘势而上,更加凸显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地位,奋力书写保障与改善民生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