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版:全域党建·吉林省

中国城市报 2021年01月04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梅河口市: 紧盯难点堵点 创新基层治理路径

《 中国城市报 》( 2021年01月04日   第 31 版)

  梅河口市社区居民群众在党群服务站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吉林省梅河口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突出落实“加强、延伸、创新”要求,着力破解长期困扰城市发展、城市治理的难题,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新路。2019年,梅河口市获得综合实力、投资潜力、营商环境、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绿色发展5个“全国百强县市”荣誉称号。

  夯实“书记一号工程”

  解决高位推动不力问题

  梅河口市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高站位谋划、高质量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全域推进的强劲势头。

  一是领导上阵破难题。梅河口市委书记赴一线调研、听取意见,研究落实工作举措,强力推进解决动体制、动权力、动利益的难题,确保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党群服务站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实质突破。同时,梅河口市委书记以《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推动梅河口高质量发展》为题,为全市部门(单位)党组织书记和街道社区干部上专题党课,统一思想、深化共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组织市级领导干部、街道社区干部先后赴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学习考察。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2019年以来,梅河口市委先后召开3次常委扩大会议、6次专题会议,研究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城市治理等重点任务,制定了《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组织体系建设和深化街道赋权扩能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文件,提出了改善街道社区办公环境、打造党群服务站等12方面34项务实举措,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遵循。

  三是加强基础保障。从2020年开始,梅河口市每年专项列支每个街道服务群众经费和办公经费不少于200万元、每个社区不少于25万元。梅河口市还建立完善社区干部报酬动态增长机制和绩效奖励制度,保障社区“两委”成员、“社工岗”工资收入逐年增长。2020年,梅河口市财政投入阵地建设、人员工资、各项补贴等达到1.15亿元,超过“十三五”期间前4年的总和。

  下沉整合资源

  解决基层治理力量薄弱问题

  基层人员配置不足、服务力量薄弱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短板。梅河口市坚持从体制机制入手,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人才活水”注入城市基层党建“蓄水池”,织密了一张由18个社区、341个网格、100个党群服务站、1080组楼栋组成的党建治理网,下沉服务力量1600人,确保服务全覆盖、无死角。

  一是配齐配强街道社区专班力量。梅河口市选优配强街道领导班子,领导职数由5个增加到7个,设专职副书记抓党建;建强社区干部队伍,选派45名乡科级领导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三年一个周期,已有22人被提拔任用;连续2年招录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社工岗”320人,全市共有社区工作者671人,平均年龄36周岁,本科以上学历占49%。梅河口市还抓实抓牢楼长队伍,在热心社区事业、身体健康、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老党员、离退休老干部、普通群众中推选1080名楼长,落实每年5000元补贴待遇,纳入市级财政预算,计划2021年达到1万元。

  二是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骨干力量作用。梅河口市有效盘活区域党建资源,探索共建共享工作模式,推动各方力量和资源向基层汇聚延伸。全市做实“党建联盟”,5个街道联合共建部门、驻街区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成立了21个党建联盟组织,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共商共议、群策群力破解基层治理难题327件。梅河口市还广泛开展“在职党员回归社区”活动,市级领导带头,35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每人至少认领1个服务岗位,解决居民微心愿、扶贫帮困、小区治理等实际问题1000余件。

  三是多方汇集社会各界力量。梅河口市建立完善群团组织齐抓共管、联合作战的“大群团”体系,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党建带群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实施意见》,结合党群服务站建设,把党员之家、职工之家、妇女之家、青年之家等整合成党群之家,实现党群资源效益最大化;启动实施“五带一提升”工程,形成“最美巾帼”“青年突击队”等25支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开展“助力脱贫攻坚、爱心兜底帮扶”等活动,首批72家“两新”组织深入贫困户家中献爱心、送温暖,点亮“微心愿”146个。疫情期间,梅河口市发动98家“两新”组织捐赠现金及防护用具、生活物品等大批急需物资共计200余万元。

  推动“红心物业”全覆盖

  解决物业管理混乱问题

  梅河口市坚持把物业党建作为党建引领城市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和紧迫任务,创新实施红色物业“三驾马车”驱动,计划通过1年时间实现“红心物业”全覆盖,有效推动解决物业管理突出问题,让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一是组建国有物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梅河口市现有420个小区,其中无物业小区321个,占比76%,物管缺位、服务缺失现象长期存在。为此,梅河口市坚持把物业作为重要民生工程,突出物业行业的公益性、普惠性,充分发挥党组织统揽各方作用,探索成立了国有物业管理公司,统一接管全市所有物业服务空白的老旧小区,进驻前半年暂不收费,充分调研服务所需成本,科学计算收取标准,步入正轨后提供公益低偿服务,彻底从源头上解决物业企业小散乱,群众不满意、缴费不及时等难题。

  二是市场化运作推行“红心物业”管理模式。梅河口市结合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对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小区,由街道社区组织召开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进驻,通过财政补贴、发展党员、选派党建指导员等方式,推动符合条件的物业公司全部建立党组织,并实现物业公司管理人员和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形成物业服务企业、社区党委、业主委员会三方联动机制,共同协商解决收费难、停车难等物管难题,真正把物业企业打造成党的工作队。目前,梅河口市有49家物业服务企业,成立党组织34个,占比70%。

  三是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开展物业管理服务。梅河口市现有规模较小1至2栋楼的居民小区65个,长期处于物业公司不愿接管、居民对引进物业积极性不高的“两头堵”状态。梅河口市充分发挥社区党委引领作用、考虑居民不同需求,协助成立自管会,通过设立党组织,让小区居民在党的引领下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让居民从原本不关心小区建设的“局外人”,变成为小区建设贡献力量的“主人翁”。目前,全市共成立自管会51个,建设党组织42个,覆盖率达81%。

  实施“红色阵地提升工程”

  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体系化建设

  在新一轮发展驱动下,梅河口市城区面积由29平方公里拓展到50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由30万人扩充到40万人,服务阵地远远满足不了城市扩容发展的需求。梅河口市聚焦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面启动“红色阵地提升工程”,投资2100万元对街道办公场所逐一改善,投资8000万元增设2个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新社区。特别是举全市之力谋划建设了100个党群服务站,真正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组织,享受便利服务。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梅河口市把党群服务站建设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立足长远规划,统筹考虑老旧小区改造、科学合理确定点位,按照每3至4个网格建1个党群服务站的标准,选择人口密集的小区、商业圈、主干路等优势区位建设100个党群服务站,全面打造“一刻钟服务圈”。梅河口市结合推行“书记一号工程”,研究制定了《梅河口市全面推行城市基层党建“书记一号工程”项目暨“网格党群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全市63个部门(单位)党委(党组)书记每人认领包保1至2个党群服务站建设任务,从筹备、建设到竣工、运行全过程“一包到底”。

  二是优化服务功能。综合考虑区域特点和居民实际需求,按照“2+4+3+N”开放型模式,即“两厅四区三墙及特色功能”,打造“一站一品”特色化党群服务站,实现集党员活动、政策宣讲、民意收集、诉求调解、为民办事、协商议事、扶贫助困、特殊照料“八合一”平台,提供帮办代办、简餐服务等各类便民服务40余项。

  三是健全服务链条。梅河口市在每个网格党群服务站设5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即1名站长、1名辅警或民警、3至4名专职网格长,建立社区“两委”成员分片包保,服务站站长全面管理,网格长具体负责,楼长及警员、志愿者队员、社区党员协助的“三长一警多员”管理服务链条,为居民群众提供贴心、贴身、实时服务,实现“组织覆盖零距离”“党群沟通零距离”“为民服务零距离”。同时,梅河口市调整优化城区网格设置,按照每350户设1个网格的标准,将全市162个网格织密到341个,着力破解基层治理面临的组织化、精细化短板的问题。

  (本刊记者 杜英姿 郭文治 孟 航 郑新钰 马 源 冯雅君综合报道)